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精选35篇)

2024-06-10 03:07:54心得体会打印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精选35篇) 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鲜明地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式减贫事业的最关键特征。经过十八大以来八年多精准扶贫的全面展开,贫困地区以精准扶贫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加快。扶贫攻坚促进区域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平稳发展。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4.43亿元,增长8.7%,增速居全省第8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7.59亿元,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66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0元,增长10.8%。探索实行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等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领导的肯定,突出“五个坚持”推进脱贫奔康做法得到曲木史哈副省长的肯定性批示。

  四、扶贫要扶智,教育扶贫作为脱贫“五个一批”工程之一,肩负重要使命。要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扶贫基础性工作,着力扩大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针对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精确帮扶,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要构建全领域结对帮扶关系,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精准帮扶要全面覆盖贫困地区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每名学生。对留守儿童要跟踪接力关爱帮扶,使贫困地区孩子上升有通道、就业有技能、发展有希望,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精心组织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必须落实到每村每户每人,从源头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要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地方病、慢性病的防控及艾滋病干预力度,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实施远程医疗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保障贫困人口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扶贫攻坚提供健康保障。听取四川医改工作汇报时,她要求进一步聚焦改革重点,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主线,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尽快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理顺药品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9

  江西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一种感恩。中国古人自来有“投桃报李”的感恩故事,感恩已经浸入到民族的血液和灵魂。当然,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工作中、生活中要常怀感恩的初心,才能发扬和继承好传统美德。

  常怀感恩初心,首先感谢“时势”。中国历有“时势造英雄”的说法,乱世出枭雄,盛世出英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朝辛弃疾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满怀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诗词中多有讽刺当朝的隐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今中国,已经从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和平稳定,安居乐业,没有战乱和饥饿。我们要感恩这个时代,这个时代里面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是相比较历的任何时期,这是一个的时代,这里只要有梦想,就能追梦;只要有目标,就可以去奋斗;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收获。“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就要顺应时代,履行时代赋予的使命。尤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了自己,而是不骛于虚声,继续奋斗逐梦,在各种风险与机遇中,不畏艰难,乘势而上,勇往直前,干出不负时代的业绩。

  常怀感恩初心,其次要感谢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些哲理名句,都说明了人民的重要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毛主席在纪念张思德同志的时候,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动情演讲,号召全党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建党时期的“救国图存”,抗日统一战线抵抗侵略,再到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40多年,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之一就是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脱贫攻坚,不落下任何一个贫困户,彰显了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人民性”。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仍然不能忘了人民,一切从人民的角度、利益着手,方能长期稳定执政。我们要感谢人民,自然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亲朋好友、领导同事,甚至是陌生的“贵人”。这些人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们的悉心教导和帮助。或是过节的一条短信问候,或是在困难中帮扶一把,或是在家常便饭中絮絮叨叨,感恩的方式不一样,但是感恩的初心却永远是相同的。

  常怀感恩初心,还要感谢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我们要接下大任,得先历练好自己,包括的自己的身体和心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感谢自己,就要让自己的身体强健起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人们对健康长久的祈愿。现在一些人朝九晚五,空调房、代步车、宅男宅女成为了很多人熟悉的名词,长此以往,身体自然吃不消。健康的生活,需要融入大自然,行走在路上,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心灵的解放,坚持不懈,让身体充满能量。另一方面,身体强健了,心灵也要富足。没有灵魂的躯干,就没有独立的思想和情怀,我们感谢自己,就不能让自己的心灵空虚无趣,而应在阅读经典中,与伟大的著作者对话,从中汲取灵魂的养分,涵养道德的情怀。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通过阅读和借鉴,能够获得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在各种诱惑中,屹立不败之地。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0

  收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了解到很多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英雄事迹和先进工作人员的工作经历,特别是大会开始前播放的黄文秀事迹,她用生命阐释了一个选调生的初心和使命,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作为一名选调生,我要向榜样们学习,坚定自己的信心和决心,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继续努力奋斗。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1

  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脱贫攻坚迎来“清零”的历史性时刻。“花开满地来时路,遥看前景更催人”,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必须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对退出的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久久为功,让“清零”成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建强扶贫堡垒,稳固脱贫成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成果能否得到巩固,扶贫队伍起到关键作用,必须坚持思想不松、措施不变、力量不减,着力在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强化思想教育,使党员干部意识到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虽已消除,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因素决定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必须坚持不懈将扶贫职责扛在肩上、把扶贫任务抓在手上。优化调整扶贫队伍,立足于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际要求,将专业精、能力强、能带富的干部充实到扶贫工作最前沿,注重从毕业返乡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选拔中坚力量,选优配强“后扶贫”时期的干部队伍。提升干部的综合能力,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对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高素质扶贫工作队

  健全长效机制,做好返贫预警。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但一些脱贫人口因病、因残、因灾等原因仍存在返贫风险,要在“防”上做文章,做到未雨绸缪。建立多维精准识别机制,划定符合地区实际的相对贫困线,通过农户申报、村干部走访、行业部门筛查等途径,精准识别贫困群体,在“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将居家环境指标以及充分就业等纳入多维贫困框架中,筑牢防贫底线。建立防止返贫的预警机制,扎实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将脱贫人口逐一“过筛子”,较真碰硬检视前期巡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确保问题不再反弹,针对脱贫不稳定人群和边缘低收入户,提前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加强技能培训,统筹利用公益岗位,多渠道积极安置,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低保、医疗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及时化解生产生活风险。

  补齐产业短板,培育致富土壤。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是增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必须在壮大优势产业上下功夫,做好消除绝对贫困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指导当地村民根据自然条件发展特色产业,积极联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当地能人等多元主体,打造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让村民获得主动发展的可行路径,提升对自身对抗贫困的自信心。推动产业扶贫资源可持续发展,确保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不减,发挥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产业带动生产,让更多人端上就业的“饭碗”,为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拓宽市场资源,加强贫困地区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促进扶贫直播、网络带货等网络营销,组织好产销对接,多渠道解决农畜产品销路少等问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