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校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7篇)
学生党校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党委组织开设的第15期学生新党员培训班,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知识性的,还有思想上的。
作为一名学员,我十分荣幸地聆听了我校张兰英副书记关于“开班动员及党性教育辅导”,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与并指明我们党员的努力方向;刘海涛副书记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辅导”,结合影视作品《同龄人》,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作为一名党员对党的忠诚与信仰;郑光华老师讲解方志敏、夏明翰等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结合自身家庭的经历,为我们上了一节具体的“党史课”;而12名党员标兵的经验交流,更是令我受益匪浅,豁然开朗。同时在报告中老师们都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加强学习、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强调要时刻谨记党员的身份,处于高位而不骄,始终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回报和服务社会。通过这些精彩课程的学习,我不断加深了对党的认识,思想觉悟也得到提高,并找准以后的人生发展方向。
在这些课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郑光华老师所讲“党史教育辅导”中的革命烈士先进事迹。郑老师用了行动来证明共产党员革命烈士的鼓舞作用,并作出了处于和平时代里党员的学习楷模。在她被误诊而割断右手臂后,她站在讲台上的梦想受了严重打击。但是在她回老家经过江西,看到革命烈士的遗迹,她被深深感动与鼓舞,她站起来了。她用行动去追求梦想,并在数学教学中闯出她的一番天地。处于和平时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革命年代,总觉得革命中的抛头颅洒热血离我们太远,甚至认为革命先烈的榜样作用在现在和平年代已经用不上。这种错误观念应马上被摒弃。革命烈士的榜样作用,时时刻刻都应鼓舞着我们。郑老师她正是从革命先烈中吸取了力量,战胜困难,在讲台上展现个人风采,灌溉知识,哺育莘莘学子,实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因此,我们不但要铭记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更要从中得到鼓舞,吸取力量。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时时刻刻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党员本色。
同时给予震撼的是在报告中,张兰英副书记在开班动员时提出“对党员的培训是培养党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党员在培训中要谨记学习的重要性,并时时刻刻学习。她说,“一天不学习,只有自己知道;两天不学习,我身边的人知道;三天不学习,全校的人都知道。”这句话震撼了我,这不但使我明白知识的重要性,还令我感受到自觉学习的重要性。的确,学习,是一个自觉性的行为。靠别人“逼”,是学不好的。学习需要内在动力。有的人迫于兴趣,有的人迫于生计;而共产党人的学习就在坚定的理想信念。缺乏理想信念的人,必然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缺乏学习热情,所以,要始终如一地讲学习,就是始终如一的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而且,在我看来,学习是一个终身性行为。我们处于学生时代,学习是我们的天职。或许我们能够做到天坛学习。但当跨入社会,从事具体工作之后,更应该明白这并不是学习的终止。工作的开始,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学校时代的学习,是一种基础知识或学习方法的学习,只是让人们掌握了学习的工具。人的一生,实际上不断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共产党人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就必须把学习视为终身行为,不断提高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本领。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不能满足读了几本书,写了多少笔记,而要看获得了多少心得,在思想认识上真正转变了多少,提高了多少,“文革”中,把背多少毛主席语录,背了多少伟人著作,抄了多少笔记,作为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结果造成了贻害一代人的,败坏整个社会风气的“假大空”的形式主义,这种历史教训务必认真吸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千千万万党员中的一名,应时刻用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鞭策自己,以12位学生党员标兵为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用自己平凡的本色,去演绎不平凡的人生。
学生党校培训心得体会 篇21
在历经连续4周德党校培训之后,我得到的感悟却比学得的知识多,总结的不足却比突出的优点多;下面我重点谈谈我对党校培训的看法及建议:
在我未接受党校培训之前,我一直以为党校课堂里人才济济,到处都谈论着新的思想与见解,热烈异常;可是当我亲身经历之后却大感失望: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老师与学生都是毫无激情的,都是慵懒的!
