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通用33篇)

2024-04-09 22:40:45心得体会打印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通用33篇) 学习,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学习,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大事,这样的学习是我们职业(专业)成长说不可缺少的。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伴随着不断的困惑和疑虑。....

  她是一首振聋发聩的播种机。“教育充满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我们要精心呵护生命的零件;“教育者要施行教育、研究教育,也要接受教育”,身为教师的我们也是受教育者;“说到底,教育的责任,就是教师的良心”,唤醒了每一位教师的良知;“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理想的教育”,把爱的光芒播撒到每一个角落;“教育者有责任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享受教育生活的每一次馈赠……

  她是一台细致入微的显微镜。教育的细节常常被我们忽视,这本书带我们发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吹落灰尘,教育的责任渐渐清晰起来。可能是试卷上的小小提示语,可能是课堂上的一次发言点评,可能是教师的一个眼神,可能是一处文本的解读……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就那样真实地发生着,有正面的浓墨重彩,也有反面的直言不讳,让读者于细微处见真情,于细节处明真谛。

  她是一部客观公正的扫描仪。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个教育场景,讲述了一个个教育故事。这些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历历在目。故事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从纵深的角度剖析了教育现状。原来,我们司空见惯的教育行为有这么多弊病;原来,我们在“爱”与“责任”的名义下,还做了一些“伪责任”的事情。家庭作业究竟是谁的责任?抄词作业合适吗?我们需要“狼性教育”吗?放假真是“假放”吗?过度的“关心”真的会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枷锁吗?全书的真实性和可读性,会让我们不断地追问。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让我不断地反思当下的教育行为,过一种更有质量、有责任的教育生活。教育的目的何在?教师与家长的责任何在?这是本书关注的主要问题。书中通过教育中种种习以为常的现象,揭示当前教育的真正责任。这本书像一位精神导师,为迷失的人们找到方向;更像一位久违的朋友,真诚地言说教育的感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篇18

  尊重生命,尊重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舞台,也许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可它成为我们的教育思想了吗?它体现为我们的教育行为了吗?郭思乐生本教育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申出“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揭示了教育的真本。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性,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生本教育的目标“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出发点”,其目的是“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体现”。强调不能压抑、控制人的自然生命。强调人的生命价值和智慧价值。一反“超越生命,超越人的自我发展的追求”的教育。

  杯子装水,原本平常,郭教授却能从中发现智慧。杯子越薄,边薄,装的水越多。边是“体”,装是“用”,而教学的目的如同让学生用杯子喝水,老师的教是“体”,学生的学是“用”,边薄水多,就是教少而学多;反过来,教得多,就学得少。老师把一切讲得通透,学生还学什么呢?所以郭教授认为,教师的角色只是“培根”,知识也好,德行也好,教师只是让它们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接下来就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悟。所以生本的课堂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上老师说得少,学生就说得多,老师做得少,只是引导学生观察、活动、阅读、思考,学生从中感悟了,就形成他们头脑中稳定的精神财富。一切相信学生,高度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老师是依托学生资源,唤醒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学生成为教育真正的主人,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生命精彩的舞台,这不正是教师职业意义之所在吗?

  生本教育强调把可以交付的教学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此时,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发展,他的收获像鲜花怒放。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就是生本教育体系。它正如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生本课堂强调把学生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在积极性都以成为教师的教学所用,以成为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生本是一种理念,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但在践行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那样的困惑,就让我们从谛听教育的春天一书中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吧。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篇19

  十月的读书计划是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我加入叙事者的时间比较短,准备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到了十月底了,很快从网上购得,马上开始阅读。

  从前言开始,就能感受到一位从事教育工作60年的老教师的赤诚之心,她对孩子的爱是热烈的,是深沉的。始终以学生为本,是于老师的教育理念。这在今天也是极力倡导的。

  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大爱与无私。

  现在的孩子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普遍面临道德缺失,情感冷漠。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温暖孩子的心灵,点亮孩子的心灯。一棵小树尚且需要修枝剪叶,才能茁壮成长,何况是一个人呢?所以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七年级上学期时,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个学生过来找我,“老师,我丢了20元钱”,“哦,是吗?怎么回事?是不是你忘记放在哪里了?”“不是的,我怀疑是小美偷的”。我心里一惊,不会吧?这个学生很文静,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吧?表面上我不懂气色的说,“不要乱说,我相信她不是这样的人。你先回去上课,我会给你查清楚的。”我悄悄找了几个同学了解情况,小美家里比较困难,平时很节俭的,这两天突然大方了,买了不少零食吃。我心里已经大题有数了,但是我没有去找她当面交流,而是放出风声说,钱找到了。我观察小美的变化,刚开始她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她低下头想了好久,像是下决心似的。我知道她会来找我的。果然,一个课间,她来到办公室找我,“老师,我捡到了10元钱”“哦,是吗?在哪里捡的?”“教室外面。”“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值得大家学习!”我看到小美的脸红红的,她的内心一定是纠结了好久的,不过总算战胜了自己!我在心里暗暗祝福这个孩子。虽然我搭上了10元钱,但是维护了一个人的自尊,这才是重要的!

  这个世界不光需要参天大树,同样也需要小花小草,只要是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好了!!祝福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篇20

  《教育是没有用的》这个书名吸引了我,于是没事就捧起书本看上一段,读到第四章中的“包容之美”时,我的心被触动了。一个妈妈用自己的包容和谅解身教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也拥有了一颗包容的心。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担负教育孩子的使命,是不是更有责任把包容和谅解这朵芳香“玫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严是爱,宽也是爱。宽容是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作为教师,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应设身处地替他们想想,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失态,给学生心灵造成伤害。

  还记得教过的一个男孩子,就称他“小五”吧。小五不笨,知道为他人着想,但做事很拖拉,尤其是写作业,再加上好玩、有点懒,以致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尤其是自己觉得有难度的作业,就望而却步索性不写。我多次找他谈心,他也会信誓旦旦地承诺以后会及时完成,但好上一段时间后便会“旧病复发”。一天放学时,作业组长向我汇报,他又没交作业。当小五看到我站到他面前盯着他时,他低下头,心虚地不敢正视我。当时我真想痛骂他一顿,都说事不过三,我都记不清他是第多少回没交了;都说忍耐是有限度的,我都不记得一忍再忍地找他促膝长谈过多少回了。但看到他低着头,不安地揉搓着手中橡皮擦的样子,我知道是他身体里那股自由散漫的势力再一次打败了他想要进取的心,说不定此刻他也正在懊悔不已。现在对他一顿痛骂或许能消点我此刻心头“恨”,但对他有用吗?我强压住火说:“小五这几天已经在赶着补各科作业了,而且也补上了不少,我相信他今天放学前一定能把语文作业补好交给我的。”听我这么一说,他低着头的脸一红,也停止了揉搓橡皮,紧紧地捏着橡皮静静地坐着。 “利用下课时间抓紧做吧,我等你。”听我心平气和地说完,他顿了一下,就开始安静地补作业了。放学前,我收到了他的作业本。看着他带着浅浅的微笑一身轻松地离开,我庆幸自己当时没发火,我宽容了他也宽容了自己。此后,虽然他还是有作业没按时交的情况,但次数越来越少了,他也会尽他所能地尽快补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