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得优秀(通用30篇)
本学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使班级的吃饭常规、收拾玩具、排队等常规初见成效。做为班主任,我深知自己在班中的位置。
俗语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即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今后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学期,根据班级计划中我班的几个弱点,着重开展以下活动来促使班级常规良好风气的形成:一是制作“幼儿一日生活”评比栏,用红、黄、紫、绿四色花,分别代替良好作息时间、卫生情况、午休情况、活动情况。
为了更好的做好家长工作,在每月的家访活动和“家长接待日”活动中,我同其他教师一道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里的各种表现。对个别幼儿出现特殊情况时,我都要求必须立刻打电话向家长询问、了解幼儿情况,及早掌握幼儿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师关心和爱护幼儿的一些举措,家长们也表示认可。对于一些幼儿在园内有一定进步时,我们马上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配合,使该幼儿能继续进步。
时间在幼儿的成长中过去了,我们班幼儿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的进步,这虽然是可喜的,但在其它方面的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带领其他教师一道,吸取他山之成功经验,在学习上认真努力,研究探索;在工作中,锐意创新,用新的思维理念、新的工作方法,打造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为我园添姿加彩的亮丽花朵。
幼儿教育心得优秀 篇4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幼儿教师是第一位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人们常说:“学高师,身体暴露为人。”时代的提高要求教师们要不断提高素质水平,努力培养跨世纪接班人。
我觉得自我才疏学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承担起这一重任。为此,我对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心情总结如下。
第一,用爱平等地对待所有孩子。刚住院的孩子很脆弱。这是他们正式进入社会,参与一个团体的第一步。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有爱,要有幼儿母亲般的爱抚。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那么的亲切和亲近。所以把教师当成可爱可敬的人,爱孩子是所有教师最起码的道德。爱美丽、聪明、能笑的酒窝孩子很容易,但爱不太可爱的孩子,甚至爱有缺陷的孩子,需要真正的爱和神圣。
孩子们都有机会理解老师的爱情,所以我们不能偏袒孩子们。所以老师对任何孩子都是一样的。有趣的是,有些教师认为,根据父母的地位和背景,或者孩子的美丽,穿着不同,对孩子的爱是不可取的。这可能会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分级,甚至产生讨厌贫穷、富裕、丑陋的坏想法,所以我们的教师应该从自己开始,自己做好,公平、公正地对待一切。
此外,爱孩子不能溺爱,也不能包办。
第二,教师要尊重所有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和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这种容易说的话很难。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权利。因为有权利,包括幼儿的自我,所以无论做什么,都不要强迫幼儿,可以指导幼儿行动。老师用亲切的话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师生关系,还可以实现我们的目标。
第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为了让幼儿充满自信地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应该多鼓励年幼的孩子们。对于小事,表扬,他们必须发展,提高,作为幼儿教师,成为好教师,成为幼儿的朋友,保证幸福的成长。
以鼓励和称赞来鼓励所有孩子,不管孩子有什么改善,老师都要及时给予称赞,及时拥抱,亲吻孩子,或者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在老师的身体里感受到妈妈的温暖和温柔。
