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备教学评一体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4篇)
(五)寓识字于课外阅读中。
低年级的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喜欢有趣的故事、儿歌以及各种自然知识。我经常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读书中增长知识,在阅读中,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更多新的汉字。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乐趣,我平时经常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读书中了解的故事、知识、学会的儿歌、谜语、认识的汉字……这种活动让孩子们感到自己特别有成就感。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我就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给他们讲《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故事,故事把他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激起了他们强烈地看书愿望。班级的图书箱也成了学生识字的源泉。
(六)展示交流促识字。
1、平台展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展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此,我专门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开辟了一个展示台,分别贴上“识字大本营”、“好词佳句岛”两张标签,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课外识字成果贴在相应的标签下面。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贴自己新认识的字,有的贴自己收集到的好词佳句。到语文活动课时,师生一起对展示台的内容进行总结评比,评出一批“识字大王”“词句专家”并颁发奖牌。值得一提的是,我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大拇指奖”,用来奖励那些虚心求教、互教互学的学生,学生欣喜万分,欢呼着,雀跃着,继而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新一轮的识字活动中去。还在班上专门设了一块泡沫塑料板,以“今天我又认识了……”为题,让学生把已搜集的包装盒、包装袋上的字展示出来交流、互相学习,“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雪饼”等字学生早就能认了。
2、小交流,丰富识字储备。
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流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的确,交流是一个相互充实的过程。每个人生活空间的不同,经历的不同,注意力的不同以及本身具有的个性差异,他所捕捉到的信息就不一样,所认识到的字也就不尽相同。能经常性地进行交流,学生就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识字储备。比如,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识字交流会”,“识字‘展销’会”,“识字大王赛”,或评选“识字明星”、“识字点子博士”……
拿“识字‘展销’会”来说,每个人拿出自己认识的字的字卡,用自己认识的字去“买”(换)别人认识而自己又不认识的字。“买卖”之前,要先互相向对方介绍自己“生产”(认识)这件“产品”(字)的过程,然后再介绍自己“产品”(即字)的特点——读音、结构,可以组些什么词,还可以说句什么话等,教会对方读后再进行“买卖”。老师则帮学生写字卡,意即不让学生失去自己原有的字卡,而又能用此去“买”回更多的字卡。最后比一比谁“卖”得多又“买”回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识字储备,增加了识字量,还获得了识字方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再如:每周从语文课本里抽出一个课时,上“识字活动课”课前,发动学生动手动脑,到生活中去搜集各种带有汉字的资料(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的包装等)。搜集的时候能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问一问,而后带到课堂上来交流。交流时,不仅要告诉大家某个字怎么读,还要告诉大家是在哪认识的,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字编字谜、组词、造句,联系古诗词的名句。这样,不仅交流了所识的字,还交流了识字的途径和方法,不仅丰富了语言积累,还激活了思维。“这种识字活动课”已深受学生欢迎,凸显了语文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在语文课的小课堂和社会的汉字资源大课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并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再如:指导学生自己做“识字剪贴本”,把在生活中认识的新字剪贴成册,做成自己独特的识字课本,便于交流,更备遗忘。
3、收集备遗忘。
根据遗忘曲线可以知道,认识是容易遗忘的。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很多字是通过无意注意获取的,再加上识字量大,而且是识、写分开,更容易遗忘。因此,便需要将认识文字化,收集起来,即使遗忘了,还能有可查的地方。收集是交流的基础,是开展班级识字活动(如评选识字大王,识字先生、识字小姐等)的基础,也是更进一步开展识字活动的基础,为此,我让学生将自己从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地方认识的字制作成字卡,装进识字袋;将自己和别人进行交流所认识的字的字卡装进识字袋。再如上面提到的“狮子剪贴本”等等。有了收集,还可随时拿出来读一读,从而加以巩固。还可以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每周自己或让家长帮助把认的字记录下来,记录自己每周识字的足迹,然后在班上交流。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外,老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才能生成更多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智慧,也才能引导学生成为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
小学语文备教学评一体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8
12月12日上午,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在杞县创新学校聆听了两节语文观摩课,我有幸参加,收获颇多,现总结以下几点。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用心研读教学大纲,明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年级的学习内容及要求。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就如开封市小学语文教研主任王晨星老师所说,教师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具备整体的教学观,特别是对自己所教学段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才能有序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中有趣的游戏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两位观摩课执教老师都在教学中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学,乐学,才能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秩序应该是活泼的、开放的、乱而有序的,教学工作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师要重视策略单元的学习。说到此我必须要进行自我批评,对于策略单元,我引导得不够,新内容而采用老教法,通过王晨星老师的指导,我知道了策略单元是不预习的,并且要结合单元交流平台来学习策略,策略单元所讲的阅读方法在本单元的几课中,会有序出现,由易到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钻研教材,明确每一课的训练重点,从而由浅入深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师教书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第二节课中,李培霞老师的识字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老师把一节枯燥的识字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很多识字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去学习。
五、一线教师必须苦练基本功,提高个人素养。听课中两位执教老师工整大方的粉笔字,让人佩服。整节课两位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始终面带微笑的表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及两位老师恰到好处对学生及时表扬与鼓励,都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个人素养。
六、王晨星老师的敬业精神令人佩服。王晨星老师大约有50多岁,站在舞台上从10:00开始作报告,一直讲到12:23,王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给我们一线教师上了一节最接地气的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课。佩服他的敬业精神,王老师对小学语文每本教材每个年级教学大纲了如指掌,听了她的报告我受益匪浅。
一个上午的学习结束了,但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还在继续,作为一线教师,今后我会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更好的姿态投入教学工作中去。
小学语文备教学评一体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29
基于儿童立场的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要引领学生品味文学经典的滋味,笔者将于下文中尝试谈一谈小学整本书阅读课前导读课的几种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抓住人物形象的分析,才能对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有深刻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其性格可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主题。学生一旦对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就一定会迫不及待去阅读后面的文段了,那么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就会转变为读下去的兴趣了。
如汤素兰著的《笨狼的学校生活》这本书,上课伊始出示主人公“笨狼”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笨狼”的第一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接着从推测入手,出示描写“鹅太太”的语段,推测“鹅太太”在学校是干什么的,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再让学生对比这位“鹅太太校长”和本校校长有什么不同;然后,猜一猜森林学校除了有趣的校长,还聘请了哪些有趣的老师,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动物会被聘请为老师呢?从而引导学生从书中部分情节推测书本的主要人物。这样一步步地引起学生对“笨狼”产生兴趣,激发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