有关爱的教育心得初中生(精选34篇)
《爱的教育》就像是心灵鸡汤,那充满平实而又细腻的笔触,给我带来的是人间最伟大的爱:师生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祖国之爱等等……其中每一种爱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却感人肺腑。这部充满爱的小说中,教育使爱而升华,而爱,则是人与人之间,最朴实,最纯真的情感。
有关爱的教育心得初中生 篇18
《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爱的教育》全书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学校的女同学们帮助一个因在扫烟筒时丢了三十个铜板的小少年,并且还瞒着校长——做了一群“无名英雄”。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得好:“我始终认为人们的行动是他们的思想的最好证明。”这个故事中闪耀着的崇高的品质和道德的光辉,给我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会上,有些人则非常势利,他(她)们的行为准则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义面前也不放弃讨价还价。这种人是非常渺小的,他们的处事哲学必然会遭到人们的鄙弃。因为虚伪换不来真情,冷酷换不来热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义,他们就很难得到别人尽心尽力的帮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错误,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个字,私利不去,公道则亡。
反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给别人幸福,就是给自己幸福;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真情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的善良的人。
“人间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献爱心,莫谈贫富‘贵贱’,人人可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献给他人一份爱心,留给自己一份春天。”真情,让你我心灵相通;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单。只要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爱,真情可以到永远。
愿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
有关爱的教育心得初中生 篇19
《爱的教育》读后感这本《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的。这本书让我们走进了一个爱的世界,在书中讲了许多爱的故事。这些爱也许在我们身边发生过,也许在我们的身上曾做过:比如《争吵》﹑《考试》﹑《最后的考试》﹑《告别》等一些故事中有我们自己身边的爱。这些爱像空气,像风一样从我们身边掠过,让我们一次次感到爱无处不在。在同学之间,订正时悄悄地对我说一句:“这个字漏写了”或是“这句话不通了”等一些小小的提示语,让我感到了爱。又比如家庭中的催促也让我感到爱无处不在。早上,妈妈催促我“快起来!”“快吃饭!”“上学要迟到了!”中午,我拿来了一些作业,妈妈又催促说:“快点做!”“别玩了!”“作业做好开饭!”晚上,妈妈又开始催促我“作业做好早点睡!”“早点睡着,明天可以起早一点!”这也是母子之间一些小小的,令人忽略的爱,这些爱就在我们的的大家庭中。最后,我想说的是:“爱,好比是一个环,把一颗颗心联系在一起。
有关爱的教育心得初中生 篇20
《新爱的教育》一书系作者戴晨志先生引述倪美英老师的教学心得,阐述快乐教学的理念,对个人在教育子女和从事教学时有许多启示。
“快乐教学”一直是个人向往的教学情境。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但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所以唯一的方法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所以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面对的是一位严厉的、总是斥责他的老师,即使你真的很关心他,他对你所说的要求的也会厌倦,我们常听到一些抱怨:我爱他,但我又恨他不成器”;我真的受不了,他学什么都这么慢,又不专心”,可能我们花了很多心血在他们身上,但孩子仍然没有改变,为什么呢?
我认为,孩子若在友好、亲昵和鼓励的气氛中学习,不但可以增加孩子对父母、老师的信任感,而且学习效果会更好。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经验,在一个班级里,成绩好的同学总会受到老师的宠爱,而这种宠爱又促使他们成绩更好。究竟是成绩好而受到宠爱,还是因为受到宠爱而成绩好?
爱,我们人人都有,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则需要一些耐心、技巧。做为一个快乐的教育者,我觉得应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而当孩子在情绪低落时,开始或强迫他学习。也常会因根据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误认孩子的天赋太差。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努力去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而且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缺点。
圣经上说:“只要你相信,你所信的一切,对你来说,就是可能的,只要有芥籽那样大的信心,也可以移动一座山”,所以,培养和教育的信念就是:让孩子的潜能得以开发,让他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益,而自己也快乐富足的人。
有关爱的教育心得初中生 篇21
我在学校图书室里借了一本由作家刘月樵翻译的意大利名著《爱的教育》这本书,《爱的教育》是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撰写的。是意大利人必读的10本小说之一,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的读物。阅读本书最大收获是懂得爱的真谛,学会爱的能力。而且这本书是易中天教授特别推荐的。
《爱的教育》这本书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无不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使爱在升华。由《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爱是什么 意大利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书中的科莱蒂一边忙着扛木柴,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乐观。当他"替母亲在背后垫好枕头,整理好被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为一个勤劳能干,乐观好学,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 科莱蒂所做的一切,现在哪个孩子能做到 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据华西都市报4月26日报道:4月23日上午11时35分许,广东省陆丰市甲子镇甲子第一中学,因制止考试中不守纪律的学生,该校语文教师被数名学生和家长群殴导致昏迷,左眼几近失明,身体软组织严重挫伤;据广州日报XX年04月16报道:珠海一对彪悍师生课堂抡凳互殴,同班同学起哄旁观。我们知道,师生间发生矛盾,是正常的事情,但如上述媒体中报道的那样,真的令人深思,教育事业是个神圣的事业,被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教师则被喻为"灵魂的工程师",而学生则被喻为"祖国的花朵"等。无论是老师打学生还是学生打老师,问题存在的原因就是教育存在的师生间的关系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的孩子那样深爱着他的老师。其原因有很多。但尊师重教的学生的道德观念也是缺少的, 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尊师和爱生这一传统观念,"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只有公正地对待学生,教师的爱才会产生出更大的力量,给每个学生的道德心灵带来有益的影响。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以上的事件引发了我对"爱"的一些思索。爱,是什么 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核心。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却很少和父母亲交流,沟通。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但还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朴实的爱,深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