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心得感言(精选15篇)
美术教学心得感言 篇6
在教学中,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必须坚持每次讲新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工作以来,很多优秀的教师善于烘托教学气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中起了很大作用。但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需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身后的文化底蕴,这需要我努力地学习知识,长期积累。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在《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机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孩子有些困难,因此我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们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觉。孩子们将小手伸进袋子那瞬间的表情,有恐惧、有好奇、有微笑、有疑问……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未参与的学生激情高涨,课堂被一次次的推向高潮。通过手中的触觉和课堂的氛围,孩子们创造了许多表现感知觉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成果,同时很好的发展了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标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同时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美术教学心得感言 篇7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但他们阅历浅、知识面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善于运用各种新颖的手段及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萌生探究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探究和创造表现美的方式等,成为我们小学美术课改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1.悉心创设入课情境,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课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是上好课的前提保障,它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在每次美术教学入课时,我就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构思创设多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教《影子的游戏》一课时,我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带领学生到阳光下找自己的影子,体会身姿变化带来的影子造型之美,相互描绘影子、加工、美化影子,创作出多姿多彩的“影子画”。
讲授《淅沥的小雨》一课时,我让学生穿上雨衣或打上雨伞,在雨中散步、嬉笑,感受雨中快乐之美,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界中雨滴落地的形状,观察人物在雨中的各种姿态。兴趣盎然的氛围给学生们营造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他们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体验到真实的自然美,触景生情的发表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实践中,我对《教师的素质》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学生求知识,学本领,打基础的导师和引路人,指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则处处离不开教师的操作和示范”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以为,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参与的活动,才会激发其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赋予我们的优越教学资源,就能给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展示空间,就能鼓舞学生的学习乐趣,关键的是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寻找和开发可用资源。
3.精心创设想象情境,升华学生美术学习情趣
美的情境本身蕴涵着吸引力,能使学生心情愉悦的投入到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声形并茂、色彩艳丽和谐、生动直观等特色,再现生活情境,创设想象空间,就会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情境,当图片欣赏真实地展现在面前时,他们的脸上露出惊异的笑容,专注欣赏画面,观察着色彩和谐变化过程,画面效果升华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以《海底世界》创作画一课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课件:将收集的海底世界录象带剪辑加工,通过控制面板,给学生展现出神奇真实的海底世界,或是呈现全景,或是将贝壳定格,有时将有特征的鱼放大,有时又反复播放鱼群游动的情景,还让潜水员、潜水艇等来个局部特写,为加深学生对海底的印象,让学生不断观察和讨论,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崭新的视觉认识所代替。
如教《色彩的冷暖》一课,由于学生对色彩知识理解的比较浅显,要想让学生了解色彩冷暖变化,就必须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考察、探索自然中的色彩冷暖变化。为此,我依据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难点,以树为例,用电脑再现了大量不同季节的图片,春天——柳树发芽、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秋叶飘落、冬天——树枝披上银色盛装,并出示自然界中的冷暖色调的作品,让学生联想感受色彩的冷暖是来源于人们对色、光的感觉印象和心理联想:红、橙、黄使人联想到阳光和火焰,产生温暖的感觉;蓝、青、紫使人联想到大海和月夜,给人以清冷的感觉…….当大自然的景色画面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及兴趣豁然开朗,沉浸在蓝色的海洋和秋的美景之中,正像法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认为教师就应该以教学艺术,激励和点燃学生心中的艺术火花。”
我们知道,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有着极其强烈的感染作用,在美术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辅助教学,创设想象情境,无疑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如在欣赏达芬奇《蒙娜丽莎》时,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钢琴曲《献给爱丽斯》,一边欣赏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一边欣赏画中的韵味、情趣、意境美,一边欣赏如流水般叮咚的琴声;上色彩知识课时候,我先让学生听几段音乐,感受音乐中情感,再转入对美术色彩的感受;在手工制作课时,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爵士音乐,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的表现出来。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既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既给他们创作的空间,又升华他们的情感认识;美术教学定能开花结果。
美术教学心得感言 篇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共14人,9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平较高。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整体的差距比较大。构图布局还不够完整。工艺制作能力比绘画技能差点。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重点:
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二)教材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三、教学目标:
绘画
1、学习蜡笔水彩画作画方法,了解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利用水彩画形式表现生活中和自然中的事物,再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学会运用各种色彩。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工艺
1、进行纸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