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历史教师心得体会(精选30篇)

2024-07-26 03:19:24心得体会打印
历史教师心得体会(精选30篇) 作为一名年轻的历史教师,很高兴在学校制定的'蓝青工程中,科研处的领导安排了陈老师做我的学科师傅。他是一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高级教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通过一学期努力,我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才疏学浅,加之年段工作繁杂,无暇顾及整个年段面积较广的差生,使考试成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做好以下几点:

  1、相信每一个学生可以教好。

  2、从头规范学生行为,教会学生学习。

  3、辅导学习基础差的学习,力求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提问重点也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我相信只要树立新型教育观,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一点点地学,一步一个脚印,在领导的支持下,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苦心钻研,锐意改革,相信明天会更好,定能在内中创造出更辉煌的明天。

历史教师心得体会 篇4

  春去夏,时光转换。到xx中学已经近三个月了,从最初身着棉衣,到现在轻便短袖。从最初忐忑走上讲台,到现在可以淡定应对。顶岗实习已经过了大半,我的教学进度也已经大半了。期中考试过后,我便开始了世界经济史的讲授。由于自己专业水平有限,在讲授世界经济史的内容时,感觉有些吃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更加认真备,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对世界史内容的讲授也开始有些得心应手了。

  这周一我便要开始讲专题六第二《罗斯福新政》,在讲第一《“自由放任”的美国》时,学生们就表现出了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了解。学生们积极的表现,让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想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这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这堂的主导者,而我只是一个引导者。

  对于这节,我的预设安排是:首先播放有关罗斯福的视频资料,展示罗斯福的字材料,介绍罗斯福,引出经济危机的解决是罗斯福和他的智囊团共同智慧的结果。回忆并展示上节所学的经济危机的表现,让学生扮演智囊团成员,根据班级分组,将学生扮演不同领域的人才,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同时我提示学生根据教辅和本的内容作为辅助材料,并提出最低要求是找到“是什么”,最高要求是能解释“为什么”。

  在本周一的下午,我便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首先是高一一部4班的历史,这个班的特点是上比较活跃。学生们听到自己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时,是非常开心的,也很积极的投入了讨论。并且因为学生们对知识比较了解,学生们可以很快找到答案,一切进行地都很顺利。但是当讨论结束后推选代表时,就出现了问题。学生们都不敢站起,走上讲台,这样就会耽误很多时间。所以在一部四班就没有完成我预计的进度,甚至最后的问题还是我讲的。虽然有点仓促结尾,但我觉得这样的活动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在接下的班级里,我也继续了这样形式,结果出现了令我很吃惊的现象。我教八个理科普通班的历史,8个班各有特色,有活跃的,有沉稳的。我本以为沉稳的班级对于这样的活动可能进行不下去,没想是出奇的成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部班,平时反映并不活跃,结果在这次活动中,不仅有两名男生主动站起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两名女生走上讲台,表达自己的观点。总体说,这次的新形式是成功的。

  初登讲台,缺乏经验,不敢把堂教给学生。现在的我,可以掌控堂,不断探索更好地形式。其实,我与学生们是一样的,刚接触新鲜事物时,总是缺乏自信,不敢迈出一步。所以,应该多增加这样的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既提高学生信心,也提高自己能力,做到师生共同进步。顶岗实习,充满惊喜的探险旅程。

历史教师心得体会 篇5

  一、眼中有高考

  高考是学生考,但离不了老师的引导、指导,所以要让学生考得好,首先老师引得好,“引”的关键是老师时时眼中有高考,事事围绕高考转。我们的做法是:

  1、合理安排高考复习时间。为了保证高三有充足的复习时间,在高二下期的后半期(大致五一节后)开始上《中国古代史》,这样可以在国庆节前完成新课教学。接下来是按惯例进行的三轮复习,这一定要与市三次诊断考试时间相吻合。三轮复习做到一轮夯实基础,二轮狠抓提高,对于第三轮复习,“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补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对学生心态与成绩提高效果不错。最后的十天尤其不能放松,学生须“回归基础,回归教材”。

  2、整理研究高考试题。高考结束后,我们注意收集各地高考试题,并把它们与前两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类分章整理,仔细研究试题特点,做到心中有高考、心中有试题。在教学过程中,随进度和教学内容适时调出使用,这样学生既熟悉了近年的高考难易程度新颖程度,对高考不再那么恐惧;同时还可排出一些刚考过的考点,减轻复习的负担。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注上海、广东高考历史卷,因为这两地的历史试题具有兼顾基础、能力性强,着眼课改、导向性强,贴近现实、人文特点等,应当是我们文科综合命题的方向。

  3、比对分析高考考纲。高考考纲出来之前,要全面复习遍地开花。09年初高考考纲出来之后,仔细分析并与前两年的考纲、题型示例认真比对,找到其中的变与不变的地方,通过研读大纲明确今年历史科体现的高考考题思想。这样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就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了解高考试卷的分布,做到有的放矢。

  4、关注社会热点。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去解读热点,编制热点小专题。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

  5、团队协作备战高考。这里的团队包括教师团队,更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班级团队。与备课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分工协作备战高考;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多帮助,多留时间给学生,大家齐心协力奔高考。

  二、学、练为高考

  为了让学生考好,就要让学生把知识烂熟于心,还要让学生把知识用得得心应手。

  1、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对于近几年的高考,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针对地将课本里大量的阅读文字(楷体字)和不少孤立、静态的陈述性语句,以及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性词句果断删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二是将课本读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我们也编制了按章节排列的知识体系图表,按专题排列的知识体系图表,不过这些都是填空型的,在一章复习前或后,一个专题的复习前或后,让学生填写,有利于梳理开始遗忘的知识体系和对帮助学生将散乱的知识整理归类。

  2、编制考前检测题单元检测题到处都可以买到或找到。而针对自己的教学进度或市区考试内容要求以及自己学生情况的的试题就不多,所以,有针对性地自编试题就非常重要和有用。这类考题考查内容主要是与市诊断考试以及高考同步,试题形式与高考题相同,检测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在每一次诊断考试前准备多套,集中训练,效果很好。

  3、考前强化训练高三的考试有点多,综合的月考、学科的单元考、专题考,似乎一个都不能少。但我认为学科检测在日常应减少一些,以增加学生阅读教材、领悟知识的时间。这一届高三我把练习主要放在每一次大考之前集中训练,一般有3——5套题。这样可以进行强度训练、一个阶段知识的综合训练、时间分配训练等。

  三、心中有学生

  1、赏识、尊重学生与直属校比较,我们算是二流的学校;与理科生比较起来,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三流学生。整理知识体系、记住该记的知识点、有不错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赏识学生的微小进步,理解学生的一次次的失败,会让学生心理上更能感受学习的快乐与兴趣,所以他们会虽馁战馁败,但馁败馁战,直到最后胜利。

  2、关心、帮助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绩好的学生需要在难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绩中等的学生则需要系统知识,化解遗留的难点和盲点;差一点的学生则需要督促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记忆并掌握基础的知识点。所以,老师要多呆在办公室,多转转教室,多陪陪学生,不仅仅是解答学习疑难,也可以与学生聊聊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