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工作汇报材料(通用32篇)
为了使全体学生有所发展,创造公平的学习工作环境,使优生更优,使弱势群体能够迎头赶上,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校在上学期期中考试后,毅然决然地打破原有的班级模式,改为平行班,使每个教师、每个学生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创造新业绩。学校在元旦表彰大会上评出十佳优秀备课教师、十佳优秀作业批改教师、双十佳(备课和作业批改)先进个人,树立了教师竞争意识,激发了教师工作热情。
4、学校管理工作采取平稳过渡、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的使全体教职工适应新的学校管理形式。
学校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篇22
自20xx年秋季,全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上使用的是新教材,遵循的是新的教学理念,采用的是新的教学方法。我们高一年级有22个教学班,每班80多名学生,参与教学的生物教师3人,实验员2名。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有喜,也有忧;看到希望,却也存在着不少困惑。下面就结合我校实施新课程的一些做法汇报交流如下,恳诚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部分:新课改带给我们的改变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观念,使教师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通过暑期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进一步转变观念,老师们自觉实现“四个解放”:
一是“解放头脑”敢创新。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素质教育期待着教师更大程度的思维创新。
二是“解放嘴巴”善质疑。教师要谈天论地话创新,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
三是“解放空间”觅食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向大自然,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
四是“解放时间”寻乐趣。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二、新课改,改变了教研风气,使教研气氛有了新的气象
集体备课突出研究风气,突出合作性。每周二上午定时进行集体备课,因为我们今年选择的是苏教版的书,感到教的不是很顺手。而人教版提到的某些名词苏教版没提得到,我们组商量按苏教版的顺序讲,在相应的章节补上人教版的提到的一些知识。例如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单体、多聚体、概念图等这些名词。这样一来,老师的任务就比较重,因此我们按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集体备课中都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现在备课和以往不同之处,以前比较多地参考教参和教辅资料,现在不仅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且每位老师浏览的网站不一样。备课完成后,由中心发言人去讲这一节课,其余的人听课,每次课后,针对课堂反馈的实际情况,老师再一起研究、反思,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力争使教案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达到最好效果。
三、新课改,改变了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1、优化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彻底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当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尊重、信任和关心学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了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雨露,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无拘无束地学习,大胆思考,勇于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一问,有不同的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真正体现出主人的姿态。
2、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载体,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求。
3、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一是尝试进行学案教学实验。每次集体备课中,还要编制相应的学案,在学案设计和使用过程当中,特别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尝试构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强化预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用解决问题的心态来上课所带来的快乐。
二是提倡“广义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提倡探究式学习,但在课堂上我们不能走“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探究问题──得出结论”的路子。我们的做法是进行“广义探究”,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说,凡是学生努力得到的,都可以称之为探究,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就是“广义探究”。对教师来说,在生物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理解探究过程,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即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新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是目前适合我们高中生物课程的实际要求的“广义探究”。
4、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学校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篇23
一年来,学校在县教研室的正确指导下,以“倡师德,重常规,齐心协力抓质量”为教学管理的基本理念,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方法,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育人素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一些进步。现将学校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课程建设作为育人方式的顶层设计
1、严格落实课程方案,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根据课程方案,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严格落实课表,无随意删减课时数现象。为推进教育均衡,针对村小教师少、专业水平低的现状,我们对村小实行音体美学科走教制度,满足了村小孩子艺术需求,同时促进村小课程的全面实施。
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制定并下发了《z小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细则》家庭作业:各班建立家庭作业调控记录本,每天由班主任协调监控并签字,教导处定期检查。科任教师把每天的作业利用校讯通通知家长,并上传学校网站,供学生家长参阅;为了减时增效,语数英学科开设了活页作业,由年级学科骨干精心设计活页作业,如语文设计了“含英咀华”阅读活页作业,既增加作业容量,又缩短作业时间。
2、研发校本课程,激发课程活力
一是立足学校特色,实施“本善”教育。学校的省思品课题《小学品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及新教育课题《“晨诵、午读、暮省”对完善学生人格的实践性研究》,这两项研究分别结合学校特色建设的内容、形式、途径,以“本善教育、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统领,挖掘、整合相关校本课程资源,研究小学生的道德素养状况、健康人格的形成需求,从而将课题实施与构建学校特色相整合。每天早上学校学生利用阅读时间进行“感恩诵读”,利用红领巾广播、课前演讲时间讲“善”之故事,谈感恩体会。
二是国学雅韵走进学校课程。本年度,学校重视对学生的《弟子规》教育,校园里充满了国学雅韵。学校推行《弟子规》学习是从教师率先做起,教师们深入学习,深刻体会思想精髓,做好学生引路人。自觉地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弟子规》思想,从“学文”到“力行”,力图把穿越千年的'圣贤力量传递给孩子,古为今用。为切实学习实践《弟子规》,每班利用晨读时间播放传统音乐,教师的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作者、内容和精髓等,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学校还定期举行《弟子规》学习公开课,让老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联动式学习,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巩固提升学习效果。《弟子规》学习将长期开展下去,让孩子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把孩子们培养成正心修身、人格优美的有用之才。
二、打造专业精业的教师团队
1、积极学习,开阔视野
一年来,学校自主组织、安排教师到金海岸小学、新营小学、日照市实验小学、五莲县洪凝小学、高泽小学、户部小学、初中等学校学习达150多人次。每次教师学习后,都要将学习情况制成ppt在本校进行交流。今年3月份,学校邀请市教科所徐锡华所长,来学校指导“新教育”实验,徐所长分别从“如何认识新教育”、“如何开展新教育”、“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向学校教师作深入阐述,并详细解读“新教育十大行动”、“新教育所期待的四大改变”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