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汇报集合(通用34篇)
三、发掘社区人力资源?构建“四点钟学校”教育队伍网络良好的活动载体需要良好的师资队伍提供人力支持。“四点钟学校”充分发掘社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形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较完善的校外教育队伍网络。
一是聘请热心社区公益的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等“五老”人员为义务宣传员、辅导员和监督员,到“四点钟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
二是结合“千名教师进社区”活动,社区多次邀请学校优秀教师为辖区居民、青少年讲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有关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是把辖区内有文艺特长的艺术家、体育辅导员、青年教师等组织起来,作为“四点钟学校”四、社区未成年人“四点钟学校”的运行社区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学校的规范性教育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功能。社区“四点钟学校”作为未成年人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的“第二课堂”,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一是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与海关驻xx办事处、xx市五中、聪明屋幼儿园、红领巾艺校等10余家辖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发挥共建单位的职能优势,使他们在未成年人教育活动中,各展所长,共同推动未成年人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xx市五中的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了近年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及应对措施,并与家长一起探讨了如何正确教育子女,如何从自然家长成为合格家长等有关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知识;社区组织辖区未成年人到海关驻xx办事处进行了参观学习,使孩子们了解了海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和家长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受益匪浅。
二是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利用节庆日、各类纪念日,组织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在母亲节以“感恩母爱、祝福母亲”为主题,开展以实际行动“我为妈妈做家务”活动;在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室组织小朋友观看“烛光里的妈妈”影片;在少儿俱乐部举办“为妈妈写句祝福的话”。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理解了妈妈的辛苦,增强了对妈妈的感恩意识。
三是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对闲置物品进行旧物置换,争当“环保小卫士”;走进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争做“爱心小天使”;组建社区红领巾服务队,争做“社区小义工”;积极学习知荣辱,树新风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小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社区组织的“旧物置换”和“知荣辱、树新风”活动都曾被《xx日报》进行了报道。
四是开展兴趣拓展活动。利用未成年人好动、好强、好胜的特点,组织开展了少儿棋类竞技、“米其林”杯轮滑大赛、家庭才艺展、书画大赛等活动,鼓励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新知识,动手创造新天地。
五是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首先社区组织家长、学生观看了电教片《模拟法庭》,让大家了解法庭程序、增强法律意识;社区还邀请社区民警等以授课的方式开展法制课堂。通过开展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未成年人丰富了各方面的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制观念。
近几年来,社区“四点钟学校”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接触、交流的平台,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和留守儿童家长的后顾之忧,逐步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平台,为实现辖区家庭和睦、邻里和美、社会和谐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学校工作汇报集合 篇15
一、学校基本情况
南宽坪镇中心学校是一所镇属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4人(含行管处8人),学校设有6个年级,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580人,在校住宿生90人。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经过全体师生的辛勤努力,学校先后荣获市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阳县“文明校园”、“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316工程”督导评估优秀学校、校本实验基地、教研教改优秀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A级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师资水平
1.学历提高情况
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20人,中级职称18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岗位合格率为100%。
2.教学能力
落实《基础教育纲要课程改革》后,校长培训5人次,所有教师全部参加校、县课改培训,参加“国培计划”培训30人,参加省级培训6人,市级培训9人。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80%的教师能经常运用多媒体开展
教学活动。拥有市级教学能手1人,县级教学能手8人。
3.师德水平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利用国培网路资源加强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师德研修,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在民意测评中,95%以上的学生对教师表示满意,学校校长先后12次被评为县、镇先进个人,有县级优秀教师6人,镇级优秀教师15人。
三、普及程度
我校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服务区内的有277名适龄少年儿童,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女童入学率、15周岁少年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巩固率均为100%。
四、办学条件
1.功能教室、实验室情况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有教学楼一栋,宿办楼一栋,综合楼1栋,学生宿舍及食堂楼一栋,学校设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室、音乐舞蹈室、语言室、劳技室、美术书法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师生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广播室、档案室、少队部等,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各类仪器、器材及设施配备均已达到省颁一类标准。部室使用率均达95%以上。
2.生活设施
我校配有锅炉房一个,师生食堂一个,师生食堂设施齐全、安全卫生,餐饮工作及管理人员持证上岗,能解决和满足学校所有师生员工饮水、吃饭、取暖问题。学生有宿舍6间,宿舍配备空调,钢架子床、一人一柜,统一床上用品,洗刷生活用品统一摆放,住宿面积达到标准。
五、办学特色
学校以“诚信、敬业、和谐、奉献”为校训,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农村示范学校”为工作目标,培养了一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学校立足校本研修,以“基石文化”为主题,实施“关爱生命,和谐育人,基石奠基”的文化育人宗旨,依托市、县、校课题研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及师资培训活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学校建设步伐,以新课程改革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着力点,以培养学习型科研型师资队伍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校综合办学效益提高,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德育为首、安全保障、质量立校、育人为本”的鲜明教育特色,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一)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培养目标是:“两个更新”、“三高”、“五种能力”。 “两个更新”:即更新教育观念、更新专业知识。
“三高”:即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
“五种能力”:即育人能力,教学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创新能力,培
养学生专长的辅导能力。学校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实施“达标工程”,对有一定给予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实施“名师工程”。
(二)保证“农村一流的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的目标是: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六年级毕业成绩全部合格。
(三)实现“一流的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发挥德育在学校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优化德育队伍;整体构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性、针对性、实效性。达到学生日常行为合格率100%,犯罪率为0,巩固率为100%,小学毕业合格率100%
优化德育骨干队伍: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的德育大观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注重文体、科技、艺术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发挥“三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