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理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
虽然我们只学习了短短的几节课,却使我了解到许多知识,在这里主要谈自救互救,艾滋病,传染病和口腔保健。
首先是生命体征和自救互救。生命体征包括意识、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瞳孔。人体通过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16~20次,节律均匀,深浅适宜。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而且节律均匀,间隔相等,正常成年人心率60~100次/分,大多数60~80次/分,女性稍快。常用的急救方法有心肺复苏术,即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合并使用。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注意,将病人仰卧平地上,除去口腔异物,每次吹气1~1.5秒,让病人肺内气回缩排尽,再重复吹气,每分钟10~12次。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
其次就是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他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它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在,在室温下,液体环境中的HIV可以存活十五天,被它污染的物品至少在三天内有传染性。它非常脆弱,液体中的HIV加热到五十六度十分钟即可灭活,如果煮沸,可迅速灭活,三十七度时,用常用消毒剂处理十分钟,立刻灭活。它的传播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其他途径。我国预防艾滋病的策略是: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实行综合治理。
最后是常见传染病的防御知识,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由病原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传染病按其报告的病种类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8种,常见的SARS,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常见的控制方式是,对病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做到五早,才能控制传染源,通过采用药物或其他措施灭鼠、防虫、杀虫、驱虫,大力开展卫生运动,来切断传播路径,防止传染病扩散和蔓延。实践证明消毒、杀虫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通过学习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我们提高了健康知识水平,改善了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有效预防了心理疾病,促进了心理健康,形成了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降低了常见病的发病率。因此,开展这门课是十分有意义。
生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生理伦理的关注逐渐加强。生理伦理教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起到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性观念,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这门课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生理伦理教育是关于人体发育和性健康的专业知识。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人体生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了解了性与性别的区别,掌握了性别间相互沟通的方法。通过学习,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明白了保护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使得我们在面临性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生理伦理教育强调自我保护和自我尊重。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如何有效地拒绝不合适的性行为和骚扰,学会了保护自己的身体边界。这样的教育让我们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权利,不侵犯他人的自由。这样的价值观让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加理性和宽容,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生理伦理教育还强调性别平等和尊重异性。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了解到性别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应该不分性别地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权利。通过学习,我们摒弃了性别刻板印象,不再将男性和女性刻意区分,而是看待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样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更加开放和包容,能够更好地与异性交流和合作。
此外,生理伦理教育也注重情感和婚恋教育。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建立健康的.恋爱关系,如何处理性与爱的关系。我们加深了对婚姻和家庭的理解,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和构成。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交流,我们也获得了不少婚姻和家庭的实践经验。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婚姻关系的问题,更好地处理家庭矛盾。
最后,生理伦理教育是一门实用的课程。无论是从学生还是社会的角度来看,生理伦理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摆脱了对性的迷茫和陌生感,拥有了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加理性和健康地面对自己的性生活和与他人的性关系。这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从社会角度来看,健康的性观念和行为能够减少性相关问题的发生,提高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