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总结(精选32篇)

2024-03-27 16:05:25心得体会打印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总结(精选32篇) 今天我读了笑猫日记这本书,它出自儿童作家杨红樱神奇的笔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在一座城市里,住着一只会笑的猫,叫笑猫。一天,他发现公园的白塔上,有一只高贵无比的虎皮猫,站在高处眺望,从此他就深深的爱上了白塔上的虎皮猫。....

  如果只是描写大场面大情节,人物扁平,恶的像魔鬼,善的像天使,这样的故事,酣畅淋漓的读完,过几天就忘了,转头埋进下一本书,故事不同,但还是相似的人,善良的人没有丝毫歹意,邪恶的人看不到一点善念,读完了,又忘了。

  即使写一出简单的家庭故事,也要写出家人的善与恶。人无完人。好作家不以好人坏人贴标签刻画人物,他们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人,即使写人变成了虫子,还有人格存在。

  一鸣惊人爆点十足的开头,脑洞大开奇幻有趣的想象,朴实冷峻的笔触与情节,下笔留一分善意,这些共同组成了卡夫卡,公子世无双。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总结 篇29

  《小公主》是美国女作家弗朗西丝·伯内特的代表作,故事中的小主人公萨拉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理解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很象一位高贵的小公主。在学校里,萨拉热心的帮忙同学,关爱小仆人贝奇。她父亲的突然去世,让她失去了生活来源,变成了乞丐。萨拉应对生活的艰难和不幸,没有一蹶不振,她的自信坚强,使她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后,又重新拾回了往日公主的光彩。

  读了这本书,萨拉自尊自爱,乐观自信的品质深深感动了我,她父亲没有去世之前,她生活富裕,有知识,有教养,却不骄傲。失去了父亲和财富后,她不自卑。无论什么时候,都能热心帮忙有困难的人,乐观的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我们女孩子都想成为高贵的公主,所以我们要学习萨拉的乐观向上的性格,就算身处困境,也不向困难低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做一个像萨拉那样的热心助人,品质高尚的公主。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总结 篇30

  和孩子们一起读完了《波利安娜》这本书,被书中这个乐观的女孩所打动,也学会了“好高兴”这个游戏。

  波利安娜是个可怜的小女孩。母亲父亲相继离世。几经辗转之后,来到了很远的、性格孤僻的波利姨妈家里。波利姨妈不喜欢小孩子,只是在尽自己的责任。她把波利安娜安排在小阁楼上,条件十分简陋,就连仆人南希都看不惯。可是波利安娜不以为然,总能从令人难过的事情中找到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屋里没镜子,她高兴看不到自己脸上的雀斑;错过了吃饭时间挨罚,她高兴有了和南希一起吃饭的机会;碰到镇上的“老古板”摔伤了腿,她高兴自己正好路过能够给人以帮助……他用爸爸教给他的高兴游戏影响着镇子上的所有人。当我们读到小女孩被车碰撞可能再也站不起来时,我们为她揪心,也为她祈福,不希望善良的人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好在希尔顿医生想到了办法,最终帮助波利安娜站了起来。我们内心为她高兴,我们希望好人一定要有好报。

  波利安娜的高兴游戏感动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姨妈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这个“高兴游戏”其实就是遇到任何困难要具备的乐观态度。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关键是自己怎样对待。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态度消极,可能会整天唉声叹气,走不出阴影;如果你积极乐观,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自己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波利安娜教会了我以后遇到困难要乐观。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总结 篇31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隔了七八年,其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而写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很喜欢到家后面的百草园玩,百草园就像是他的乐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他被家人送去三味书屋学习时,也还是很喜欢玩。文章中写到,鲁迅先生的老师读书读得正入神时,鲁迅先生就照着书本画绣像,画了一本又一本。小时候的鲁迅虽然调皮,但他拥有一个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充满生机!我外公也去过那里游览,听外公说,百草园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园子,不是很漂亮。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说那里是他的乐园呢?我想,是因为鲁迅先生在里面拔何首乌,拔木莲,捕鸟……每天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小园子只有一些野草,也给鲁迅先生带来许多乐趣的缘故吧!

  比起我们现在的童年生活,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更为快乐。我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毕业生了,我和我的同学都忙着为小升初作准备。像我,大半个暑假都在上补习班,还要天天做题。童年时的鲁迅先生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为学业而烦恼。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对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向往。我真羡慕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啊!他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有自己的小乐园,拔何首乌、木莲,捕鸟。可以无忧无虑地过我的童年,那该多好呀!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总结 篇32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于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原名叫周樟寿,字豫才,18岁改名树人。“鲁迅”这个笔名是他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才开始用的。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鲁迅的小说思想深刻,技巧精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杰作。它写于1921年,最初分章发表于《晨报副镌》,后收入《呐喊》。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给人家打短工来维持生计。在他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轻贱,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是阿q这样的下层农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国民性。

  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对丧权辱国的形式,仍然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这不也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吗?再放眼今朝,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许多的“阿q”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进,慢慢的堕落成为社会负担,这些人既可悲又可怜。

  “狮子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这是鲁讯用《狂人日记》来形容农村土豪劣绅的品性,赵太爷父子是当时农村土豪劣绅的代表。在小说中,他们基本上没有表现出善性,而是因富贵尊显而骄横,又因腐败没落而怯懦。他们剥夺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权利。他们自己可以妻妾成群,却以封建礼教的维护者的面目出现,惩治向吾妈求爱的阿q,当革命的风声传到未庄,他们卑谦地称阿q为“老q”,当看到革命风暴势不可挡时,他们又投机钻营,成为革命队伍中的破坏力量。

  在塑造阿q这个典型形象时,鲁迅先生非常讲究情节的张弛、明暗的详略:对主人公阿q的活动是露,对其他陪衬人物则是藏,对阿q在未庄的活动描写得繁,在城里的活动则轻描淡写。此外,鲁迅先生还特别工于讽刺手法和幽默语言。

  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可作如下陈述:着眼于启蒙,写出旧中国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那沉睡的民众。

  《阿q正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艺术手法精湛绝伦,是鲁迅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一件珍品,是千古不朽的名著。

  鲁迅先生在荆天棘地的艰苦环境里运用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战斗,为我们留下了《呐喊》和《彷徨》两个集子(历史小说《故事新编》除外)。《呐喊》收集了从1918年到1922年创作的小说14篇,于1923年8月出版。《彷徨》收集了从1924年至1925年创作的小说11篇,于1926年8月出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