第四,努力做父母的工作。不可或缺的是家长工作。孩子的茁壮成长需要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协助,所以沟通工作也成为了重点工程。我们会及时将孩子的庭院成果和发生的问题反映给家长,进取地与家长联系,及时反应发生的问题,让父母了解情况,帮助双方进行课外合作,更好地提高孩子。努力满足父母,让父母安心,努力向所有孩子撒爱心。
在这方面,王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听了王老师和家长的对话和经验的积累后,我逐渐学会了家长沟通的方法技巧。不敢说主动沟通,完全不明白如何沟通,对有进取心的主动家长做出反应。
我的努力同时得到了家长朋友的认可,他们也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我充分利用早晨招待和房间时间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让家长更好地理解自己孩子在花园里的样子和表现。
幼儿教育心得优秀 篇5
有人说,孩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天惊奇、激动、欣喜的心情。我的孩子东东“呱呱”落地之后,彻底打乱了我的生活,接下去我就思考着、计划着如何照料他、教育他,让他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渐渐地觉得孩子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象植物一样,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发芽,而时机未到,任凭家长怎么着急都没用,我渐渐发现养孩子的第一大法宝就是“耐心等待”。比如,孩子四个月长了两颗牙,不长了,又不缺钙,怎么办呢,只有耐心等待。俗话说“七坐八爬”,可我家的东东九个月了还不会爬,怎么办呢?当时我们想了一切的办法,用好玩的东西吸引他,用绳子绑在他身上拉着他,就是不往前爬,可有一天,我们发现他前臂有力量了,能撑起自己了,然后突然的某天,能用肚子往前拱了,后来又能倒着爬了,后来几周他自己能爬了,真是惊讶。学走路也是如此,学步车、学步带一样都没用上,就看着他先扶着凳子站起来,然后扶着走,然后练习了蹲下-上举-前扑的动作,前扑时把大人都吓了一跳,孩子在那里自己笑,现在想来这个动作和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有关,这样走路的时候摔倒就是手落地了,13个月的时候他自己学会了走路。当时外婆抛出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人的环境里,还有不会走路的?!”
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我的“耐心”似乎越来越有限。以前我总是看不起那些用打骂手段管教孩子的,从来没想过自己也会用上这招。“快吃饭,不要玩!”看着东东拿着勺子,在那里不紧不慢的玩,碗里的饭都掉在了桌子上。“那么浪费。”我拿过勺子,喂他,他把头扭到一边,“快吃!”他不回答,也不吃。“吃完奖励一块饼干。”东东说“先吃饼干。”“不行。”见我没答应,东东又低着头自己玩自己的,“吃不吃——”,我终于发火了,“你这个小孩怎么这样,到底吃不吃——”东东看着我,哇地一声哭了。“哭什么哭——”“哇哇”东东哭得更厉害了。我当时一定很凶,吓坏他了,他哭个不停,最后还是我妥协了,抱起他,哄他。“好了,好了,不哭不哭,你为什么不吃饭呀?不饿吗?”“我不饿。”“好,那你先玩,饿了来找妈妈。”过一会了,东东跑过来说“妈妈我饿了。”看着他乖乖地把饭吃了,我心里想,这火发得一点用都没有,发火了,孩子哭了,结果还要自己哄,搞得自己情绪也不好。所以养孩子还是要讲究方法。
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也是个不错的法宝。我觉得应该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他自己的事情,比如象肚子饿,我试着跟东东讲道理:“别人是不知道自己肚子情况的,不吃饭没力气、长不高都是东东自己的事情,但是吃饭有个时间,过了时间,饭、菜就被大人吃光了,你就没有吃得了,要等晚上了。”孩子似懂非懂地看着我。后来一吃饭,我喊他,他说“再玩一会儿。”我说“再玩5分钟(虽然小孩没有时间概念)。”然后家里人会在那里很配合的说“我们菜真好吃,把它都吃光。”东东听到了,就会放下手中的玩具跑过来。其实我很担心他不来吃饭,假装不去催他,吃自己的,结果是他每次都自己跑过来了。平时,我也有意无意地为孩子提供一些选择。“今天想吃鸡肉还是牛肉?”“想呆在家里还是想和我一起出去?”“两双鞋子,你可以挑一双。”我觉得孩子很开心。此外,我还发现了孩子的一个特点,他们喜欢在大人面前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力量。于是我经常请求东东的帮助:“能帮我拿把扫帚吗?”“帮我把你的书放好。”“你长大了,我快抱不动你了,只能抱一小段路,我把你抱过马路,你能帮我的忙,自己走吗?”“好。”每当听到孩子肯定的回答,我都特别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