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集合(精选31篇)
考与不考,“课程标准”就在那里,“呵护兴趣” !
专业,在权力和习俗面前不失语 -- 这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如果我们真能执行“课程标准”,孩子们不至于对于语文考试的得分再这么悲观吧?
深圳宝安实验学校陶莉老师团队带来的批注式阅读,我非常喜欢。
在知道“批注式阅读”之前,我曾了解过“非指示性教学”。我觉得两者非常相似,其区别在于“非指示性教学”并不像“批注式阅读”那样,重视落笔 -- 用笔写出来。前者“说”得多。
尽管有区别,但它们有着共同的优点。
“非指示性教学”在进入课堂的时候,一开始,教师是没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最初阶段基于文本的对话,完全是取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现状。“批注式阅读”在“一次批注”时,教师也是不介入的 -- 学生能批注出什么来,也完全取决于学生的现状。这两种教学在最初阶段,教师都不干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有个好处,就是摸清楚学生的起点,并且摸到的起点是原生态 -- 没有外来的因素影响他们呈现起点。
其二,“非指示性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是在后段生成的。“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也是在“二次批注”时生成的。教学的后段,教师都介入了。而教师此时教给学生,就是学生 “真正没有注意到的”和“确实不会的”。
这两种教学的课堂生态,想来也应该不像我们惯常看到的公开课那样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和掌声如雷。一定会有磕磕绊绊或者断断续续。但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得,未必不如那些“作出来的课”;对于教师专业性的要求,也不会更低,只会更高 -- 通过实时探测,能现场摸准学生需要自己再教些什么,没有高度的专业性,是办不到的。但有可能,这也成为推广“非指示性教学”和“批注式阅读”的短板。
陶莉老师团队的“批注式阅读”,我很喜欢,因为它有理据 -- “多读多写文自工”,有理据的东西我都喜欢;但因为“合宜的能力要有适当的知识来建构”(王荣生), 一年级的孩子注定不能因为我喜欢而去践行“批注式阅读”。需要等待一个“五年级下学期”或者“一个六年级”。
这次培训,值得称说的方面是很多的。能受教于像王亚芸老师等这样知识渊博的学者,感恩!能享受到进修学校方方面面的服务,感恩!
也许,我应该基于这次培训的学术含金量放言一下:
这次培训,必将引领东莞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走进理性时代!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集合 篇25
一、改进后的教材分析:《麋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文。这是一说明文,它介绍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学情分析:教学这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称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感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4、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
教学准备:师:认真研读教材;查阅麋鹿的资料,更多地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传奇经历;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生:结构化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麋鹿的资料。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学生自由发言。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板书课题:17麋鹿3、学生齐读课题。
4、阅读了导学单上的关于麋鹿的资料,你想说什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字词,感知内容。
1、这课文生字很多,通过预习,你们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查吗?
2、我把课文的生字都结合在屏幕上的这段文字里边了,请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按照自己的速度响亮地读一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传说中它是姜子牙的坐骑。
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沼泽环境中,常在水中觅食。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3、结合以上这段文字,指导理解“颠沛流离”“跋涉”等词语。并相机指导描红重点生字。
4、老师在黑板写出词语,请学生读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5、这段话与这课文有什么关系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有时候要把课文读长,有时候也要把课文读短,短到这样的程度,有助于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二)检查读文,读出情感。
1、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多媒体呈现高兴、悲伤、痛苦、忧虑、愤恨、同情、生气、感动、惊讶等词)
2、指名读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样的感情体验。
三、辨别麋鹿,了解外形。
1、多媒体出示一头鹿,让学生判断是否是麋鹿?
2、请举手说“是”的同学解释一下,为什么认为它是麋鹿?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件理解“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3、表扬学生善于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点进行辨析,但是认错了,图中的这个动物,人们也称它为“四不像”,角似鹿非鹿、面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但它不是麋鹿。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头鹿和读一读这课文,从文章中寻找它不是麋鹿的理由,找到一条,请简要地记录一条。
4、小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5、指导全班汇报交流。(多媒体课件出示)
角——站着的时候,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6、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想看真正的麋鹿吗?但有一个交换条件,你看了以后,要像一个讲解员一样上台来介绍麋鹿的主要特点,行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几幅麋鹿图)
7、同桌先合作练习,再请同学上台介绍其外形特点。
四、高级讲解,了解习性
1、提出更高要求:高级讲解员应该具备很多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能应付游客的提问。谁愿意当高级讲解员?
2、您能告诉我麋鹿为什么就能适应沼泽生活呢?
3、您能告诉我麋鹿有哪些特点,可以用“最”字概括给我们听吗?
4、为什么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呢?
5、指导朗读。
6、,进行写法指导。
五、质疑,布置作业
1、学了这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它的传奇经历。
3、当一个小讲解员向家长或其他小朋友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4、抄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17、麋鹿生活环境
外形特点奇特角尖、尾巴、毛色、蹄子
生活习性独特
传奇经历
教学反思:《麋鹿》是一说明文,语言没有抒情类文章优美,学生读之无味,我也觉得无从下手。如何将说明文教得有滋有味呢?我觉得要让说明文教学多点儿童味。学生不喜欢上说明文,关键是我们的方法出现了问题。说明文教学我们要善于创设一个个巧妙的情境,“诱”孩子去亲近文本、表达文本、超越文本,让教学变得妙趣横生,那么有谁不爱学说明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