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书心得(精选12篇)
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里,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时刻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积极地奉献祖国。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会有尊严,我们才不会受欺侮。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人民纷纷把自己的钱财存入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国难当头,最能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爱国心。然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情况就不容乐观了。书中描绘了这样的一群中国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汉_。像冠晓荷一样,像瑞丰一样,为了发达,出卖灵魂,出卖尊严,甘心做敌人的走狗。他们抓住亡国的机会,尽享荣华富贵。他们是我们五千年文化下产生的耻辱,是我们永远唾弃的对象。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做一个有尊严,有骨气,内心坦荡荡的中国人。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 篇10
春节期间,在辞岁的鞭炮声里,在光影摇曳的烛光下,我拿起老舍先生的小说《四世同堂》一页页的读了起来,透过纸页,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在眼前。
小羊圈胡同,闯进了一伙强盗,祁老人一辈子生活在这里,他一生无求,只想把这个四世同堂的日子过下去,然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儿子不堪受辱投湖自尽,二孙子投敌死于非命,二孙媳妇投靠汉奸染病而亡,重孙女也饿死了。他的邻居钱诗人是典型的旧式文人,一家人深居简出,最终家破人亡。拉羊车养家的小崔死于日寇的屠刀之下。
京华之地,皇城根下,饿民夺食,混合面吃的人东倒西歪,半死不活的被拉到郊外,迎接他们的是早已挖好的大坑,大坑里黑压压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边撒石灰边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读到这里我深切的明白了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什么叫苟且偷生。
品读这部恢弘巨著,犹如眼前展开了一幅历史长卷。国破家亡,城春草深,面对强敌,有的人奋起反抗,如瑞丰参加抗日队伍;年迈的李四爷与敌人以死相拼。也有如冠晓荷,大赤包之流成了不齿的汉奸,最后或疯死,或活埋。
八年抗战胜利之后,小羊圈胡同的人们仿佛从地狱走出迎接这一天。他们想到胡同里还住着一户日本人,然后,日本老太太儿子被征入军中战死,儿媳妇也被抓去做了慰安妇不知下落,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她对中国人民充满了同情,此时她也想把日本投降这一喜讯告诉胡同里的中国人。当胡同里的人们看到日本人怒火万丈,想大打出手的时候,祁老人的大孙子瑞轩向大家解释,她是咱们的朋友。正是这一句话把日本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划分的清清楚楚,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战后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时时在干扰着中日人民的友谊,参拜靖国神社,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修改教科书,这一切帐应该算到那些妄图重现军国主义的愚蠢的人身上。
历史是由人民来创造的,未来属于爱好和平的人们,只要人民原意生活在一个和谐的世界历,军国主义的螳臂是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的。
掩卷推窗,旭日临门,满眼喜庆,让我正觉得生活的可爱和美好。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 篇11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个令人敬佩深爱的作家,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正是这些波折的经历给了老舍先生创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印痕,针砭事实,把当代人们的遭遇和感受融于作品,发人深省,成为时代的标签。而在老舍先生众多的荟萃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军欺凌下的悲惨命运,同时谴责了卖国附敌者的丑陋。老舍以战争下的人性为笔触,为我们揭露了当时阴暗的社会。那种时代的烙痕成为读者不能磨灭的记忆。而通过人性丑恶余善良的对比,作者赞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卖国求荣的丑恶。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辱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卖国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写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代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国破家必破。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个道理。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在国破的情况下依旧昌盛的,国破家必亡。就像小说里描写的一样,一个四世同堂之家最终也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在战争的摧残下彻底的崩塌。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战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只有把个人的荣辱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战争永远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这样的刚正不阿?还是像祁瑞丰这样沦为走狗,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民族只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为我们揭示的社会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们永远不敢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永远不敢面对在那种环境下的真实的自我挣扎。然而这就是老舍,一个饱经沧桑的伟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世界,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品读。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 篇12
在北京一个叫做小羊圈的巷子里,有一棵老槐树。
老槐树不知道在这里多久了,孩子们都喜欢在槐荫下玩耍,因为这里有槐豆槐花与槐虫可以当做孩子们的玩具,还有一片树荫可以让大家在暑气肆虐的时候纳凉。槐树旁是一户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姓祁的人家,一家四代都住在一起,也就是四世同堂;门牌一号是一家姓钱的人家,钱先生不喜欢出门,就喜欢在自家后院里侍弄花草;祁家对过是李四爷的家,李四爷为人很好,待人热心,永远自动地为大家服务,对谁都愿意帮忙;三号是小羊圈里最体面的房,三号的主人,冠晓荷有两位太太,祂们总是走在最前端……
然后,渐渐起风了,卢沟桥事变爆发。
不久,北平陷落这股风就像是深冬寒风一样,在炎热的天里把整个北平吹得像是秋后的落叶摇摇欲坠。人们的心都凉了,李四爷站在槐荫下和以前一样向大家报告该怎样准备,然后坐在那里呆呆地看着绿色的槐虫。
老槐树随风摇曳,不说话。
我想老槐树可能一开始也像祁老太爷一样,觉得事情肯定不会很糟糕,但是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当祁家老三——瑞全离开去保家卫国的时候,我可以看见老槐树轻轻摇摇自己的枝叶祝祂好运;但是事情很快就不受控制了,三号的冠晓荷在大赤包的怂恿下跑去向日军告密,因此钱老先生被那群兽兵带走关进了监狱,我可以看见老槐树十分气愤,恨不得自己能够离三号的房子更远一些,但是老槐树不能动,祂只能叹了口气,然后继续随风摇曳……
事实证明,三个月一切结束这简直就是个幻想。一天又一天,老槐树虽然可以不用担心柴米油盐,可以不用在意弄堂外隆隆枪炮,但是祂仍然只能看着住在小羊圈里的人们在受苦。即使老槐树有槐豆槐花与槐虫,祂不能拽回越走越远越走越歪的瑞丰;即使老槐树有槐豆槐花与槐虫,祂不能站出去去为了自己的国家而与侵华军进行斗争;即使老槐树有槐树槐花与槐虫,祂不能阻止那群兽兵将脚狠狠踢向李四爷……
三个月慢慢慢慢地拉长变成了八年,八年对老槐树来说不算什么,可这八年却让老槐树刻骨铭心。当年在槐荫下一期侃大山的人们一个又一个被时间的洪流裹挟走,逐渐冲淡了痕迹,但是老槐树会记得祂们,记得小崔,记得孙七,记得李四爷,记祩傩太太,记得小文夫妇……
但是在最后的最后,老槐树定会有些欣慰,因为这噩梦般的八年终于结束了。
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