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桂梅老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0篇)
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最后,我用这句话跟大家共勉: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燃烧的蜡烛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学习张桂梅老师心得体会范文 篇23
自参加县教育局开展以“以德立校,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月活动以来,我学习了方永刚、罗忠秀、郑琦等先进教师的事迹,聆听了全县“我最喜爱的老师事迹报告会”后,深受感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决心,对学生满腔的爱和责任心,所以他们才出色,才在平凡的岗位上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尊重和社会的好评。
特别是我读了罗忠秀老师的事迹后,我感动得流下了敬佩的泪水。33年来,身残志坚的罗忠秀,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33年,忍受着身体的痛苦、心灵的煎熬,她毅然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教书育人的重担。立志从教,只手独脚上讲台;面对学生们如饥似渴的目光,她多次放弃下山治疗的机会,剜肉医脚20xx年;挂念着课堂上的孩子,她挣扎着提前出院,病床上悬腿授课;她诲人不倦,偏远闭塞的山沟沟,竟然走出了13名大中专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她用伤残的身躯,托起了一个个明天的太阳。她像一只在风中折断了翅膀的蜻蜓,看上去弱小,但永不放弃;她像一个不朽的精灵,在逆境里唱着不朽的歌。
我们应该学习罗忠秀老师什么精神呢?我认为每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学习罗忠秀老师把献身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通过学习,我对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认识更深化了。教师的职业非同寻常,她是神圣的事业,“传道、授业、解惑”要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国家建设事业发展的水平与后劲,肩上挑的是千斤重担,要尽力,更要尽心,不能有丝毫松懈。每一个从事教育的教师要深刻理解教育的长效性。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任何人只有一个青春,青春是无价宝,国家、社会、家长把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学生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教师的极大信任。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不仅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残疾老师罗忠秀尽心竭力教正常学生,那么我们正常老师就应该尽心竭力教好残疾学生,他们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是最需要受滋润的人群,我们义不容辞地要把这个责任担当起来,让残疾学生残而有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怎么做呢?一是塑造残疾学生健全的人格。要让残疾学生认识到,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的残疾,要正视缺陷,通过努力弥补自己的缺陷,因为人人都不足的地方,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德育活动,让残疾学生获得自信。二是认真搞好教育教学。它是教师的日常基础工作,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得到发展。三是当残疾学生的“好妈妈老师”,做好学生的校内家长,真诚地关心残疾学生,爱残疾学生,让他们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的承诺。我将努力做到以上三点,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特教老师。
学习张桂梅老师心得体会范文 篇24
上星期五例会上,包校长、马校长领着老师学习张思明老师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张思明老师秉承“用心教学”的教育信念。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张思明老师就是完全将他自己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他有着崇高的师德,他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深深的、不图回报的爱。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学生的成长的过程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
我希望我校的教师都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仅爱学生、有方法、刻苦、付出,而且不满足于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勇于追求导学探索、自主解决,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急于将知识强加在学生头上。
我希望我校教师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我校学生的特点、自己教学过程的特点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老师创造机会给学生更多的人生体验,是远比授业解惑更难也更重要的事情。”今后,我们要有张思明老师那样的教育理想,用心做教育,真心爱学生,不断地充实更新自我,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张桂梅老师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我参加了教师网联培训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感到自己应该学习的太多。因为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现在人们对教师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那么要想做好教师的本质工作,每一位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努力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结合我校打造高效课堂的教改及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谈谈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如何去做。
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对工作应该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经验;应该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因为我们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要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要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要学习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教师还要努力研究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实行多元化评价。 “成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学水平才会提高,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提升素质就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因为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我们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才能科学地施教,才能深受学生敬仰。我校要求教师写反思已近二年,实践证明如果我们把每次上完课后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通过反思来提升为实践智慧,实践能力就会提升,就能达到自身的提高和发展了。通过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二、身正为范,展现人格魅力。
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育人”是师德的终极目标。实际工作中,面对许多问题,我们时刻注意言行举止,当学生犯错误时,耐心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修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那么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哲理性,让学生愿意接受。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这样才能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教师只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当好人师,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为了学生”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精彩的课堂,课要有激情,幽默生动,教学设计要精巧别致,语言要形象感人、抑扬顿挫、有冲击力、震撼力。在这方面我感触颇深,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的交流碰撞,老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启迪学生智慧,展开互动研讨,开发创新思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格是教师的最高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