我在冥思苦想之后,总结出以下原因:
(1) 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并且课程内容所涉及全是很老的数据。 比如说在讲到我国经济时,老师所罗列的数据竟然是20xx年的;课程内容间的联系似乎很不明显,基本上知识点的穿插没有密切的联系。最终我所学的都是一些断章取义的片段而已,一点系统性都没有,只落得“空空如也”的培训结果;
(2) 培训过程中过于形式主义化,执泥于千篇一律。 比如说我们要交的学习心得罢,规定每个人共交足5篇,否则党校培训就结不了业!这是很带有强迫意味的规定!况且党章里并没有这么一条啊;若与我小情况相结合,却也说得过去,毕竟是规定么,可是这样做的弊端是很大的——眼中滋长了很多同学的形式主义思想与厌学思想,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再者,每个同学的想法与能力都是不均等的,自然我们应该灵活以对的,给与具体的情况以具体的对策才是的;况且用1000能说明的道理我们为什么非要死板的用20xx字来回答呢?!这难道就是遵循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吗?!
(3)考试内容过于狭隘,过于俗套 今天我才考试结束的;再开考之前,我准备了很久,可是后来发现试卷的题都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狭隘,仅仅停留在原始的背记课本层面上!说真的,我当时就很失望的——我总是以为试卷上会有党的xx届五中全会的,更多的是关于xx届五中全会的内容与辨析,是那种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题型的;可是里面涉及的仅仅是一填空题!其它的题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是在走形式,只要被即可本就可以通过的那种!
当然,我写这篇思想感悟并不是来肆无忌惮的否决这种形式化的培训,抨击我小的党建工作的——其实我校在这方面的努力是很值得一提的(我很仔细的看过了我校在党建工作方面所做的一切努力与付出)比如在前文中提及的校党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党员要遵法守纪、定期上交思想汇报等方面是很不错的;只是我觉得这些都是不够的,是存在很大弊端的
那么,我们的党校工作究竟该如何张开呢?我们怎样做才能培训出真正的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呢?
我觉得主要应该从下面三大方面进行改革的:
(1)在党校培训的内容上,我们应该在不违背党章规定的情况下,采取“专业”授课模式 所谓“专业”授课模式就是把我们的五节大课分别投向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等五大方面;每一个老师就只讲一个方面,且结合我们国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 比如讲政治的老师就“专业”攻讲政治,他应该积极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与材料,认真备课,做到在回顾过去、审视现在、瞻仰未来的授课效果;至于经济、卫生、体育等其他四大方面依次轮之,且最好可以让同学们给老师的授课打分(主要是提高老师、其次是同学们的积极性)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学习内容枯燥、授课形式单一的诸多弊端,这样能调动老师们、同学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党校培训的真实效果!
(2)思想报告、学习心得之类的文件不应该设置限度,尽量给同学们更多的思考空间,而并非是具有强迫意味的规定 既然参加了培训,当然是有心得可言的;可是,如果形式一直很单一且很局限,这只能束缚同学们的思想与觉悟——而这种情况恰巧由于我们的党校培训目标背道而驰!我们为何不采取小组坚定的方法呢?!我们都有小组,我们可以在小组之内进行心得与报告的评鉴,对于不合格的我们可以当其面进行改之并退还给其本人以欲其纠正,况且这样可以锻炼他们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3) 在考试内容上,尽量多的设置思考题与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时事评论题,尽量避免过多的书本上的死知识 题型的设计乃是根据每届党校培训的内容与当时的时事相结合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固守成规的老题型、死知识;在前面不也讲过要“专业”化授课的么,那么题型的设置与内容当然是与之相匹配的了!
总之,我们学校的党校培训应该打破这种固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方式(我不知道其他高校的工作是否也是这样的)我们学校要培养的党员乃是有思想、有道德、有记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并非是一群“乌合之众”、“滥竽充数”之辈;否则我们的教育以及我校得发展目标就会到达趋之愈远、攻之愈坚的地步,甚至裹足不前江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