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通用34篇)

2024-07-19 22:02:58心得体会打印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通用34篇) 厄苏拉出生在1910年的英格兰,一个暴风雪之夜,因为医生没能及时赶到,她一出生便窒息而死。然而,在同一天的同一时刻,厄苏拉再次出生并活了下来。之后便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是第无数次的机会。....

  作为一个英国人,作者将伦敦大空袭作为了故事里最重要的场景之一,或许是出于对两次世界大战那一段历史的不能释怀,但更多的是对于战争和人性的一种思考。就像作者在书中写道的那样:“文明轻易就在自身的邪恶面前瓦解。德国人作为世上最有文化、最懂礼貌的民族,却建造了奥斯威辛、特雷布林卡和贝尔根-贝尔森。倘若英国具备同等条件,无疑也会做出同样的事。但这又是件无法验证的事。”人性有光明美善之处,自然也少不了黑暗残酷的面向,所以历史有它的必然性。

  《生命不息》的故事背景跨越两次世界大战,厄苏拉历经生命轮回,尝尽人生悲苦,但同样也有精彩鲜活的人生。所以,作者并无意于把《生命不息》写成一个沉重的故事,在这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残酷的时刻,作者依然在通过厄苏拉的故事探寻人性的温暖所在,就像她在书里写到的那样,“一个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着光明的事。”

  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厄苏拉虽然多次重生,却从来不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她有着模糊的记忆,很多东西都“似曾相识”,她觉得自己好像卡住了,却不明白究竟是卡在了哪里,她为此苦恼不已,甚至不得不去求助心理医生。厄苏拉的母亲说这叫即视感,法语里叫déjàvu,是意识玩弄的小把戏。“似曾相识”应该是人人都有过的经历,究竟它只是意识的小把戏,还是如厄苏拉一般真的是前世遗留的记忆,谁又说得准呢?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篇9

  巴金先生曾近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这句话告诉我,在人生中要多一些爱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我家旁边,是我的邻居,她是个盲童,但是她活的还是有意义的。她在小区的花园散步,突然,她在一朵月季花前停下来,那朵月季花正停着一只花蝴蝶!她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花蝴蝶!那只花蝴蝶被她的灵性捉住了,她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在一次捐衣服活动中,我捐了很多旧衣服,因为给予是快乐的,所以我很乐意给予他人物品。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有一次,我在灯下写作业,一只飞蛾一直在我头上飞来飞去,我趁它不注意,赶紧捉住了它,飞蛾一直扑闪着翅膀,我感到飞蛾一股强烈的求生的欲望在我手中跃动,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在吃瓜子的时候,有一粒香瓜子掉进了砖缝中,没过了几天,那颗香瓜子竟然发芽了!那颗香瓜子求生的欲望多么强烈啊!仅仅它只活了几天。

  在一片绿绿的草地上,我扒开草一看,下面全是一片七彩的世界,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多么密,多么辽阔!第二天起来,我又到那片草地去看,简直是一片七彩的世界!那些花齐刷刷的冒出来了,而且那天是冷风冷雨的。

  我们作为一个小学生和一个健全的人,更应该珍惜时间,给予他人,把握生命的恩赐。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抱怨父母,抱怨老师?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充实自己的人生,让每一天都是精彩的,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要使自己活的更加光彩有力。因为,生命就是一桩奇迹!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篇10

  生命是个奇迹,一天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突然一只蜻蜓飞进了我家的阳台,我立刻把窗户关了起来,之后蜻蜓就不停地撞着玻璃,发出刺耳的响声。我厌烦极了,突然我脑子里浮现出了一个坏念头:想试图去抓住它。一连几次都没有成功,我恼羞成怒,随手拿起一本书拍中了它,蜻蜓掉到了我的书桌上,我把它那瓶子关了起来。正当我高兴时,看到瓶子里蜻蜓不停地挣扎,又看了看窗外其他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这瓶子里奄奄一息的蜻蜓,真是太可怜了!

  再看了看手中的这本书(《倾听生命》),我想到了一篇文章,作者坐在圆木上吃三明治,一只蜜蜂打扰了他的闲暇心情。作者三番两次打倒蜜蜂,可是蜜蜂并没有放弃,而是顽强的一次又一次飞回作者身边,最后一次,作者实在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把蜜蜂踩进了沙土里。几分钟之后,蜜蜂又从沙土里艰难地钻了出来,当它感到自己已经恢复了力量,试着飞了三英寸远,第二次飞出了六英寸远,最后撞在一个小土堆上,蜜蜂又飞起来了,这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它终于成功了。当时作者心里是多么内疚呀!

