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32篇)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要改变那种逐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方法,改为重点精读、非重点略读和浏览。改变繁琐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课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场春天的及时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不愿作岸头的看客,而愿是捕击浪尖的弄潮儿;我不愿作踟蹰门槛的怯懦者,而愿是正对失败,执着前行的探索着。我将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执着为语文教改推波助澜。漫漫长路,有春风沐浴,有春雨滋润,我将不再迷惘,不再彷徨!
新教材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7
20xx年x月x日,在冰溪小学参加了小学英语新课标培训。我认真聆听教研员沈佳红与瑾山小学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期间我积极参与研讨,研讨的过程中,从同行那里学到很多,同时体会到自己在学科专业方面的不足,我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承担起本职工作。
通过这次学习我获得小学英语课标方面很多理论:20xx版课程标准的要点、课程标准与小学英语教学、改进课堂教学的一些重要建议以及小学英语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等等,所有这些理论和要求,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分析和灵活应用。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英语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标具有强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这一特点,我们作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坚持人本位,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要把他们看成学习的容器,因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
有个人的追求,有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经历,这些正是搞好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学生的这些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适时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
二、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我清晰地记得沈老师是那么生动形象的讲解这样的一个理论,让学生能用英语做完整的事情,使我很受启发,以往我们关注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和技能块,而不是一个面的累积。要根据课标所描述的“能做某事”为主线,实现学生能用所学语言做事情,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思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设计中要贯彻一种重要的教学观: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同时坚持“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时间、空间上为学生提供充分条件,引导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在更轻松更愉快的环境下实现更多的信息交流,真正做到快快乐乐学英语,扎扎实实打基础。改版后的《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建立“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
新课标对课程评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以及评价目标多层次的特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评价应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标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
的提出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只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使评价体系除了具有基本的检查和选拔、筛选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使评价具有了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功能。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尊重个性差异,除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外,还倡导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学校以及家长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上是我本次学习的粗浅体会,我想更多的还需要我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基层,深入课堂,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一点一滴地积累本地经验,更好的帮助一线教师提升自身素养,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交际能力。
新教材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8
20xx年10月13日,大洋中心校在中长店小学举行了部编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我有幸参加了培训,虽然我今年没教一年级,但是既然领导给予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我还是很高兴的,毕竟我对低段教学相对陌生,但我又很感兴趣。
作为教育部审定的新教材首先就体现了核心价值观,其次是接地气,编写体现科学性,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选文多为经典文章,文质兼美。手中的一年级教材就有不少变化。改变了以前一开始就学拼音的编排顺序,第一单元先学识字,激发孩子们上学的兴趣,学语文的兴趣,从第二单元开始学拼音,借助图形学拼音,也不再是独立的图形,而是将图形放入一个连贯的情境中,孩子们借助图形在情境中学拼音,既有趣又直观,减轻了学拼音的难度。
识字教学也有改变,图文对照,重现象形字的形象,先展示字的原始图形,出示古体汉字,出示楷体汉字,然后指导正确书写生字,新教材也提高了对写字的要求,在生字上面增加了笔顺,音形义结合,提高了孩子识字的兴趣和效率。其它模块如“我的发现”“和大人一起读书”的设置,增强了一年级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为亲子共读提供了平台。每一个版块的设置以及他们之前的顺序都体现了编写者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也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在分析新教材的特点时,我不禁感叹编写者的匠心独运和奇思妙想,我想孩子们用这样的教材学习不仅能学到知识,相信也会变得会思考,懂创新。
新教材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9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特别是对于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体会。地理新《课标》之新,就在于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
因此,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一、对于教材有了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