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党员学习心得优秀(精选34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始终以高度的热情、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及时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尤其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这样,我深信:只有勤奋学习的人,才能从容应对新形式,紧跟新时代,承担起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未来社会将是学习型社会,未来教育将是终生教育。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因为时代在呼唤知识,时代在呼唤人才。
在生活中,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帮助同学,时时不忘我是一名预备党员,在同学中起到带头表率作用。要多关心同学,遇事要多思考。.在性格方面,要学会接受别人对你的批评,争取尽快改正不足与缺点.我尽可能将真正的自己展现出来。因为诚实、率真也是一名优秀党员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按照党员标准衡量对照检查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是不少的,其中有的克服了,有的还需今后努力改正,我相信在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帮助下,我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预备党员。
以上是我近一年来基本情况的小结,若有不妥之处,恳请组织批评指正!
汇报人:
20xx年X月X日
预备党员学习心得优秀 篇25
20xx年3月3日至5日“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全国各行各业的“两会”代表齐聚北京,代表们带着人民的殷切期盼,代表人民把有关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一些社会问题提交“两会”讨论。 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益提高。我们的发展和走势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态势和政治格局。因此,国际社会不能不关心中国的情况,两会就必然地成为国际看国内的一个重要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这些日子世界媒体紧盯着中国两会,通过这个窗口观察、触摸中国政经的走向。在全球经济危机、西方发达国家屡遭波折的背景下,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特色,已经成为世界性话题和探寻目标。
我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不仅应该关注两会,更应该时刻关心时局。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当中,积极的在思想、本领、作风上找差距,争取能够早日达到一名合格党员所要求的标准。我认真收听、收看“两会”相关报道,借此机会谈谈对“两会”的感想:
改革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可以预见,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最多的话题肯定是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将通过两会凝聚共识,逐步变为政府决策和实际行动。政治体制改革,已走过30年的历程。应该说30年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可以更好地贯彻改革的渐进主义策略,走渐进发展的道路;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要求的日益强烈,政治体制必然需要进一步满足和实现人的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全面发展,并以健全完善的法治精神和法制秩序保障之,最终要确立起科学、民主、文明、法治、充满活力、能持续发展的政治体制。然而,近期以来,我们却看不到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这种转换和发展,导致累积起来的问题逐渐增多。这从县级政治体制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看,特别明显。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我国城乡工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商品经济运动规律使然。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是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客观要求。
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古至今,民生和民心。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古至今,民生和民心。素来密不可分。历史反复证明,谁真正解决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谁就会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护,谁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积累财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应当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过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始终是一条红色的主线。翻开党的xx大报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让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好的住房保障,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也需要注重公平的制度设计。网友“大智若愚”说,期待今年两会涌现出更多“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教育经费首次达DGP比例的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敲定4%的目标,但一直未能实现,每年两会意见纷纷。这次兑现承诺,也是顺眼了民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5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xx年的主要任务,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说出了广大群众所关心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参与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讨论时强调,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
预备党员学习心得优秀 篇26
从大学毕业,走出学校的大门,正式步入社会,转眼间已有半年之久。回顾这半年多来的就业、工作历程,心中有些话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表达。今天,借此机会,一抒胸臆,以期共享。
在大三快结束时,为了进一步深造,我毅然选择了大四先考研,如若考不上,再去找工作也无妨。之后,大四第一学期,我一边把相关专业课学好,一边了解搜集考研的各种信息,确定自己想要报考的理想院校。刚开始我选择的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后在朋友的劝说下,最终我选择了武汉大学。平日里,我除了认真学习每一门专业课外,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学习相关考研书目,每天教室、图书馆、寝室来回跑,该关注的信息关注,偶尔,也会和周围的好朋友出去打打球什么的,这就是我这一学期生活的简单缩影。到了暑假,我没有回去,而是选择留在学校继续学习,以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
漫漫夏日,在不知不觉间竟匆匆走过了。大四第二学期也悄无声息的来到!这一学期课不多,大多时间都是自己安排,比较自由。当然,对于不会安排时间的人来说,简直是再难熬不过了。一来,要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毕业论文;二来,还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努力获得相应的证书,找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等等。要说心里不烦躁,那是假话。
事实上,在校最后一学期是最痛苦的,也是收获最多的。相信经历过的人都会有同感,因为毕业即将面临着各种选择,选择就意味着放弃,而放弃是需要勇气的。可是,生活原本就是这样,我们在不断地选择和放弃中坚强、成长,并一步步地完善着自己,改变着自己,改变着社会,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人。熟话说,人,是会变的。但我们要看清这个人是如何变的;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是变得更加高尚了,还是变得更加腐朽了。
刚上大学时,我记得学校的老师曾经说过,上过大学的人和没上过大学的人是不一样的。至今想想,不无道理。从大一到大四,各个阶段的感触都不一样,各个学生的感触又不一样。有很多同学常用鲁迅的四部作品来形容自己的大学生活:“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朝花夕拾》,大四《伤逝》。大一,觉得刚刚离家上大学,很多事情都不懂,也不知道该怎样度过大学四年,所以《彷徨》;大二,初入社会,不懂规则,觉得世事不公,总想说说自己的想法,但是却没有人给你机会,所以《呐喊》;大三,发现不经意间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一半,自己却什么都没学到,大势已去,悔恨当初,所以《朝花夕拾》;大四,一切悔之已晚,所以《伤逝》。”然而,时间是公正的,时光不会倒流,世上也没有后悔药可吃,光后悔也没用,抱怨更无济于事。唯一的办法是,积极反思,认真总结,把握好现在,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好的想法人人都会有,可是做到位却是另外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