  我相信作者也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有一次机会就能生存,这是许多天然动植物的本领。生存条件的艰苦和恶劣使它们比人类更为机敏,哪怕只有一次机会,对于它们也已经足够了。这只顽强的蜜蜂让我明白:在遇到困难时,绝不能放弃,要勇敢面对,要知道德谟克利特先生说过迎头搏击才能前进,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以后我也要像这只小蜜蜂学习!

  转过身,那只小蜻蜓就如这只蜜蜂一样,我愧疚地走过去,打开瓶盖,把蜻蜓放了出去,看见它和小伙伴们快乐飞翔的样子,我开心地笑了!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篇11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正如用爱倾听,方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有时我们换种好的角度去理解他人,或许能就可以领悟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正如文中的作者,一开始十分厌恶下岗夫妇的摩托车声,“突突突”的响声他觉得就像哮喘病人的咳嗽,让他揪心的难受;同时也很讨厌楼上女孩练习的箫声,呜呜咽咽,如鬼哭狼嚎般的噪音让作者快被楼上楼下的声音折腾疯了。几经考虑,他决定搬家。就在他去过认为有个安静住所的朋友家之后,他了解自己改变些什么:在朋友家隔壁,有一个又聋又哑的弃婴在牙牙学语,总觉得声音刺耳,令人格外不舒服,但转念一想:又聋又哑还能坚持学讲话,这是个奇迹!更何况,如果没有隔壁夫妇的好心帮助、努力辅导,这个婴儿的一生又将何去何从?谁又愿意这样白受“噪音”干扰?在婴儿说出那声充满力量的“妈妈”,就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声音十分悦耳动听。原来用爱倾听,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从那之后,作者用爱去听楼下下岗夫妇的摩托车声,会觉得为他们欣慰,他们又多了一份收入:作者用爱去听楼上女孩练习时的箫声,竟能听出她萧技的进步。正是爱心的力量,让这些所谓的噪音换了一种模式,都有了它的闪光点。

  爱是理解的别名。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作者相似的经历,而我也是“同病相怜”。我的邻居是这样一家子:以一对夫妇、一个未满1岁的婴儿和一位和蔼的奶奶。也像文中那样,他们也在教孩子认字,可毕竟还小,也只是嘟噜几句,听不清讲的是什么,但却“字字铿锵”,声音便传到了我的书房,如果现在正在思考一道问题,很可能思路就被打断了,起初我也不耐烦,谁受得了整天又哭又闹的声音呢?直到那次她叫出了“奶奶”,很努力的说出来时,他们全家都欣慰的笑了,听,那孩子也跟着“咯咯”笑起来,是那么天真明朗。一阵阵传入我的耳帘,脑海里映现出那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景象,我也被这种欢快的气氛深深感染了。之后,只要那孩子笑了,我也会不禁嘴角上扬,心头一阵暖意。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更加沁人心脾。上帝给予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去欣赏世间的种.种声音,虽然会有杂音,但每种声音都有传播的理由,与其抱怨它的不是,倒不如试着接受,用爱去感化这种声音,换种角度去发现它的闪光点。或许,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声音也有如此般的魔力。爱像天使,让人永远活在美好,用爱去包容一切,所有苦恼会化为乌有,用爱去倾听生命,每一天都会春光明媚。

《生命不息》读书心得 篇12

  这几天,我阅读了石缝间的生命,读后我的心灵一直被一种顽强的精神所感动着。石缝间生长着许多顽强的生命——野草、山花、松柏……他们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石缝间生长,在狂风中摇摆,在大雨中抬头。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人人都在“石缝间生长,但有些人却不知自身都有‘顽石’,只有先去‘滴穿’它,才能在石缝间‘舒展’出来”。

  我小时候通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兔发现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它的去路,它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推开石头。它又找来了大象,大象用上九牛二虎之力,但石头丝毫不动。于是,它们放弃了,扫兴地离开了。第二天,它们再次经过那里时,石头竟然滚到了旁边,他们一看,居然是春笋出头,顶翻了石头,惊讶无比。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渺小的事物,也有强大的力量,只要不放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不管是谁,都能像春笋一样,依靠自己不懈的努力,从石缝间顽强地舒展四肢。

  只有从困境中不断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磨练自己,成长自己,直到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