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报告(精选22篇)
生活方面,我更加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早睡早起,热爱运动,讲究卫生,积极向上。这不仅能让我有健康的身 体,也锻炼了我的意志。日行跬步,足以致千里,共产主义从来都不是好高骛远的,而是从实际出发。我一定要将党的思想贯彻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的小 事做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人际交往方面,我也做的越来越出色。我时刻用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给 与身边的同志以帮助和温暖,看到他们开心而欣慰的笑容,我的党员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在和周围的同学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的同时,也积极的向他们宣讲党的政 策,并且鼓励他们求上进,争取早日入党,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我并不嫌这占用了我宝贵的学习时间,相反,看到我周围的人们在我的带动下学习生活努力 向上,我的学习动力更加强劲了。
我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自己的不足。首先,我还不能灵活的把党的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去,或者 说,在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我的表现还略显青涩。其次,在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我的心态会有明显的波动。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加强学习,精益求 精,争取早日克服以上不足,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党的历史是光辉而漫长的,我的党员道路也不会是一马平川的。我要做好准备,坚 定信心,保证自己的思想行动和党的要求一致,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阻碍,都不能丧失信心,我相信,在党的指引下,我一定可以克服各种困 难,我的党员之路也一定会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光明!
以上即为我近期的思想情况。受篇幅的限制,有千言万语想对党说,也只能表达其中的梗概。虽然简短,确是我最真诚的汇报。
汇报人:diyifanwen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报告 篇16
尊敬的党组织:
作为一名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我在大学的最后半年时间里积极走向了社会,也开始了人生的另一大转折。面对熟悉而陌生的环境,我有过紧张,但更多的是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多年不变的根本宗旨,我也始终用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知道,只有铭记党的宗旨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履行党员的义务。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未曾有丝毫的懈怠,我始终本着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观点潜行,并明确了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科学思想。党也针对如何建设党,党应该建设成什么样进行了根本探讨,而科学有效地回答也无时无刻不在彰显时代的鲜明特征与巨大的现实含义。
同时,新的环境带给我的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为了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我在巩固在校期间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的充实自己,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把理论联系到工作实践中。
作为一名工作生活中的党员,我始终注意与党员组织保持高度一致,把共 产主义的信念贯穿于整个工作生活中。我始终想着我所做的每一件事,事关党员的形象,时刻约束自己,没有丝毫马虎。我在不断的思考着如何将自己的微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严谨,细致,尽职尽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能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本分家,哪里需要就主动配合,认真完成。
X年XX月XX日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报告 篇17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两会”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加以了解的,因为它次次会议、条条议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它时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治国理念。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两会中的一些新政策,尤其是那些惠民政策和一些就业政策。两会也是我们大学生最期待的,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这次两会在教育问题上有一个突出的显著的特点,就是特别关注大学生就业,因为面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这样一个背景,各个大公司纷纷裁员,新的人员都不大进入,大学毕业生还是要毕业的,没有办法说让他们延迟毕业,因此供需之间的矛盾就比较突出。
但对于大学生,党和政府给予了极高的关怀和关注,因为觉得他们有生气,是有知识的一代,也是有抱负的一代,他们在走向社会的时候,不愿意让他们挫伤这样一种实现雄心壮志的激情,希望在就业方面给予他们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也希望这样一个群体不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是一个社会建设者的主力核动力。
因此今年的两会,无论从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从会后的讨论,以及各界出台的各种政策,大学生就业都是今年两会非常重要的或者说在教育问题上是摆在非常前面的一个问题。很多企业家反映,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在聘用方面实在不敢轻率。危机困难面前,大学生应该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扰,多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寻找问题的根结。随着高考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了新校区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招生数量也逐年增加。学生总数成直线上升,然而我们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却与之成不协调比例增长,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学校享受不到应有的学习资源,最终成游离在校园的“真空地带”。很多老师想管也管不全,加之学生突然从高考的紧张状态释放到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没有一个合理的过渡过程,渐渐失去了自控、自律的能力。学生数量的激增、高校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加之缺乏有关部门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管,造成今天毕业生“就业难”的危机自然是顺理成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