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500字(精选27篇)

2024-03-11 21:16:46心得体会打印
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500字(精选27篇) 劳动让我们更强健、更坚韧、更勤劳,让我们更加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加倍珍惜别人的成……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同时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体会了劳动的真正意义。....

  放学铃声打响了,同学们望着自己班的劳动成果,不禁笑了,连太阳伯伯也含笑下山了。我们拖着疲倦的身子回教室里。啊!劳动课,一节启发了我的劳动课!

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500字 篇11

  五月份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个月,当“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的景色过去的时候,也到了油菜籽收获的日子。在唐主任、陆主任的带领下,中、小两部的部分男教师、生活老师开始割油菜、摊场、压场、起场、扬场,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此次劳动任务。听起来是很简单,但操作起来是很有学问,有技术含量的,镰刀怎么割?木叉怎么怎么叉?木锹怎么扬?对于我这样从小生活在城里,没接触过的人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颖、不禁感叹古人是何等的智慧造出了这样的工具。每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总会让我学习到很多田园知识、认识一些劳动工具,使我受益匪浅。

  临近月底,学校给各班分配了“种植园”,做了广告牌、按照各班菜地的大小,分发了西瓜籽和甜瓜籽。班主任带领学生-----开荒、晒地、播种、浇水、施肥,每位学生都乐在其中,都在盼望着自己班的种下的瓜籽能够生根发芽。那么学校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呢?难道是怕学校里的地荒废了?

  我想,学校这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匮乏“农耕教育”,特别是像我这样从小到大没接触过田园生活的人,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小麦和韭菜都傻傻都分不清。虽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不可随意丢弃,特别是今天的学生承载着明天的希望,更不可缺少“劳动教育”。学生在学校不能仅仅学习基础的文化素质,还应该需要学习和锻炼各种体力、能力,在体力劳动中学会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在学校的菜园里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既能活动身体,培养劳动的热情,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百益无一害。

  其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获取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别看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种瓜,包含的知识却是方方面面的。如果没有韩灯占、袁建军两位老师教我,我到现在都不知道瓜应该怎么种,挖多深的土,留多少空,什么时候浇水,所以说学校的分配的“种植园”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也让我明白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道理。

  虽然,各班的“种植园”还没有发芽,劳动实践也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在戴校长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汇贤中学的方方面面都会越来越好。

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500字 篇12

  人间万事出艰辛,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

  会议深刻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们耳熟能详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警句,也从惜物的角度,提醒我们珍视劳动的价值。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xx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届时,劳动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相关课程标准的施行,有益于播撒热爱劳动的种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过去,一些人对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社会上一定程度存在着“重书本教育、轻劳动教育”的倾向,甚至认为读好书、当白领,就是为了“告别劳动”。对此,政策持续纠偏。20xx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学年设立劳动周的'明确要求。此次劳动课程标准的出台,不仅对课程内容作出了规划,而且提出了细致的实施建议,实效值得期待。

  落实落细相关课程标准,学校肩负重任。如何创新机制、优化模式,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一道现实考题。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真正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像对待其他课程一样对待劳动课。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编制课程内容,统筹好短期的劳动技能培训和长远的劳动精神培养,在循序渐进中真正激发学生们对劳动的热爱。多措并举、春风化雨,才能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

  让热爱劳动的种子生根发芽,家庭教育、社会引导不容忽视。良好的家校互动至关重要。在学校的劳动课程之外,家长也应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孩子力所能及做一些家务,让他们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进而言之,在全社会倡导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让热爱劳动蔚为风尚,青少年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劳动的理解,真正以劳动为荣。

  劳动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伟大的精神导致伟大的劳动,强有力的劳作培养强有力的精神,正如钻石研磨钻石。”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准确掌握历史前进、社会运转的内在机理。劳动是光荣而高尚的,热爱劳动、不懈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