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心得体会(通用34篇)
5、学生汇报时,要落落大方,要有自我介绍,要有结束语,遨游完整的表达,不能头不抬、眼不睁,知识机械地去念,要知道:我们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字应该是有情感的;
6、教学内容张弛有度,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归纳,要坚持训练和写作;
7、课堂培训活动有些单一,语言内容表达单一,学生没有放开,词汇拓展的少;
8、学生语言缺乏情感,缺乏交际性,没有感召力,知识机械的重复;
9、提前把教学设计发给各位听课教师。
从听课到研讨,一天下来,感到些许疲惫,但心情是愉悦的,因为收获颇丰,我感受到了智慧碰撞的火花,我也反思了我自己的听评课和教学体会。总之,有收获,就是我最高兴的事。
未来的每一天,依旧开心乐观,依旧进取向上。
听评课心得体会 篇4
4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在六中举行的“闵行xx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先由六中的李xx老师和xx区三中的张xx老师先后给我们展示了同一节课《排列》,接着是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以及专家的点评,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听评课活动,对两位名师授课我的的感受有如下。
一、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排列》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两位老师都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李老师用三个同学排队照相为情境引入新课,张老师以两位记者来、涡阳考察为话题,引入课题,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二、不同教法、不同风格但各有特色。
两位名师授课的共性是:基本功都很扎实,语言流畅,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听她们上课感到舒服、享受。而她们又各具特色,其中六中的李老师采用的是“授导式”教学,教学过程是在复习分步计数乘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游戏把学生带进课堂,通过元素占位的思想和用树状图的方法来解决“三位同学排成一排照相共有多少种排法?”的对比,发现当数据较多时用树状图的方法不如用元素占位效果好,于是用元素占位的思想解决本节课的问题在学生心里烙下了印记,紧接通过学生用元素占位的思想解决几个问题,通过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排列的概念,……整节课她都是这样有条不紊、一步一步、一环扣一环,问题的提出起伏不大,知识的衔接恰到好处,无论是问题的设计还是练习的设计都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易于学生接受。用上海的曹主任说这节课非常适合考试,没有发现什么不足的地方,唯一不足的就是,语速有点快,讲解的有点多,容量有点大。闵行的张老师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她是由问题引入新课,新课中也是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的,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辅助性和指导性,每个问题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学生的活动的较多,积极参与教学,老师讲的少,只做适时引导,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两位名师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各具特色,都是一节好课。
三、教师的激励到位。
在本次教学中,两位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有语言激励,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你真厉害”、“你的声音真宏亮”等。还有肢体动作鼓励,如拍拍学生的肩膀,竖起大拇指,给一个赞赏的微笑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除了这些激励语言外,闵行的张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极具亲和力。
四、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两位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做的形象生动、具体直观,而且增加课堂的容量。
听评课心得体会 篇5
结合所听课及和其他老师的交流,谈谈个人思考,不当之处,望谅解。
一、听课总结优点
1、重视基础语言知识。对于基础的语言知识能讲得透,讲到位。
2、重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讲知识点时,能结合语境,提供情境。对于考查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的完型填空能跳出题目,站在一定的高度讲评,这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
3、课堂教学有思想。老师拥有丰富资源,加上肯吃苦,肯钻研,最终在课堂上自身素质的提升能得以充分体现。高一每个老师手头都有4-5种最新的资料。他们不是照搬而是吸收、消化、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最终在讲台上站得住,学生问不倒。
二、听课总结存在问题
1、语言训练培训活动层次不高。大多是语言形式上的操练,所谓的“交际培训活动”限于明知故问的层次,达不到语言交际的层次。
2、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同时存在,相互干扰。不过这也是和学生的基础有关系。
3、交际面有时过窄,很难训练到全部。很多学生只有听的份,没有说的机会,这是大班的局限。
4、任务型教学培训活动设计质量不是很好。培训活动要求有时不是很明确;培训活动设计不能从学生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出发;培训活动形式往往单调、缺乏趣味性;这一点主要是我个人容易出现的'问题。
三、听课总结建议
1、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在课堂上注意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在基础的语言形式训练上提升交际品位,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产生交际的愿望和机会,使交际具有实际内容和实际意义。
3、要继续学习,不断充电,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与人文素养。在牛津大学有这么一段话恐怕
没有一个老师或学生不知道的。
why study?
the more i study,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forget.
the more i forget, the less i know.
so why study?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 “ never too old to learn.”意思也就是 “终身学习”。
以上所谈到的种种问题有些也是我自身存在的。提出了建议,也是希望与大家共勉,不当之处或不同看法望多交流。
听评课心得体会 篇6
通过培训,我有幸聆听了教育专家们对新课程的讲座及和同行的深入交流、使本人获益匪浅。回顾对去年课堂质量测验的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既让我们提升了教育理念又让我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在把自己的小小体会谈一下: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培训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2、正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学生互为中心师生互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单一灌输——接受,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3、选择教材根据情况实际 。
新教材给了教师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不必再以教材为核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去更好地寻找资料,采取多样的方法与途径组织教学,增加课堂培训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以施展自己才能、说自己想说、问自己想问的'问题,从教师从同学那里得到启示帮助,增加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
4、师生关系将更加和谐。
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学习的指挥者,体育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体育成绩的判定者,对学生的评定具有绝对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