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4篇)

2024-04-18 19:55:21心得体会打印
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4篇) (一)关注脚下,也要高屋建瓴。第一次听到“研说教材”这个词,当时感觉这是个非常大的词,好像是编写教材的人研究的范畴,跟我们普通教师离得太远,让我们说教材是不是有点“小材大用”?疫情期间,我们每个老师都要进行一册教材或一个....

  下面,就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递进者

  课堂教学有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尤其数学教学过程中这个递进程度的把握尤为重要,快之则学生无法消化理解所学内容,会感觉云山雾罩,朦朦胧胧;慢之则影响教学进程计划的安排,使老师感到压力倍增,事半功倍。

  培训中名师对于这个递进程度的把握从教师身上转移到了学生身上,使教学内容递进中合理科学。示范教学中,各位名师注重由易入难,层层深入,将学生的发展思维放在首位,使问题逐渐深入,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学生的发展思维。

  譬如钱金铎老师的示范课《百以内的加减法》,钱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提了一个问题,当时自己以为只是钱老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简单内容,可没想到为课堂做了一个重重的铺垫。钱老师问学生:“大家猜猜我几岁了?”,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积极回答有“32、45、50、59”。在这一过程中,笑声不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身心彻底放松,最后,钱老师将自己真实的年龄告诉学生,在讨论学生所说的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时,随机引入了这节课的所学内容,让接受培训的老师觉得浑然一体,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水到渠成。

  二、学生才是教学成果的实践者

  名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科学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让学生认识实践,而不是让学生们整个教学过程中研究自己的名师身份,或者对新课程猜想和曲解。

  譬如夏青锋老师的课《认识面积》,整个课程分为两个课时,在这两节课中,夏老师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在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认识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用细线围成面积,巩固了图形的面积是封闭的认识,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而第二课时,在认识面积单位中,更是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撕一撕,让学生直观认识一平方厘米,而后让学生用准备的学具摆一个,再随意画一下脑海中的一平方厘米,与实际相比较,再画,再比,最后用纸撕一个,这样反复的手脑并用,学生们对一平方厘米有了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生才是教学气氛的感受者

  培训期间所有的名师和课堂上的学生接触时间虽然非常短暂,但整个教学过程非常融洽和谐,课堂气氛热情活跃,这主要得益于名师在沟通和交流中特别注意观察课堂学生的临场感受。

  譬如在刘德武老师讲课前,教学设备正在调试,一年级学生们在教学前由于等待的时间过长,课堂气氛有些松懈,刘德武老师在准备开讲前,不是严肃的控制课堂秩序,急于讲课,而是重新调整学生的课堂心态。他先用亲切的口吻问大家:“大家是不是不耐烦了?”学生们实事求是回答“不耐烦了!”,刘老师说:“我也不耐烦了……”,小同学们都笑起来了。面对这样的场面刘老师注意观察学生们的感受,适时引导,一问一答间让学生摆脱了不悦,积极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课堂上学生们感到自己成为了一个个小主人公,积极主动发言,在谈笑中认识和掌握了新的知识。

  四、学生才是教学成果的展示者

  学生的成果展示,也是名师教学培训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练习成果展示给大家看,通过对正确学习成果的讲解使学生建立了充分的自信和成就感,同时彼此相互学习,汲取营养。

  譬如牛献礼老师的《用表示数》中,牛老师鼓励学生不要怕课堂犯错误,通过犯错误改正错误才是课堂。因此,要让学生们找一个可代表无限数的代表时,学生们都展示了自己源源不断的思维情趣,牛老师将两位同学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一位同学的答案是“123456789……987654321”。另一位同学的答案是“无数”。牛老师不急于判断学生的正确与否,而是将答案代入到实际生活中,结果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笑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了答案的不足,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探索。

  总之,能够参加这次培训我感到非常的荣幸,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老师,学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教育理念,也积累了许多新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明白课堂不仅让学生可以学到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没有枯燥的学科,没有枯燥的课堂,只要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学习观念发生变化,不再厌学,不再乏味,老师也就能轻松教学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名师们的快乐学习理念融入每一节课,让我的学生更加爱学、乐学数学!

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9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__年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是达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途径。从实现体育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审视,“教会”是实施“勤练”和开展“常赛”的必要前提,“勤练”是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能的重要条件,“常赛”是运用技能和培养品德的有效平台。有效运用这三路径,能够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本人将围绕“教会、勤练、常赛”这三个环节,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会”——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会”其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要摒弃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各水平段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运动。例如:体型偏胖、体质较为薄弱的学生学习耐久跑时产生厌跑、跑不动、走路的现象,教师可通过引导调整其呼吸节奏、控制跑步速度、适当减少距离、利用优生带领跑、言语激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练信心,激发学习驱动力。通过游戏化、趣味化的练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奔跑所带来的快乐,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勤练”——游戏设计,寓教于乐

  “勤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增强素质。如何让“勤练”持续有效,在体育课堂上或是课外活动中,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练,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例如:“追逐超越”发展速度耐力;“木头人追拍”发展灵敏、速度及反应能力;“纵跳摸高”发展爆发力和跳跃能力;“投篮比准”发展专注力和手脚的协调性等方法。通过游戏化的“勤练”既能让学生掌握技能,又能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学练,从而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常赛”——鼓励成长,赛在日常

  “常赛”不全是指各级各类的正式比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把竞赛活动与体育课堂相融合。比赛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新颖多变、灵活多样,例如:两人赛、男女赛、小组赛、班级赛、年段赛等形式开展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接力比赛、小篮球比赛、韵律操比赛等竞赛活动。在多样化的比赛模式下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比赛中,在比赛中感悟所学技术动作的重要性、感受体育竞赛的魅力。在享受比赛乐趣的同时增强体质健康。

  “教会、勤练、常赛”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依存。在科学有效地“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模式下,才能在强身健体中让生命之花怒放,才能助力学生健康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加油助力!

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0

  春暖花开的明媚三月,我有幸来到了省城西安,在陕西省学前师范学院参加为期九天的省级地理骨干教师的研修学习。

  第一天来到学前师范学院报道,学院的接待老师服务热情周到,很快的就办好入住的手续,到房间里休息,学院还细心的给每位来培训的教师发了这九天的培训的课程安排表。九天的培训内容很丰富,形式多样,有地理理论学习,有CAI技能培训,有拓宽一线地理教师视野的世界地理课程,也有教育技术、西工大附中等名校的教学观摩。感谢学院的各位老师们精心设置课程,作为师大毕业多年的学生,这次培训的`第一课我就再次领略了陈瑛教授的学者风采。几年来我一直埋头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时候局限于传授学生书本知识,对时事地理关注的很少,这次聆听陈瑛教师的“新形势下的世界地理”,更新了我的知识储备,开阔了眼界,也给今后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还有陈教授本人授课方式平等、轻松、优雅,很值得我去学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