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有感心得体会(通用35篇)
二、精准扶贫的力量要由弱变强,在强化领导上精准聚力
为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要成立由党委第一领导人及机关各科(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强化四“严”保障机制,通过工作力量的进一步充实,形成“上下衔接、协调联动、聚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开展党员干部帮扶结对行动,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责任单位和帮扶人。要以切实提高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户数量为主要扶贫工作考核指标,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1、政策制定。要通过《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建立“644”脱贫攻坚体系,即六项措施、四项机制、四个保障。完善和建立最低保障、临时救助、低收入生活救助、残疾人救助等机制,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在产业扶贫方面,要发挥资源优势,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最大力度的扶持。
2、帮扶结对。要发动所有在职党员干部开展“一帮一”、“多帮一”共同富裕行动,每户贫困户均有基层单位和机关科室两名党员干部做为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人必须入户对接,摸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宣传扶贫政策,调动贫困户自身发展积极性,提升贫困户脱贫信心。要建立常态走访机制,帮扶干部每月至少走访一次帮扶户,了解和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要通过帮扶手册记录帮扶对象基本信息、帮扶措施、帮扶走访日志、脱贫计划等内容。
3、项目帮扶。要调动贫困户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實现自主脱贫,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可以通过产业项目建设实践脱贫帮扶,开展长短期结合的产业项目帮扶,调动帮扶户自我发展能力,制定《创新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发放共同富裕贷款,可以帮扶困难家庭发展水稻种植,杂粮、棚菜、马玲薯、食用菌等特色种植,养殖乌鸡、生猪、奶牛、绵羊等中长期、短期项目。各类小产业的发展,使短期完成脱贫与促进贫困户稳定、长效增收相结合,确保困难职工实现脱贫致富,不返贫。
4、就业扶持。一是要对有劳动力但缺乏技能的贫困户,充分利用再就业培训等开展引导性培训,全部实行免费技能创业等各类培训;二是对有劳动能力没有就业渠道的贫困户,由所在单位及帮扶责任人负责为帮扶户推荐适宜就业岗位,力争让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务工;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解决贫困家庭就业;四是设立创新产业发展基金,对有创业想法,肯干实干的贫困户,经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核认可给予资金支持,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有感心得体会 篇5
攻坚克难,狠抓政策落实。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绝不能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和自我陶醉、自我满足的心理,这就好比一名考试不及格的差生刚刚取得了60分的成绩,如果稍一松懈就有可能回到起点。不仅仅局限于脱贫,要的是能稳定脱贫,能持续增收致富,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很艰巨。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统筹推进,创新工作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潮流,立足本职、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继续保持好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创新业务水平,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
多措并举,加大扶贫力度。发展产业是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贫困群众就难以脱贫致富,即使脱贫了也有可能走回头路。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继续坚持扶贫小额信贷,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加强监测,保持政策稳定。开展“两摸底”工作,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严格考核,加强督促指导。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管理,科学引导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成色,结合巩固提升期工作特点,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开展督查巡查,对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补齐工作短板、提升脱贫质量,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有感心得体会 篇6
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今年尤其要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任务加强监督。省纪委七届四次全会工作报告要求保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力度不减,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定安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把群众的痛点难点焦点作为整治关键内容,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强化职责职能,聚焦监督重点,严格日常监督,以担当作为的扎实行动促进脱贫攻坚。
一、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政治担当
过去的一年,定安县纪委监委聚焦扶贫领域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结合深入镇村走访调研分析发现,部分地方暴露出贯彻落实中央、省、县决策部署存在偏差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方式虽多,但根子在于深入学习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不够深入。学而不思、浅尝辄止,就容易跑偏方向,导致出现对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不够到位问题。在学习贯彻上先走一步、带头学起,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通过周一集中学习、“三会一课”等方式系统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章党纪、法律法规,不断深化对中央纪委、省纪委全会精神的理解把握和贯彻落实,通过“谈入党初心”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责职能,带头求精准,带头执法纪,带头实作风。
行百里者半九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现在正是最吃劲的时候。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认识肩负的职责使命,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问题导向,集中精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督促各级党组织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负责、守责、尽责,切实当好脱贫攻坚“助推器”,坚决做到“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督促各部门落实“两个责任”,确保党中央、省委、县委各项政策落地生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二、持续精准发力,提高监督质效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要求纪检监察机关牢牢抓住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精准监督、创新监督。省纪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持续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脱贫摘帽后“四不摘”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深化“四个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
基层的“小微权力”,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治理的重点、难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痛点,最能体现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做实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必须把监督挺在前面,落实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灵活运用交叉监督等方法,紧盯重点领域,以点带面,及时督查督办突出问题,增强震慑力,做到瞄准重点、精准纠治,提高监督效果。为履行好“监督”这一首要职责,我们不断整合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力量,探索建立联动机制,盯紧扶贫领域促进精准监督、有效监督。如,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围绕“四个意识”不强,不担当、不作为,责任落实不力以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3个方面25项内容开展专项治理,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又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民生领域、群众身边“微腐败”等5个方面16个问题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