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先进典型事迹汇编学习心得体会_先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精选31篇)
一、树立责任心、坚守教师岗位。
汪老师本来分配到有名的黄冈中学,条件待遇都是令人羡慕的,可他却能主动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一头扎进落后的山区中学,为了教师的这份责任,他把为每个孩子营造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作为自己的最大愿望和终身追求;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印证了“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红烛精神,坚定了“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的人生信念。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注定了不能家财万贯,但是,既然我们选择了它,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也许我们遇到的学生有好有坏,可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我们要会发现学生的优点,挖掘他们的优点,承认差异、善待差异,教师只有用心付出,才能唤起学生内心求知的渴望,这是每个教师应具备有的责任,因为有了对学生的这份责任心才有长期的守望。
二、克己助人、大爱无边。
汪金泉自己清贫度日,身居陋室而胸怀天下。在学校的所有教师中只有他一人没有买房子,家中也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和电器,而他却拿出微薄的工资帮助学生垫付十多万元的学费。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要赡养自己的母亲,要抚养妻儿,他也有痛苦,妻子长期患精神病,小儿子智力不正常,母亲年近七旬仍不能颐养天年。他的校友想对他施以援助,有的想帮他调到条件好、年新高的学校,有的想帮他添置家当都被他婉言谢绝。汪老师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应向汪老师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汪金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甘受清贫、无私援助、弃优择困、扎根山区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激励我们永远前进!
先辈先进典型事迹汇编学习心得体会_先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篇6
经常听到这句话: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比你年龄大的人都在奋斗,你凭什么不努力?是的,努力的人太多,98岁的“上班族”李桓英,在93岁才办理退休手续,但不愿离开岗位、放弃事业,98岁的毅然选择继续回到单位当起“上班族”。李桓英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到100岁”。是什么让鲐背期颐,迟暮之年的李桓英毅然回到工作岗位,我想这就是深深根植于她内心的那份责任、使命与担当,催促着他努力、奋进、坚持。而作为年轻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不应该向其学习吗,我们不应该学习她那一份决心和毅力吗。
基层岗位是平凡的,也是亮丽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有些也许在平凡的岗位上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觉得升职无望,已经厌倦了这样的工作,开始存在懈怠、得过且过的心理了。但是我想说,在大千世界,平凡的岗位数不胜数、环卫工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打扫城市环境卫生,他(她)们是平凡的,确也是亮丽的,因为他(她)们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师也是平凡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课本上的内容,面对的群体也是单一的,但是他(她)们却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她)们成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基层党员干部每天面对的是人民群众,是平凡的,确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我们要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坚守自己的初心,要时刻回想自己最初进入这个岗位的那一份执着与坚持。是的,在一个岗位干一年容易,可是在一个岗位干几十年缺不简单。我们需要的是年轻人那一份冲劲,更需要有成年人的一份淡定,变化的是我们的年龄,而不变的是我们的心态和初心。努力是基层党员干部最需要的工作态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生命的意义不只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而在于我们走过的路程,如何体现我们生命的价值,这才是关键。作为基层的年轻干部,只有当我们在自己的岗位努力奋斗,为群众干事,就算岗位在平凡,它终将会绽放光彩,基层干部们,努力起来吧。
先辈先进典型事迹汇编学习心得体会_先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篇7
“澜沧县资源丰富,农民有大量的耕地和森林,但是怎样把这里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效益?这里的资源最适宜发展什么产业?”
带着这些问题,他走村串寨,研究田间地头的脱贫经。
五年如一日,朱有勇带领团队利用专业特长,科学制定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措施,按下澜沧扶贫“快进键”。
20__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扶贫工作站”在蒿枝坝组挂牌成立。
蒿枝坝组活动室成了一座“科技小院”。“这像是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在朱院士团队带领下,乡亲们一边种田一边学技术,树立了科技致富的观念。”竹塘乡党委书记黄镇说。
朱有勇不敢懈怠,“我们习惯了把论文写在纸上、发表在刊物上,现在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一家家农民富起来、一个个村寨脱贫!”
先辈先进典型事迹汇编学习心得体会_先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篇8
卢院士坚持着“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的原则,拥有朴素、率真、坚毅、无私、有情怀等美好的品质,身为一名华农学子,我很自豪,原来我的身边就有着一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爱国,敬业,奉献,淡泊名利,卢院士为我们这个时代树立了难能可贵的标杆。他如一颗小种子般,扎根我心中,带给我生机,指引着我如何更好的成为一名党员,努力学习,在往后的人生中,奉献祖国。
初次听到卢永根院士的名字,还是在高三的时候,大家一同在教室里观看20__年度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内心被“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所震撼到。后来,荣幸考上华南农业大学,却遗憾没有亲眼见过卢院士一面。现在,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学习了卢永根院士的先进事迹后,才知道原来看似平凡的“布衣”院士,身后走过的,都是伟大的身影。虽然卢院士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永远是激励我们年轻一代在新时代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榜样力量!永远是我们华农的骄傲!
先辈先进典型事迹汇编学习心得体会_先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篇9
一边是国外优越的科研、工作、生活条件,一边是恩师丁颖先生毕生收集托付给他的7000多份水稻种质资源。卢永根选择了留下,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的建设需要我!”
如何提高水稻的育种品质?这个科研命题,让卢永根花了毕生时间来思考。他像普通的农民一样,挽起裤腿,赤脚走在农田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寻找水稻的祖先野生稻。为什么?因为他有科研求真的恒心。
他担任华南农大校长期间顶住压力,破格提拔青年才俊,以人才断层困局,改变论资排辈风气,打开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什么?因为他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忠心。
他的家中陈设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年过七旬每天仍自己到食堂打饭,简朴一生的他却毫不犹豫将自己的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尽数捐出,献给他钟爱的农业教育事业。为什么?因为他有无私奉献的爱心。
赤脚耕耘大地,卢永根不在乎名,不在意利,但求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扎根田里乡间,卢永根不顾得累,不害怕苦,只求育得青禾,苍生饱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心唯大我育青禾。正是因为像卢永根这样的一代代科学家舍弃“小我”而执着于“大我”,怀抱一颗质朴至极而又难能可贵的恒心、爱心、忠心奋力拼搏;一批批农业科研工作者躬身于田野乡间,将论文写在中国的土地上;广大科技领域工作者不忘初心,发扬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农民在丰收时的笑容才会如此灿烂,粮食安全的红线才会被牢牢守卫,“苍生俱饱暖”的全面小康梦才会日益接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才能响亮吹奏。
在给予他们崇高礼赞的同时,社会也应为他们营造更好的科研制度环境,破除“五唯”,让领衔科技专家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动权,让他们的科研才华得以尽情发挥,科研抱负得以尽情施展,助力科技强国梦更早实现。
先辈先进典型事迹汇编学习心得体会_先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篇10
在校园里,大大小小云朵无处不见,有看得到的云朵形态,更多的是融入课堂的新型教育手段。20xx年起,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云课堂”致力于在现代教育大背景下,进一步探索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