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读物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2篇)
读书,成了最美好的时刻。有了互联网,我不仅可以最快了解书讯,还可以快速得到自己想读的书。当当网、京东商城,我都成了常客。就在便捷地途径当中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好书。在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我了解到了美国教育的一些情况,开始思考我们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由于这本书我也关注了李希贵的一些情况,对于他创办北京十一中学"走班制"的勇气和创新特别佩服!在《窗边的小豆豆》里我感受到了儿童真是可爱的天使,巴学园的校长是多么有爱心和智慧啊!在佐腾学《静悄悄地革命》我很向往那静心倾听的温润的教室和谈乐趣和困难的实效性教研活动。"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里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夏雪梅著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和程红兵的《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让人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的听课评课活动。吴忠豪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为我们教语文指明了方法和路径。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汤勇《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中都提到了理想信念"雨果说,世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那就是恰逢其时的理想。"朱煜主编的《迷人的阅读》本身就很迷人……
虽说读了不少书。但是微信、微博、微阅读的"微时代",刷屏、不读或浅阅读现象比比皆是。当我第一次读到刘波的《教师阅读力》不禁惊呆了!"正视‘微时代’对教师阅读的挑战"合理网读,推进阅读的路线图、读写结合加快成长步伐。书中,我不仅遇见了一位热爱读书的大师,更是对当今时代阅读有了进一步思考。于是,我召集有兴趣的老师共同申报了课题《互联网+时代教师阅读力的研究》。
"阅读,是教师的修行。"读书成了习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华应龙说,因为我们不读书,所以工作很忙碌。我喜欢读书,喜欢在阅读的世界历经一次次美好的遇见!
课外读物读书心得体会 篇29
洋洋洒洒近三十万字的《万历十五年》今天终于读完了。一部历史书竟能让我如饥似渴、手不释卷地读完,连我自己都感到些许诧异。一部书只写了一年 -- 万历十五年,写了几个人,写了几件事,场景不可谓不小,正如该书作者黄仁宇所言: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凡听人言,大师就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人。比起许多鸿篇大作,《万历十五年》实不能算是大作,但作者在看似平淡的一年中,却浓缩了整个中国历史的兴衰成败,以小见大,知微见著,将整个中国历史映照在平淡而普通的一年,仿佛读完这一年,顷刻间便能在读者的脑海中建构起清晰的历史脉络一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以知一叶而知全秋的写法,将整个中国历史映耀脑海。同时黄仁宇先生的文学化写法,使读者丝毫感觉不到干巴枯燥、索然无味的历史书,而是在品味小说,鉴赏诗词般,一泻千里地读完。读完后还感觉唇齿留香,余香满颊。细细玩味着,浅浅尝茗似的,在脑海中回味,咀嚼,消化。简直就是在品尝一道大厨精心制作的文化大餐。
当我们品味这道美食时,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深刻洞察力。中国是一个有极强文化传统的封建王朝,在秦统一中国,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废黜百家以来,在政治上奠定了封建王朝的发展方向。以地域上的统一,思想上的统一,精神上的统一引导中国的发展。众所周知,先秦哲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可到了汉代却独尊儒术,这并不能归咎于生物的随机选择,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这在以土地为基本生活资料的封建王朝是非常重要的。
钱穆先生曾说,中国的国家是国与家的结合,上至君主下至户主,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是具有绝对权威的。这便是儒家所推崇的“仁”。家庭内户主具有权威是生理中产生的,而君臣关系则是一种社会关系,儒家的“仁”很好的调和了个中矛盾,使得家国一体。家是一国,国是一家。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万历皇帝是具有绝对权威,自己可以随心所欲,但在儒家思想的拘束下,张居正、申时行等代表的士官阶层对皇权却是一种无形的钳制。这与西方的三权分力是不同的,三权分力讲究平等,而一士官阶层对皇权的钳制则是不平等的。士官对皇权要尽忠、尽孝、尽义,是为了辅佐皇帝,而在道德上给予的拘束。这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而士官对自己也是从良心上,道德上要求自己。这就造成了重礼轻法,重道德轻法律的封建文化氛围了。每个文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道德准则,有自己的良心,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从这里看,张居正死后被谏,乃至于被鞭尸,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家国同构的社会,讲究尊上敬祖。尊上为忠,敬祖为孝。自古以来,忠孝占据着封建王朝的最高地位,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儒家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中的礼可以用于治国,孝可以上升为忠。观其《万历十五年》一书,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等,哪个不是先强调家,再来治国的呢?
《万历十五年》展示了一幅封建王朝的全景图。它就是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饕餮怪兽。它要吃人,它将人变成怪兽。张居正死后被吃,海瑞被吃,申时行被吃,戚继光被吃……还有无数人都被这张沾满鲜血,腥臭无比的大嘴吞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这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社会。
课外读物读书心得体会 篇30
'文学不可不读。作家通过语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战,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比如村上春树,他的题材和写法奇诡诱人,有人把他视为通俗作家中的摇滚乐手,但我认为他一点都不缺乏深刻性——实际上他是在试图捕捉现代文明里飘浮的现代人的存在本质和表征。我喜欢的作家有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雷蒙?卡佛,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接下来就算得上村上春树了。我有村上的日文原版,英译本,中国台湾赖明珠译本和国内的林少华译本。我是村上春树迷。为读懂村上,我发誓开始学习日文这东西。
科学领域的一流读物也要读。我坚信在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着某种意义上平行发展的东西。
人的日常阅读应该融合以上种种,要学会做出一盘有利于精神和心灵健康的“沙拉”。我称这种读书为饮食平衡法读书。这样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颇,精神的林木才不会因营养匮乏而枯萎或畸形。当然这是“读书人”的读书,专家学者另当别论。从终极目的上说,读书是建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心灵的世界的过程。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可怖的东西所折服,因为书籍逐渐在人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是被心灵完全拥有的,在这个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当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灵魂的承受能力会有多么坚强!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所以我常说:i
read, therefore i am! 我读,故我在!
课外读物读书心得体会 篇31
今年寒假我读了很多课外书,《爱的教育》、《傻瓜维特》、《恰同学少年》和《了不起的小叶子》。其中《了不起的小叶子》非常好看。
我先来介绍一下小叶子:小叶子的真名是“叶小田”,可是她的妈妈觉得叫“田小叶”更好听;小叶子的外号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叶子酱、菜叶子等;小叶子是白羊座,她的妈妈说,白羊座的人勇往直前,热情勇敢。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叫了不起的小叶子吗?因为有一次"我"路过一个蛋糕店,看见一块草绿的蛋糕被命名为"了不起的小青"呀,好特别!既然一块蛋糕都可以是了不起的,那作为一个长相八十分,成绩八十分的女生,蛋糕都了不起,那我肯定也是了不起呀!所以我叫了不起的小叶子。
书中讲的是小叶子在学校的事。我印像最深的一篇文章就是零号宝座。刚听到这个名字我心想:零号宝座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呢?带这着重重疑问,我开始看了。零号宝座可是小叶子的老地方,只要小叶子一睡觉或一走神老师就会让小叶子坐到零号宝座。每一次小叶子坐到零号宝座,下面的同学就"嘘"会松一口气,因为他们"解脱了。"全班同学都认为坐上零号宝座的都不是好的事情,可唯独小叶子她觉得坐零号宝座好处多着呢!
1、可以看清黑板上的字。
2、离老师近,可以闻见老师身上的香水味。
3、张小越没机会拉我的辫子了。
4、没有同桌讲话,听课效率一下提高了。
5、下课后可以直奔厕所;不用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