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培训班的心得体会(精选34篇)
第三,别致优雅的校园文化。有的学校一边红墙碧瓦,一边亭*立,一边流水潺潺,一边古色古香,可谓“大气恢弘!”有的学校书声琅琅,朝气蓬勃,井井有条,可谓“小巧玲珑!”校园处处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真正达到了“一草一木会说话,面面墙壁能与人”的效果。
第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罗店中心校的社团活动,宝山实验学校的学生活动,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培养学生特长,助力学生成长作为活动组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活动组织注重实效。
第五,光彩夺目的教育成果。我们跟岗学习进入的五所校园,均在宝山区、上海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涌现出了一大批为校争光,实力不凡的莘莘学子,很多学生在全国、全市各类比赛中获奖;很多社团代表上海市、代表全国赴各地汇报演出;校内很多教师是全国、上海市的、骨干教师、特级教师。
第六,蒸蒸日上的教育前景。在上海,每长把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作为首要任务,在自己的任期内,达成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是重中之重,也是首要任务。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及办学方向,而且始终如一,继往开来。
第七,务实谦逊的领导班子。上海市多数小学都是女校长,班子也都是女班子成员,教师队伍更是以女性为主,在校园内很少可以寻觅到男教师的身影,至少我跟岗见习的4所小学都是这样的面貌,但这并不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相反,在女校长的带领下,校内领导班子成员谦虚、低调、务实、团结,肯为学校发展献言献策,能为学校工作任劳任怨,愿为日常工作加班加点。据5长反映,她们学校的班子成员是学校中最忙的人,既要承担主课教学任务,又要为分管工作出力跑路,而且在教学上都是精英骨干,能为其他教师做好引领示范。
第八,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进入上海市的小学,感觉进入了教育的“世外桃源”。走进课堂,每节课都有2名教师,一名组织学生,一名课堂教学。教师之间相敬如宾,相互默契。一个眼神,便可以心领神会;一句交流,便可以达成共识。置身室外,教师相遇点头示意,匆忙离开;交流工作真诚聆听,坦诚相待。办公室内,教师各自办理教学业务,或是翻阅书刊、查阅资料。“青蓝工程、结对帮扶”无处不在,有交流但不高谈阔论,一种轻松、舒适的工作氛围弥漫着整个校园。
第九,知书达礼的学生形象。从进入校园到离开,遇见的每一名学生,都会驻足向你行注目礼,并道一声“老师好!”听课时,学生会先向上课的老师问好,并尽快转身齐声向我们问好。学生全部穿校服,个人卫生干净整洁,散发着中国少年该有的气息与活力,他(她)们不仅尊敬自己的老师,更尊敬远道而来学习的老师。
第十,甘为人梯的教育情怀。学习归来后,我认真反思。我们的很多教师也很优秀,也很忙碌,也很上进;我们的学生中不乏佼佼者,可是除了客观存在的现实差距,我们的教育倒底差在哪里?其实,我们多数人缺少一种教育精神,缺少一种教育情怀。在她们大多数人眼里,教育是事业,她们的工作、生活都紧紧围绕这份事业展开,事业是她们的中心。她们可以为这份事业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可以为这份事业牺牲周末、放弃假期;可以为这份事业良苦用心、通宵达旦。
(二)校长与教师
不容置否,我所见到的5名上海市宝山区的校长都是学习型、专家型校长。正是因为有一批功底扎实、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积极向上的校长队伍,才成就了很多支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尽心尽力的教师队伍。
第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校长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教师也会跟着行动起来。这5长曾说,班子成员是学校中最忙的人,而校长则是班子成员中最忙的人。事实如此,面对5名来自甘肃乡镇中心小学的老师,校长能亲自接待,亲力亲为,利用一个早上带领我们参观校园,利用3个小时给我们讲解学校发展历程、办学思路、学校特色、课程开发、活动开展、队伍管理等各方面情况。如果不是自己的思想,校长们不会在几个小时内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她们不拿架子,低调谦虚;不讲困难,积极进取;不怨天尤人,沉稳内敛。
第二,“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路途很短,不走就不会达到目的;事情即使很小,不做就不会成功。罗店中心校校长金志刚是5所小学中的一名男校长,今年刚好50岁。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罗店中心校工作,1994年进入学校班子,20__年开始担任学校校长。担任校长之初,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基本瘫痪。在他的引领下,五年时间内,教师从不会做、不愿意做课题到现在每人一项市级课题、每个教研组一项课题,课题研究解决了学校内部很多实际问题,也成就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他从小处着眼,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助推了学校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了一大批学校中坚力量。罗店中心校是典型的花园式学校,校园文化是金志刚校长自己设计的,他们学校有优美的环境、优秀的队伍、优质的管理、优良的成绩。
第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校管理工作必须从小事做起,有积小为大的自强不息精神。有人说,“校长只负责掌舵,出思路,不能事必躬亲”。当学校百废待兴时,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校长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做教师的引路人。宝山区实验学校徐敏校长,54岁,平时管理极为注重细节。办公室门口有一面黑板,写着学校当天的工作。每天,她都要和分管的班子成员接头,查看工作落实情况。不管事情大小,她都要查看结果,重点工作反复过问,甚至亲自来抓。不是掣肘,更不是不放心班子成员,正如她所说“这是她的责任,也是她的习惯”,她将“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长,让学校成功,让自己成为自己”的管理理念贯穿始终。
第四,“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这5所学校的校长都很低调,都很热情。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谭莉莉校长面对繁杂的事务,仍然亲自陪同我们介绍学校发展的情况,班子成员对我们学习提出的所有要求一一满足,不厌其烦,教师不论听课评课还是研讨,处处流露着寻找问题,发展自我的态度。我有幸聆听了宝山区实验学校陆洋老师的一节一年级英语课,整节课纯英语口语教学,活动组织实效,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是很成功的一节课。但交流时才知道,陆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刚参加工作一年,说课时教学反思向自己这节课提出8个问题,让我很吃惊。但是,她们同样会生活。校内成立了烘焙社团、茶艺社团,用徐校长的话说“教师不仅要会工作,更要会生活”。校长和教师无不体现了她们精细的管理、精确的态度、精准的语言、精致的生活,这是一种教育精神,更是一种教育文化。
第五,“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始终坚信,“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在学校发展中尤为重要,金志刚校长、谭莉莉校长,都是学者型校长,都有几本教育著作,平时管理中秉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原则,教师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中自觉成长。宝山实验学校的徐敏校长属专家型校长,从学校的各项活动开展到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活动探索课程,先搞活动,后有课程,实现了从活动走向课程的过渡,把学校办成了宝山区的。校长的人格魅力决定了队伍的凝心聚力、学生的精神活力与学校的发展实力。
(三)问题与差距
我深知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无法解决,因此谈谈主观方面的问题。
一是校长的思路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景。很多农村小学校长都承担主课教学任务,而且校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有时连基本课程的开设都无法保证,只能轮流上课,因为缺少教师。面对这种现状,有些校长有时会心灰意冷,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维持,更谈不上学习,谈不上学校的发展。加之一些杂事干扰,部分校长顾此失彼,无暇将自己的办学思想融入到学校管理之中,长此以往,学校发展无从谈起。
二是部分校长、教师的自身素质弱化了小学教育的本质。“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可真正把学生德育工作摆在教育首要位置的又有几人?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品德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学校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才是教授知识。
三是部分校长、教师缺乏学习的意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不学习将会被社会淘汰。部分校长、教师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校长在繁杂的事务中疲于奔命,教师在作业堆中惶惶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