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教师学习心得范文(通用31篇)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小学优秀教师学习心得范文 篇4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教师的心愿。十分有幸,在十二月十七号、十八号两日,赴牡丹江进行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会上,三位由全省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叹为观止。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省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点评专家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经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头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进取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我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研究学生的具体情景。上课的教师能注重学生本事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尤其是来本市的赵教师的课,他能够充分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调动学生的进取性,让我们受益匪浅。另外学生进取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坚持下去也很重要。他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仅有学生清楚的明白自我应当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资料密切相关,活动要为资料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经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语文知识进行听、说、读和写的本事。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围绕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而不是讲究形式。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可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本事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一样,在学习本事上的体现也不一样。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资料和方式尽量真实;并进取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所以,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经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我的不足。同时对自我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我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本事?相信经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必须能拉近与这些优秀名师的距离,不断提高!
在各位名家的点评讲解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理解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我的教学,反思自我的课堂,反思自我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仅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
小学优秀教师学习心得范文 篇5
20xx年3月17日我们有幸到临沂九小参加了临沂市教研室组织的第五次骨干教师集体学习研讨活动。为期两天的学习讨论,我们虽然仅仅是列席,没有参与发言,但是我们每时每刻都感觉自己沐浴着知识的春风,在明媚的春风里,成长拔节。聆听着一节节情趣横溢的作文课,感受着一次次睿智精当的评课议课,我禁不住畅想自己能否在若干年后也成为他们的一员,和更多行业精英们彼此悉心交流实践所得,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那该是怎样的幸福场景!一个成功的教师生涯也不过如此。
说到此次活动,集体研讨的主题是作文教学。不同于阅读课,作文课的教学向来是块难啃的骨头,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写,有的写,进而写的好,是语文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实想一想,用自己的母语进行写作,只要是会说话,就无非是把想说的东西诉诸笔端,用我手写我心,可是在我们的现实教学活动中,作文课却成了大多数学生最讨厌的课。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就流行这样一句话:“前怕狼后怕虎,小学生最怕星期五”,因为星期五要写作文,直到现在,这种情况似乎仍未改观。
为了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来自四个县区的老师分别为我们呈现了四节作文教学,内容涉及到:读后感的写法,父母的爱,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以及写身边的一个人这四个专题。听了这几节课之后,我感觉自己虽然从未教过作文课,也很久没上过作文课,但是对于作文该怎么教差不多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他们的教法不同于我上小学时的那种授课流程,而是更加关注学生,更注重方法的传授与点拨,真正秉承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道,让学生在大框架下写出自己的小个性,张扬起自己的小风格。下面我将就此次学习,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首先,牛纪英老师在《轻叩作文教学大门》的报告中说道,我们应当透视作文教学的现状,准确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具体说来,就是让“低年级乐于写作,中年级不拘形式,高年级富有个性”,我本人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这才是我们作文教学应当遵循的步骤,而我们现如今的作文教学一直存在一个急功近利的弊病。在此,最重要的莫过于低年段写作兴趣的'培养。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我们一定要在此学段充分调动他写作的积极性,毕竟兴趣是作文的动力,强扭的瓜不甜。我们老师的工作就是让孩子有欲望把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写下来,喜欢拿起笔在纸上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并由此享受到表达的快感,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这样就足够了,哪怕只是零星的几个词语,哪怕没有什么文采,但这就是他想说的,想表达的,是用心书写出来的东西,而不是挤出的牙膏,不是你让我写我才写,为了你高兴我才写,而是我自己高兴我才写,我自己悲伤我才写。想一想还有什么比这种自然地抒发更可贵!其实,我们作为教师根本不用操之过急,希望孩子不仅字迹工整,用词准确,而且才思飞扬,这无异于白日梦般可笑,这种熟能生巧的事怎是一日之功?况且,一旦孩子燃起了写作的欲望,张开了写作的翅膀,不用老师教,他们都会自己主动去追索把语言说流畅,把词语用精当,把句子写美妙的方法,这是学生主动迈出的步伐,绝非赶鸭子上架。而中年段的不拘形式更是要我们教师放开手,让孩子们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我手写我心。到了高年级,应当更上一层楼,提倡富有个性的写作。经过了小学四五年的沉淀,我们要学生追求并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的写作、语言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其实写作同阅读一样,是非常个体化的行为,倘若不能张扬出自我,千人一面,无情无感,真是味同嚼蜡,索然无趣。
其次,我想谈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角色如何扮演,如何把握“导”的度。在这四节课例中,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每节课上,授课教师都在学生作文前用了一篇依照本次写作主题的例文,让学生读,从分析这篇例文是怎样写的,用了哪些手法,分那几个部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结尾,到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这次写作的方法,注意的事项。这种方法在我看来,在其有效性方面是有突出的优点的,学生有了一个比照的范本,知道这次要写什么,要怎样写了。但是这还只是一个最低端的成果,而且如果把握不好引到的“度”,就容易把学生引入八股文写作的泥淖之中,失去个性。大家都学着例文前后呼应去了,都在开头就把感受点表达出来了,试想这样的作课对于我们童趣未泯的孩子而言是否有些太循规蹈矩,太残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