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精选27篇)
(三)将同学的喜好纳入课堂教学
将同学的喜好纳入课堂教学,是立足于促进同学的发展,充沛尊重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的最好体现。教师要着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同学学习的自主权,让每个同学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学习行为投入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下自始至终都要尊重同学的个性和喜好,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将同学的喜好纳入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尊重同学的喜好,二设计(调控)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应充沛尊重主体学习的愿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学的学习愿望得到满足时,就会发生强烈而稳定的学习欲望,才干发掘他们的潜能,捕获他们的个性差别,从而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自由、平等、创新的学习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同学施展个人才干的舞台。了解同学的学习愿望,教师要注意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同学在语文课上最喜欢做什么;二是对于一篇(段)课文,同学喜欢怎样学。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够给教师的优秀教案带来灵感。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 篇25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行为规范》手册,重审对教师的各项要求,交流学习心得,并用《教师行为规范》要求来规范教师行为。下面就是我的学习心得:
虽然做一名职业教师也十来年了,可每每读到“教师道德”这一词语,都不免会惊醒端坐,如芒刺在背,不敢有些许的懈怠。十来年了,而我却愈发地感到了这一词语的深重,乃至感觉到——神圣!
不断地扪心自问,还是觉得“良心如枕”,来形容我的境界比较恰当,清白的良心如同一方温柔的枕头,伴我教书,还有育人?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饱含情感的空间。
1、师品,德高为师。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2、师智,学高为师。
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高超艺术,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无不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3、师能,技高为师。
一是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二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要有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教师。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 篇2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以下准则。
一、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自觉爱国守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五、关心爱护学生。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宜。
六、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行为。
七、遵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潜心问道,勇于探索,坚守学术良知,反对学术不端;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或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八、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试、推优、保研、就业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九、坚守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不得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十、积极奉献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树立正确义利观;不得假公济私,擅自利用学校名义或校名、校徽、专利、场所等资源谋取个人利益。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 篇27
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言行在孩子们心目中是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严于律己,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正人先“正己”,“正己”是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己,也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垂范。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劳动的对象是那些正在长身休、长知识、可塑性非常强的孩子们。教师的工作态度及道德观直接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这种影响又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甚至是长远而深刻的。对此,教育家胡昭广 先生曾经有一句十分形象的话:“教师是一种精神。老师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是对我们灵魂的塑造、品德的塑造,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思想,是深深扎在我们心中的。”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就是教师最伟大的人格力量的体现。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了。他深情地说: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其次,规范文明行为。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示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再次,关爱每位学生。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龙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使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浑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