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通用32篇)
与此同时,我也询问了他高中时的作息状况。从他的表情中就知道时间很紧,压力大。他一般都去上早自习,然后7点左右到食堂吃饭。中午12点多回家吃饭后便睡半个小时,然后就去学校,一直到晚上下了第三节课自习才回家,他说一般到家就10点多了,然后继续看看书做题,直到12点睡觉。看完高中的学习情况后,估计大家都感同身受。它充满了压力,煎熬和磨砺。相信对于高中生活,我们都充满感概。宋鹏提到他的高中生活:高三忙碌而充实,每天徘徊在书海题山之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现在想起来,高三的每天似乎都在做着相同的事,做题改题,一遍一遍,周而复始。老师似乎比我们还要紧张,每天给我们增加紧张气氛,而一边又恨不得把知道的都灌入到我们的脑海中。回到家里,爸妈做好饭等着自己,那一年家里的伙食似乎特别好,爸妈都没有多说什么给我们增加压力,但看他们的表现,我知道他们多希望自己的孩纸可以上个好的大学。高三的课堂,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的话,没什么人回答问题,只有在老师在教室里转的时候会出现学霸们争着问题的情景,下课的我们有的人凑在一堆说说笑笑来排解高三学习的压力,更多的人是爬在桌子上睡觉以弥补睡眠上的严重不足,也有人情绪不稳,像个-桶一点就爆。大家用各自的方式舒解压力。回想那充实的一年,虽然累点,但大家却在这一年一起打拼,一起努力,一起玩耍,一起面对失败,一起走向成功。没有高三的人生并不完整,或许正因为大学或者说未来的生活这般来之不易,所以才会倍加珍惜。高三,那份与同学,与老师的珍贵回忆,足够用一生去回味。是啊,没有经历过拼搏的人生不能说是完整的人生,虽然在拼搏的那段日子中,压力和痛苦把我们折磨得喘不过气来,失望和放弃在我们脑海中频频闪过。但当我们真正咬牙坚持过后,再回首那段充满汗水的时期,心中则是洋溢着满足,拼搏的快乐以及没有因痛苦而放弃的坚强。
下一位受访者是周壮。他谈及的更多是大学的学习。他说现实中的象牙塔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似乎和自己的憧憬有好多的差距,所以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中自己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彷徨。有时在学习任务减轻的情况下,会感到自己无所事事,会感到自己虚度了光阴,自己最初的梦想感觉也要被现实渐渐的磨光。他说大学的学习和高中有很大的区别,大一刚开始时还能凭借高中时的惯性静下心来学习,起码不会蹉跎了这一天,完成一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但是,逐渐的,便懈怠起来。无论是学习时间还是质量都慢慢减少降低。一看到作业什么的,能往后拖就往后拖,并心想着明天在完成,今天先好好玩玩。但实际上明天也不会做多少作业,学多少。这样几天之后便会觉得自己虚度了这几天的光阴,心里感到羞愧不踏实,回想起来这几天是空白的,然后心情便变得不好,低落也漫上心头。然后,我问他怎么调整的。他回答说,就是再多看书,补上落下的,他反应这样一天下来很累,头脑发晕,但他想到毕竟功课补上了心里还是挺满足的。我又问他期末考试怎么准备得。他说就是在考试前几天“突击”,从早上6点半起,一直在自习室自习到晚上9点,然后回宿舍。在他看来大学的确是比高中松点,但他表示还会继续不放松的学习。
在很多人看来,在高中努力拼搏上一把,考到了大学后便能放松下来,只花高中一半的学习时间就能名列前茅。很明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大学是让我们继续拼搏深造的地方,与高中相比,我们在大学学的知识会更多,会更深,可以说学习任务是加重了,改变的仅仅是教学方式,高中时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有老师给我们制定学习计划,而在大学这都要靠我们自己。所以,从另一层面上讲,大学是对我们自觉性的考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我想这句话便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勉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大学是行不通的,因为大学是个小社会,不懂人际交往就像漂泊的船无依无靠;而放纵自己蹉跎岁月,虚度光阴就如百孔千疮的船必将沉没。所以在大学中,我们应讲求中庸之道,紧握学习和处事不放纵,塑造一个更完美的自己。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5
20__年的这个暑期,我报名参加了山东大学与历城区妇联联合开展的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期间,我参与的工作是整理过去的文件并规整成档案。我学习了档案整理的流程,并对区妇联每年开展的众多活动、重点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除此之外,我还参与了妇联党支部组织的“倡树文明新风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活动,并作为志愿者向社区群众发放各类市民手册和宣传读本。看到社区居民捧着手册,认真地阅读学习的情景,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并且感受到妇联组织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发挥的纽带作用。
在区妇联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提升了自己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充实了自己的暑期的生活。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6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