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学习张桂梅老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0篇)

2024-07-09 22:27:19心得体会打印
学习张桂梅老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0篇)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现在和于老师相比,自己真是惭愧。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备课也很认真,确从没像于老师那样想那么深,那么细,从没想过自己的学生怎样学才能快乐。而于老师确对教材在深度上进行发掘,在广度上进行开拓。自己的教学真是不及于老师做的那样精细、那样严谨。每次上完课也进行教后反思,但反思的内容只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成功之处上,总是用尺子来量自己在这节课中所取得的成功之处,把这些记录下,而很少对课堂中出现过的,模糊的知识点在课后向于老师那样再去研究,去发掘。今后应该像于老师一样,用尺子不断地量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在学中思,锲而不舍。

  从于老师身上,我认识到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是要与时俱进,内外兼修的。我想,于老师正是把爱全部贯注于学生,才可以一辈子无悔于对教育事业的选择。作为年轻教师,于老师这生动的一课让我深深明白:全心的付出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尤其是于老师的一句:“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令人印象深刻。

  “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诠释了一代人民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内涵。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信任他们并对他们充满期望。她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每一位孩子,贴近孩子美好的心灵,与他们建立了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于老师说:"我一辈子都是在锤炼自己的感情!"在教育过程中,从开始的循循善诱到逐步引导,于老师的确是这样做的。她虽然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克服重重困难,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孩子,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感人之深,令人佩服。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和学生交流。在她执教的过程中,每每遇到差生,她总是以耐心地教育为主,把学生引上正路。在她的教育下,很多学生得到了转化。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是很出名的,她上一堂课要经过三次备课过程,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教案、资料,全凭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写出一份教案。第二次备课,则搜集各种参考资料,看名家课堂教学设计,名家教学的教材分析,同时思考三个问题: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没想到,我想到了。第三次备课是在上同一个平行班之后,总结经验,反思失败,在备一次课。从她的“三次备课”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她一贯的勤奋和认真,更感受到了她坚持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和超凡毅力。

  于漪老师绝对是心怀天下的。她多次强调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人。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中国心、民族魂。我们花那么多心血就是为了我们国家有好的后代,出栋梁之材。可以看到,于漪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始终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身在讲台,心系祖国。她说:“一个人,当他是‘我’的时候,是最渺小的;冲破了‘我’,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时候,人才如登上了泰山之顶。”我们应该铭记她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不仅要做一个称职的合格的教师,还要有远大的志向,做我们中国的教育家。于漪老师博大的胸怀和爱国热诚,真是值得我们一辈子敬佩和学习。

学习张桂梅老师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张莉,天津市建筑工程学校基础科理化组成员。

  “人是要有所追求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须毕生致力于追求。我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张莉

  7月,23岁的张莉老师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带着满腔热情走上了三尺讲台。从第一天起,她就在心里默默立下了“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的誓言。从此,她乐在其中,勤奋敬业,不懈奋斗,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位言语不多的实干家;在学生心中,她是一位可敬的姐姐;在学生家长眼里,她又是一位可以信赖、让人放心的好老师。

  “我爱每一个学生,愿做良师更愿成为学生的益友”——张莉

  张莉老师在任班主任工作时,她注重全员参与,民主管理。接手一个新班,先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本班的《班级公约》。由于班规班纪是学生自己定的,所以他们也特别自觉地遵守。当然,她绝对不会无原则地放任学生,对学生既严又爱。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她的严厉能让学生意识到所犯错误的严重,她的爱又让学生对自己所做所为感到无地自容。有一次,自习课时间,班上的四个男生去网吧,她知道后,十分生气,但她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给他们讲述了上网打游戏的种种危害和后果,四位同学深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并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责之深,爱之切”的挚爱之情。从此,四个孩子象换了一个人,刻苦学习,成绩迅速提高。

  “教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课堂是教师实现价值的舞台。”——张莉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主阵地,她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落实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张莉老师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在化学教学中,她实行“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平等讨论,课堂气氛活跃,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教学中,她实行“对话交流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不要害怕发错音,真正提高了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

  几年的教学实践,使她体会到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教学理论的重要,为此,

  她挤时间加强学习,阅读了大量教育理论书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撰写论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获二等奖,《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渗透》获二等奖,《浅析中等职业教育的班主任工作》获鼓励奖。

  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张莉老师永不满足,她说:“献身教育是我无悔的选择,追求更好是我一生的目标”。

学习张桂梅老师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青春是绿色的河,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这是一首歌的歌词,很喜欢。听着于漪老师那时而舒缓时而又激扬的陈述,这个旋律开始不停地在耳边萦绕。

  心想,在于老师心中,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一首歌。于漪老师说,爱,是教育的全部。于漪老师还说,做了一辈子教师,却越来越感觉到的是一辈子在学做教师。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听着于老师讲述自己一生的教育,心中不禁汗颜。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已经不错,总是埋怨教师的心酸和辛苦,总是抱怨学生的调皮和笨拙,而一个老人却说自己的一生在学做教师。这样的反差究竟来自于何处?这是我在心中不停追问自己的问题。突然再次看到梁衡评价居里夫人的那句话:"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行,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永恒的美丽。"我想,于老师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

  我想,她首要的或许是真。

  于老师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陶行知老先生所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然于老师也正是用自己的实践来诠释这句话。于老师并不是所谓的"科班"出身,但凭借着为人师的一份良心,为了教给学生更好的有用的东西,自己不断学习,探求知识的真谛,寻找真实有效的教法,不搞花架子,不学花名堂。这份执着不就是一份对知识的真切渴求,不就是对学生的真心付出吗!最后,于老师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明白,"真"其实永远在追求之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就会有着不同的教育。正是这份明了,让于老师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所知竟是如此的短浅,自己需要学的竟然是许多许多。我想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老师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感悟。

  其次,于老师一直在追求着善。

  我们总说,真和善总是很难融合,我们有句俗语叫做善意的谎言印证着二者的难以统一。但在于老师身上二者有着高度的统一。因为于老师已经洞悉了真和善其实是相对的概念。从她的很多的故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比如,对于学生,于老师当严则严,这是真,但永远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并不辞辛苦地帮助学生改掉自己的缺点。给他们以宽容,不放弃,不鄙弃。用爱来感化每一个学生,这足以融化金石的爱就是善的集中体现。而正是严中有爱,从而达到了真和善的完美统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