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35篇)
下午的演讲是三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如何管理学生的心得,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最后一位老师,老师带着沙哑的嗓音,坚持为我们做完了半个多小时的演讲,让我很感动。演讲过程中,老师列举了很多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让我们了解到对不同孩子的不同教育方法很重要。局小的孩子个性都很突出,需要老师耐心的去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从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同时多与家长沟通,一切从孩子的利益出发。
通过今天得培训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局小教育的博大精深,今天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而已,相信通过日后的努力工作和学习,一定能领悟到局小教育理念的真谛。
虽然现在我只是代课老师,但是在局小这么好的平台上,我会学到很多受用一生的东西,不管以后是否能在局小工作,这段代课经历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新学期即将开始了,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在这篇肥沃的土地上,洒下汗水,播种出最鲜艳的果实。
暑期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6
我县举办了20xx年暑假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培训期间,聆听了几位教研员精彩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邹晓琳老师对《中高年级精读课例教学基本策略》的解读,使我受益匪浅。我深刻地了解了精读课文的意义和目标,知道了精读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一种基本课型。它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发展个性特长,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呢?特别是精读课文呢,学习中我有几点体会:
一、了解教学特点,把准教学目标。
首先了解编排精读教材的基本特点,特点中告诉我们随着年级的增高,精读题目呈递减的趋势,并不是说并不是说不重要,相反更说明精读是略读的基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也循序渐进的提高,自主阅读越来越强。教师就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把准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读,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品味词句含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对阅读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把握情节,了解人物特点。否则事半功倍。
二、精选教学内容,简练设置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深入课文内容,瞄准课文的重难点,结合课文特点和思考练习等,确定教学内容,解决困惑,引发研究学习知识,增强提问的针对性和思考含量,设置的问题要简,要抓重点,改变一问到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这样不但教学重点明确,而且养成学生动脑的习惯。
三、教法灵活,训练扎实。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精读课文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不展开想象等。这些方法应遵循阅读的一般规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教师及时启发、诱导、点拨、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但是教学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因人而导,因文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灵活的教法,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如顺水推舟,轻松自如。要想把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就要巩固训练。精读课例教学基本程序除了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感悟外,就是巩固延伸。这强调巩固训练的重要性,给学生充分时间把所学知识落实到实处,保证实效,真正学以致用。
总之,在短短的培训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感想颇深。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多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提高教学水平做好本职工作。
暑期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17
7月11日到13日三天的培训,让我收获满满。市教培院陈副院长的讲座《种子的信仰》给我在教育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张xx院长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让我明确了教师的专业表现,韩xx老师对教学设计的分析,让我对平时自身的备课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张xx老师关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讲解清晰明了,让我学习了新的教育方式,艾xx老师对课堂观察LIcc模式的介绍让我更加系统的懂得如何去听课和评课。讲师们认真的讲解和学员老师们生动活泼的.讨论,让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真是一场令人难忘的教育盛宴。
一、教师要终身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陈副院长推荐的资中筠老师的《感时忧世》和亨利。梭罗的《种子的信仰》,这两本书真是非常及时的补充了我的精神粮库,赶在暑假里买了好好阅读。其实我觉得陈副院长推荐这两本书的目的是想让我们思考几个最根本的教育哲学问题,就是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什么,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虽然在平时工作中这些问题并不能直接解决难题,但是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指导我们工作的方向。
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在当老师的前两年,我脑海中总是回想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的老师,我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老师,我要怎么成为这样被学生喜欢并怀念的老师,我发现我喜欢的老师他们无私,他们温暖,他们会热切的关注你,不管你是怎样的孩子。后来我发现教育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似乎都无法简单的用无私和温暖去解决,我看了《教育哲学》,明白教育跟社会的关系,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社会发展,于是在一次演讲中,我说教育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你希望看到的希望接触到的社会人。如今,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次看到一个解释,说教育的英文是Education,来自拉丁文Educare,意思是发掘和引领,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一个种子,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其天性开发出来,而不是将现成的东西套在学生身上,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不一样的种子。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阳光雨露,等待他发芽,成长,盛开,看看在每个成长阶段能提供怎样的环境给他,让他成为他自己。
在此想再次摘抄讲座中的名句,与君共勉。
奴隶之所以是奴隶,乃是因为他的行为并不代表自己的思想,而是代表别人的思想。
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没有教学思想,就没有教学的尊严。
教学思想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系统的、深刻的、清晰的思考和见解,它具有稳定性和统领性。
教学主张形成的过程有:教学现场——参与,教学现象——经历,教学观察——观看、觉察,教学问题——提问、凝练,教学思考——思索、考量,教学思想——理论、观点,教学主张——主张、研究。
二、教师要师德为先,遵循职业操守。
我常想,在我上学的时候,每个班有60多人,现在的班级规模也差不多50多人,我经历的班主任和老师有数十人,每个老师也教过无数的学生,我也刚刚带完我的第一批高三学生,送他们进入大学的殿堂,我能记住每个学生吗?学生都能记住我吗?我的言行当中哪些会让学生印象深刻,会对他们的人生以及人格形成发生影响呢?教师和学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份关系中有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教导和被教导的关系,信任和被信任的关系,帮助和被帮助的关系,甚至还有爱慕与被爱慕的关系,讨厌和被讨厌的关系,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人际关系中的所有内容都会被包含其中,甚至师生关系更加复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而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师德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需要和权利,经常沟通和了解学生的变化和动态,不仅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也要学习更多的团体心理规律。用教师自身的德行、学识和智慧去影响学生,同时也从学生身上发现和学习美好的品质。
《教师专业标准》读起来仿佛是一个工作手册,它告诉你什么是教师该做的,能做的,要做的,什么是教师不能做的,不该做的。3个维度(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14个领域,63条要求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践行。
三、教师要认真备课,钻研课堂规律。
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要准备相关教具,要注意教学语言,这些都不是一日功夫,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反思,改进。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教学就是遗憾的艺术,而每个教师也有他自身的特点,这正是教育的魅力。同样的主题,同样的老师也不可能上出同样的课堂,即使同一个老师,同样的主题,面对同样的学生,也都不可能上出完全相同的课,所有都是灵活的,千变万化的,但同时好课又是规律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