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培训心得优秀(精选33篇)
要把一堂课教学生懂,教师必须做大量工作,课前,要认真备课,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基础,备教学方法。课中,要详细讲解,认真指导练习。课后,要积极耐心地辅导,及时改作业。
对教学,我的研究还不够。以后,我必须继续研究探索。
全员培训心得优秀 篇21
每年暑假的教师培训如期进行,今年灵宝全市数学教师在实验高中进行了三天的全员培训,虽然烈日炎炎,但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在这里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真是受益匪浅。
一、培育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质上就是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市一中的张老师为我们做了“培养核心素养,根植家国情怀”这个专题讲座,家国情怀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些都说明了知识固然重要,人性比知识更重要。她启示我们:做一个心中有阳光,行为有担当的新时代教师。坚定信念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用心用情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知行结合,做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守正创新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二、私人定制,我的班级"我”做主。
由河滨小学班主任工作坊的秦,孙,王三位老师主讲的"亲亲老班之亲亲教育"讲座,他们讲解了什么是私人定制?私人定制观念的转变,什么是私人定制的班级管理?私人订制共生教育共同体。从生动鲜活的案例中,使我学到了许多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如亲亲老师成就亲亲家长一亲亲家长成就亲亲师生。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这就是私人定制。
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有幸听到教研室郭主任的“关注核心素养研究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讲座。他从哲学三问入手,讲解了我们的初心是教书育人,传播文明。又通过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例子启发我们进行反思:不能忘记初心,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实现途径,听后感触颇深。
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共育共成长。
市二小严老师的“为爱出发一一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讲座,从家庭教育的核心,家族或家庭观念的传承,家庭教育的误区,现代家长的角色定位,怎样做合适家长等方面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后给大家提了一些建议,说明家校共育,让我们的孩子会更健康,更快乐,更智慧地成长!
五、情绪管理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市三高张老师的“重塑心灵提升生命品质”讲座,他从幸福入手,讲解了如何做生理更健康,心理自由的概念,情绪如何管理,内心与感觉的区别等方面为我们讲解了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张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十六字心法,让我们练习静坐、站桩,体会自己情绪的变化,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六、教师的成长,不靠别人靠自己。
市四小的“班本自治”专题讲座,先由马晓丽老师从成长的核心词:有梦想,有计划,规划前行,做教育的守望者引入正题。然后从不停地实践,提升守望者的眼界;要不停地进行思考,坚守守望者的追求;不停地阅读,履行守望者的职责;不停地写作,充盈守望者的心灵;耕耘收获,享受守望着的幸福五方面讲解了自己成长的历程。再由刘玲老师分享了飞翔鹰队的班级管理经验。最后何春英老师介绍了自己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做法:以家校日记.、学生日记、妙笔记录成长点滴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她们勤学善思,乐于钻研,都形成了自己各自管理班级的有效模式,成为最有智慧的班主任。
培训已拉下帷幕,而我觉得只是一个开端,这次培训是我补足了元气,添了灵气,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神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把所学到的好方法、好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让培训的硕果在一小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
全员培训心得优秀 篇22
新版新课标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可见,数学教育需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育人要有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要有新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应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这是因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教材中的“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等都是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关键适时引导,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同时,教师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师生双方在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把握,因势利导,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应加强学习,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有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勇于面对新课程的挑战,适时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
全员培训心得优秀 篇23
本次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在职教师全员暨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听取了许世国教授《追求本真回归自然》的精彩讲座和杨智主任的高效课堂体验式培训,两位专家结合他们多年来新课改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深入浅出剖析了新课堂的灵魂和构建,强调小组建设和班级级管理策略的重要性,指出学生的天敌在于依赖,教师的悲哀在于包办。并通过现场互动和体验式培训形式,让参加培训的教师获益匪浅。在本次培训中我也受益匪浅专家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