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0篇)

2024-03-23 00:08:24心得体会打印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0篇)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童年的秘密》不但批评了一些成年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谴责了对儿童的忽视和不尊重;还呼吁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

  所以作为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而且我还有更深的理解,拥有一位“好”老师,不光是孩子的幸运,更是家长的福气,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近期,我的床边总会放着一本书,在这本书里,它记载着幼儿到儿童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特点,并详细地描绘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孩子成长的奥秘,这本书就是来自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探索儿童成长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对儿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正好是儿童,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未来我们更好地去进行教育工作。在我看来,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期,除了生理发展外,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的。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对儿童的世界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在书中蒙台梭利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这令我印象深刻。直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仍然出现着像书中列举的那些错误的教育孩子的行为。许多家长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却忽视了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这是很不利于孩子们成长的。

  儿童时期的生活模式决定着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为整个家庭和孩子不计回报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质,甚至有些力不从心,但有没什么想过,你为什么会那么痛苦?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大多数面对孩子的好奇、需求无所适从,运用控制、恐吓、束缚、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条约管束孩子,以爱为名义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实是在用不科学不理性不成熟的行为伤害着孩子、阻碍着孩子的发展,变向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与其用错误的方式让我们的亲子关系紧张,对孩子也无意,为什么不去学习科学的方法呢?

  但怎么才是正确的科学方式呢?从这本书里懂得首先是要积极观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走进他们的内心,最终达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问,打探他们的隐私。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论,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而有时候成人往往不理解儿童,不明白儿童哭闹的原因,则认为儿童是没有缘由地“发脾气”,对儿童进行训斥。这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发展儿童个性的关键在于他自身,如果他有一种发展的进程和必须服从的规律,那肯定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力量,成人不合时宜的干预会阻挠这种力量的发展。

  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有存在特别显著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溺爱。蒙台梭利认为,家庭财富应该给儿童幸福,而不是一个奢侈的环境。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逃避现实,所有事都由父母代劳,导致的是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的降低,自己生存能力的薄弱。溺爱会造成一个孩子渐渐不懂父母的心思,不理解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只记住好的,养成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坏习惯。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遇到挫折会一蹶不振,处处都觉得很难,压力很大,心里承受能力低。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里有一些想法,或许以后我们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将我们的想法强加于他们的身上,只要他们的做法不违背一些不可逾越的东西,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应该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一个禁锢了他们的人。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20__年7月4日参加辰辰幼儿园的家长培训学校时,幼儿园向各位家长推荐了五本关于蒙台梭利的著作,建议各位家长仔细阅读一下。这五本书分别是:《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和《发现孩子》。这几本书对于理解蒙氏教育理念和基本教育方法,有很大的益处,希望可以通过阅读使得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互相理解和信任,并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取得大方向上的一致,这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这5本书在介绍蒙氏教育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我着重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这一本书。这本书主要是从理论层面上介绍了蒙氏教育具有革命性的理念。书中不乏有很多经典之语,其中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如下几个方面:

  一、不要让我们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1、为什么儿童和成年人无法互相理解?

  成人眼中的世界,是经过心理整合过的世界。在成人的眼中,事物之间往往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所以成人往往容易忽视一些微小细节的东西;

  儿童眼中的世界,是不懂心理整合的。所以他们不会被"逻辑"和"联系"所干扰,儿童往往更容易观察到一些容易被大人忽视的细节,也通常会被这些细节而吸引。

  所以在儿童的视角看,成人描述的世界是他们看到的世界是有区别的,因为我们各自的思考方式对彼此而说,都是陌生的。

  2、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是第二位的角色

  成人习惯用自己的逻辑来要求孩子,殊不知,这其实是孩子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阻碍。还美其名约"有责任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整个互动当中,地位是处于劣势的,如果儿童的行为不被成人理解,与成人的环境不协调,就会被阻止,有的时候还是非常"粗暴"的阻止,而这个阻止过程中,成人却还会认为自己是在对孩子"负责任".

  所以最近才会在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叫"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除此之外,类似的实际还有很多,比如"有一种饿,叫做妈妈觉得你饿","有一种困,叫做妈妈觉得你困".成人总是不肯承认孩子有自己的身体机能,吃饭、穿衣、睡觉,都必须按照成人的标准来执行。如果不吃,不穿,不睡,轻则各种哄劝,重则拳脚相加。

  书中也提到"成年人很容易说:‘孩子不应该到处乱走,不应该去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应该大声说话或叫喊。他应该多躺着,应该吃了就睡,他应该到屋子外面去玩。’即使这个人不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对孩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他也会这样说。父母们完全出于惰性为自己选择了最轻松的道路,就是让孩子去睡觉。"

  如果把孩子换成一个成人,另一个成人出于"爱"强烈要求不困的你去睡觉,那么是何种感受呢?怕是不会舒服吧。更何况是时时刻刻在各个方面都这样要求你应该去做什么了,并且丝毫不考虑你真是的感受,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所以,真的能把孩子当作一个"正常的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我们应该停止把孩子看作一个宠物,或者一件物品,一件除了服从大人什么也不能做的东西。

  反过来说,我们应该努力站在孩子们的视角看这个世界,发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通过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满足孩子的真正的需求。同时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成年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是第二位的角色。

  3、放慢脚步,跟随孩子

  孩子远比成年人弱小,如果他要发展自己的个性,我们家长应该控制自己而跟随孩子的引导,把理解和跟随孩子当做一件有趣而又荣幸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叫做《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里面的主人公,一开始嫌弃蜗牛走的太慢,越来越气氛愤,甚至想去踢它,后来他索性放手了,任由蜗牛自己爬,在放慢了速度之后,主人公闻到了花香,享受到了花园的美景,最后发出了感叹"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里面的蜗牛就很像我们的孩子,牵着蜗牛在散步,就好像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走过他的孩提时光和青春岁月。有的时候会被气疯,会失去耐心,甚至忍不住"踢它",但是,孩子们却不知不觉间,把父母带进了花园,只要家长们放慢脚步,放下自己的主观想法,就会发现,孩子的视角是那么的独特,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那么的美丽。陪着孩子一起静静体味生活的味道,偶尔做一下小孩子又何妨?

  文章的第13章节奏,也是阐述了类似的思想,

  二、敏感期

  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很多敏感期,有语言敏感期,行走和手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每一个敏感期都有孩子独特的需求,面对这种需求,家长们只有知道了其所以然,才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