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精选31篇)
然而,想要走通这条途径需要回答3个问题,一是能否控制病害?二是控制病害机理是什么?三是能否推广应用?
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攻克病虫害的“细节”慢慢勾勒出来,效果越来越明显了。经过30多年的研究,朱有勇和他的团队逐渐掌握了作物多样性是如何控制病害的科学原理。
20__年,朱有勇的研究成果以“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在《自然》杂志发表。如今,这项成果已大面积推广到了滇、黔、川、湘、赣等省份,及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天拉长、地拉宽、站好队、换好位。”为了能把这些复杂的机理简单化,让老百姓易懂,朱有勇把作物多样性抗病害的机理,编成了十二字简单的顺口溜。“其实就是改变播种节令,打破传统的农业结构;以前都是散种,现在排好队,科学地排列行距和株距;今年这里种这样,明年就种另外一样,利用植物间的相克相生减少病害,达到优质高产。”朱有勇笑着说。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4
岁月如歌,生活如诗,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会缺少用生命谱写大爱的人。身为一名在乡村侍了几十年的乡村教师,看惯了教师们生活的艰辛,也看多了燃烧激情忘我工作的教师,所以很少有教师能让笔者感动,至于那能感动得让笔者流泪的教师更是罕见,不是笔者铁石心肠,而是西北农村生活的风风雨雨早就将笔者眼中的泪水榨干了。然而,最近一名叫张桂梅的老教师却感动了我,感动得我流下了眼泪。
张桂梅,一名其貌不扬,面容削瘦的63名老太太。不认识她的人,根本不会知道她是“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更不会知道这名走在行人中和当地农民一样朴素的老太太会是头顶无数“光环”的人大代表,是一名蜚声长城内外的“全国优秀教师”。她和无数乡村教师一样朴实无华,以致于不了解她的人绝对不会想到,就这样一位瘦小的老太太竟会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也绝对不会想到她所在的云南华坪女子高级连续十年能高考综合上线率100%,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她让一千六百多女孩走进了大学校门。今年高考,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59名考生,在疫情影响下还是取得了150名考生全部达到本科线,其余9人达到专科成绩。
张桂梅带领下的学校教学成绩感人,张桂梅的事迹更感人。她曾肺部患病,可是为了不耽误教学,她视生命如儿戏带病教学,几次昏迷在课堂,在病情加重后张桂梅两次手术都选择在了假期。她收留了几十名弃婴,并将她们当自己亲生闺女一样照顾。几十年她救助了无数生活困窘的孩子,也将一些家贫而辍学的女孩追回了学校……张挂梅的善举枚不胜举。她用自己瘦小的身躯践行了师者仁心,谱写了人民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赞歌,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伟大。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5
新湖南报道“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的先进事迹,在湖南省各地基层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向黄诗燕同志学习,做疾风中的劲草,当烈火中的真金,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
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但脱贫功成,务必在我。’这句话,黄书记经常对我们说。他还说,精准拔‘穷根’,必须在感情上真心实意、工作上真抓实干、投入上真金白银。”炎陵县扶贫办主任罗金亮说,“黄书记走了,但他的精神、他的工作方法留下了,他对群众的热爱深深影响着我们。”
“我们娄底市扶贫战线很多同志到过炎陵县,学习‘炎陵黄桃’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先进经验,引进种植和管理技术发展扶贫产业。”娄底市扶贫办干部刘敏说,“黄诗燕去世的噩耗传来,我们情不自禁流下了泪水。黄诗燕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把心血汗水洒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新时代英雄赞歌。我们既为他惋惜,更为他骄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诗燕为扶贫燃烧自己,这种责任和担当将永远鞭策我们前行。”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石登高说,“作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的扶贫干部,我们将时刻以黄诗燕同志为榜样,争取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化县枫林街道党工委书记龚国旺说:“诗言志,燕衔泥,感天动地音容在,英魂不泯浩气存。黄诗燕的事迹让我感动、震撼。为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他用心用情,真抓实干,担责于肩,履职于行,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深深烙在了群众心中。”
“黄诗燕心中只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本色,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辰溪县委宣传部干部杨娟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宣传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向先进榜样学习,把党的声音送到群众心坎上,讲好身边鲜活生动的故事,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
一声催人奋进的号角
20__年底,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罗武村脱贫出列。湖南省统计局驻该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周志强表示,黄诗燕同志在脱贫攻坚决胜年即将到来之际离开人世,既是一曲催人泪下的悲歌,也是一声催人奋进的号角,为广大脱贫攻坚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以黄诗燕同志为榜样,巩固好、提升好脱贫成果,让侗乡人民生活越过越好。”周志强说。
“黄诗燕书记50多岁了,还奋战在扶贫一线。我才30多岁,有什么理由和借口松劲歇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老干部局派驻泸溪县洗溪镇杜家寨村扶贫、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覃占波是一位80后干部,已3次驻村扶贫并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他说:“年轻干部更要珍惜机会,做疾风中的劲草,当烈火中的真金。”
“黄诗燕在带领全县脱贫摘帽后,依旧奋斗在扶贫一线。”新邵县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干部杨卫军表示,在接下来的扶贫工作中,他要扎扎实实工作,更多倾听百姓诉求,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带领未脱贫的贫困户早日脱贫,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生活更富足。
隆回县小沙江镇党委书记杨方且说,脱贫攻坚任重道远,他们将以黄诗燕精神为指引,急百姓之所急,带领全镇百姓,发展产业、解决就业,扎实推进金银花、中药材、生态旅游等扶贫产业发展,实实在在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
作为一名在脱贫攻坚一线奋战了4年的乡镇干部,麻阳苗族自治县锦和镇党政办主任滕月娇说:“黄诗燕‘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的使命担当,激励着我们越是艰险越向前。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
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篇16
95岁的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的一名离休干部,六十多年来,除了他的老伴,当地无人知晓这位老人还曾是解放战争中的战斗英雄。战争年代,他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深藏功名,张富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信仰与忠诚。
去年11月,湖北省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发现了一枚不寻常的军功章,红底金字镌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字,而这枚军功章的主人就是看似普通的95岁老人张富清。
1948年,张富清参加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战斗中数次当前锋、打头阵,说起战火中的九死一生,他历历在目。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不对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矝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接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