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精选35篇)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我们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运动员们不正是有夺金的理想才会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奋力一搏并化理想为现实了?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篇4
寒假看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受益匪浅。他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日复一日的教学。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读了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师,我觉得“尊重”这两个字应该时时记在心中,这是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的桥梁。作为教育者应该尊重理解学生,讲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线,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人格。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老师若放开架子,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理解他们的思想,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尊重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获得发展的主动权,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他们的未来。我想这就是理解和尊重,这就是师爱。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过时,而教师具有“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给孩子更多的爱,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篇5
我对朱教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师”感触也特别深。因为,我现在就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朱教授理想中的教师,为我怎样做好一名教师指明了方向,更为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后,我将沿着这个方向而不懈努力:做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做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做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做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做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做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做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朱永新教授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是的,没有理想,怎么会有追求?就像朱教授所说的那样:“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富有激情。
朱永新教授理想中的教师,还有一个要求是,要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在日常社会生活及教学生活中,我们都会碰到许多竞争对手,而真正要挑战的正是我们自己。很多人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那么,怎样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我,恐怕才是我们应该去努力和追求的。我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每一次都和上一次进行比较,只要比上一次做的好、有进步,我想,这就是成功!
我还特别欣赏朱教授说的这句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不断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啊!我知道成功并不容易,但是只有不断尝试撞击每一个暗点,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
《我的教育理想》真是一本好书啊!应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改变我们的行走范式,可以让我们与黎明共舞,可以让我们过着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可以让我们豁达从容,可以让我们高贵崇高,可以唤醒我们美丽的生命,可以编织我们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篇6
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是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文章中作者从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开始,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理想的事业,它是指向未来的。教育借助于理想才能使人类对教育的至高无上的追求变为现实,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跃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把握处于未来社会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来教育发展的特点,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靠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门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从各个角度,运用了平实而有哲理的语言讨论了“教育”这个课题。《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有十五个论题,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是从超越现实的理想层面,对教育的主要载体或承担者所作的应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五个论题,这实质上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观”。相信无论是教师、校长、学生还是父母看了,都会有所启发。中篇是从教育政策的层面,对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宏观上的探索,旨在为教育的决策提供理论参照,这集中体现了作者试图将教育理想转化为实践或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接轨的愿望,是教育理想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教育理想的理性探求。下篇则从教育预测的层面对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走势及发展前景的展望,其中既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未来教育发展所充盈着的热情与信心,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缺弊的忧思,展现了作者在把握整个教育的时间序列与空间联系基础上的“教育百年观”。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
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
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此外,《理想》一书的文风也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作为以史见长的学者,作者不追求目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思辩、玄论之风,文笔自然朴实,既无玄而又玄的自我陶醉式的所谓阐释、推究,又无艰涩难懂、半生不熟的古文式语句,更无洋腔洋调,读来令人平白生趣,津津有味。读者可以比较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其基本思想和观点。而这一点,确实是学术理论界应大力提倡的。 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篇7
朱永新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他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等著作。
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其中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发现,我对上述问题的回答缺乏信心。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直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