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女排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4篇)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不是目标太难,而是你还不够努力!加油,每一天!
女排精神常在,共筑泰山不屈斗志!
学习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篇15
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人更需要女排精神?!
「夺冠」也就是原名「中国女排」的电影,终于上映了!这部电影晚了9个月上映,没想到它的质量却超乎我的想象。
其实现在想一想,因为疫情延后可能对这部电影来讲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因为在我看来9月份这个时间其实是更适合这部电影的上映的时间:
首先是这是1年前的9月份,就是20__年的9月,女排姑娘又一次拿下了女排世界杯的冠军,为祖国的70周年献礼;
其次,在1982年,中国女排首次卫冕世界冠军的日期,正好是9月25日!
某种意义上来讲,9月,是属于中国女排的!
其实这部电影在本质上讲的是“中国女排”的一种团体形象,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她们经历了什么,为我们中国人带来了什么,以及到底什么样的精神属于“中国女排”精神。
年龄小一点的观众可能并不了解“中国女排”这4个字对中国人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样的一种精神:
在1981年的日本女排世界杯上,中国队战胜了东道主日本队拿到了冠军,其实那个时候其实我也没有出生,但是这段个记忆绝对是我们父母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据他们回忆,在那个时候,女排夺冠这件事情在中国的影响力不下于20__年北京申奥成功一样,甚至比申奥成功还要有影响力!
中国从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那个时候的我们太落后了,我们迫切的需要在国际上去证明自己,而那个时候的中国体育在训练比不上人家,条件比人家差,怎么才能赢?只能靠比别人更加的努力,吃更多的苦,而这就是老一代的“中国女排”精神!
这四个字代表着中国人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这种精神,也就是靠着这种精神,她们一口气拿下了五连冠,从那个时候起,每当中国需要在国际上上一个台阶的时候,“中国女排”总是适时的出现拿下冠军,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鼓舞着我们的士气!
但如果仅此而已,就太小看这部电影了,在电影的后段,女排精神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20__年,里约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对手也依然是东道主巴西,这场比赛,我当时看了现场直播,说句真心话,陈可辛在这部电影里做到了神还原,实在是太精彩了,强烈推荐大家进电影院观看,据说拍这段画面的时候,全套有12台运动摄像机同时在拍摄,整个比赛的过程既有节奏感还有临场感,真的能够感受到比现场直播更加让人沸腾的那种感觉。
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的是在这场比赛开始之前,中国女排正在经历最低谷的时期。
电影中的这场比赛给了中国女排一个新的含义,今天的我们其实并不像过去的`那个样这么在意输赢,因为我们经历了几代人的拼搏以后,国家已经逐渐的强大起来了,因为不要我们不再需要向任何人展示和证明自己,所以现在的女排精神已经从拼搏进而升华到了一种民族自信的感觉,就像电影里巩俐所扮演的郎平有这样一句台词: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在意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因为我的内心还不够强大,当有一天我们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的唯一价值!”
这就是与时俱进的女排精神,也是我们今天的中国人仍然需要传承下去的精神!
学习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篇16
党的xx届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战略指引。作为一名党员要把学习贯彻xx届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学为基”,树立学习意识,努力做好调研工作,积极进取。深入学习领会党的xx届全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核心要义,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走心,真正做到学深悟透、真信笃行,凝聚起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学习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篇17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亦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35年前,卢永根院士在名为《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的报告中,写下这些话。
1952年作为华南农学院的首批学生,卢永根院士在这里遇到了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丁颖先生,从此与作物遗传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去世前他都依然在进行水稻研究。67年,卢院士把一生献给了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事业,卢院士这一生的身份很多,是老师、是校长、是党员,但是即使身兼数职,他依然对水稻研究热情不减,在人迹罕世之处的野生稻旁边笑得像个孩子。将一生奉献给自己研究的事业,专注、热情、不问结果,这是卢院士留给我们的感动。
一辈子很长,上万份的水稻种质资源、数不清的数据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一辈子又很短,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投身祖国的革命事业,为了水稻研究、农业领域人才培养鞠躬尽瘁,几十年如一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的国家从贫穷落后被挨打到如今在世界大舞台上拥有强有力的话语权,这历史洪流中有许许多多卢院士这样的人在默默贡献。在感动的同时作为基层扶贫一线的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决胜的关键时期,长期奋斗在扶贫一线难免会有疲劳,想放一放、想松一松,夜深人静时难免怀疑自己的工作是不是有实效,因此学习卢院士这些前辈的事迹,学习他们遇到困难不懈怠,不将成绩挂嘴边的精神,在扶贫事业中诠释人生的意义,将为人民服务践行在每一个日夜中。
学习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篇18
党的xx届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坚信路是走出来的,事是干出来的!迈向新征程,我们要切实按照党的xx届全会的精神指引和战略部署,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让更加有效的市场与更加有为的政府形成合力、相得益彰,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焕发持久魅力!
学习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篇19
院士下田 把脉产业发展
“那段时间,朱院士白天在田间观察记录,晚上召集大家讨论研究,目的就一个,找准当地最适合的种植项目。”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项目组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朱书生说,每天清晨,植被还挂着露珠,朱有勇和团队成员便拿着仪器下田了。
经过对澜沧县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分析后,朱有勇院士和大伙一致认为,这里具备发展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产业的条件。“冬季马铃薯在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澜沧可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团队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博士黄惠川说,由于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可种植产地较少,因此冬季马铃薯鲜薯价位高,订单收购价可以达到每公斤3元,是正季价格的5倍左右。于是,20__年10月,在蒿枝坝完成了冬季马铃薯百亩示范和冬早蔬菜50亩示范。
同时,朱有勇院士团队调研发现,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林下经济本来大有文章可做,可是却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他们发现,松树的挥发物具有很好的驱虫防病作用,在澜沧发展林下优质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发财”的好路子。“到20__年,云南省三七种植面积约为40万亩,总产值达800亿元,如果能在澜沧顺利开展林下三七种植,对百姓脱贫致富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朱书生说,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他们还发现澜沧县的松林气候环境适宜三七生长,于是决定在竹塘乡海拔1500米至1900米的思茅松林下开展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林下三七种植试验,建立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标准,辐射澜沧乃至整个普洱市林下经济的发展。
两年多来,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项目组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决定在澜沧县竹塘乡东主村和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开展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早熟葡萄种植和禽畜养殖等项目示范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