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孩子共读爱的教育心得(通用33篇)
如果刚毕业时这桶水还是满的,假如不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我们的知识就会忘记一些,这桶水就会漏掉一些,当时间过去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时,我们的知识也许只限于教科书那些了,比学生多不了多少,这样怎么能上好课?怎么能不怕上课?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的补充知识,那时间每过去一年,我们的知识就会增添一些,一桶水也许会变成一缸水,一河水,量变可以引起质变。“那我们上课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了。”还会怕上课吗?还会嫌时间不够用吗?“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
“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家长和孩子共读爱的教育心得 篇6
“爱”这个字一直都是让人捉摸不透的。在我的印象里,从小到大都没人有告诉过我关于爱的准确定义,爱到底是什么,代表什么,在哪里,是需要我们自己用时间去琢磨和理解的。
《爱的教育》主要讲的是一位叫安利柯的意大利市立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的学年之纪事。它主要展示的是同学之爱,师生之爱,家人之爱,以及对祖国之爱。
对于严师,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都是抗拒和害怕,也不乏有反抗的心理出现。文中的先生看上去难以亲近,但他默默地关心着生了红粒的学生,也不责罚在他背后趁他不注意玩闹的孩子,而是用亲切的语气试图和学生们拉近距离,用爱和学生交流。这显然是极有效的。比起棍棒下的教育,用爱去感化学生,就是以身作则的表现,也是育人的初衷。
同学间的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友谊,其实是最单纯的。虽然文中挺身而出救一个快要被车撞到的低年级学生而被压到脚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概率实在太低,但是也让我感到由衷钦佩。小孩子的友谊总是纯真的,单纯的',也是最富有爱意的。这种爱意无关风月。
“爱国”二字是我们最不常挂在嘴上的,觉得国家大事,国家的繁荣昌盛,都和我们没有实质性关系,其实不然。五湖四海的人只要在同一个国家,就是一家人。哪怕是素不相识,萍水相逢也要多多照应。这就是爱国情的体现。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本里提到过,爱国其实很简单。不需要我们在联合国代表大会上发言,也不需要我们上前线保家卫国,我们只要做到最基础的对国旗尊重,对国歌尊重,不知法犯法等基础要求便足够了。文中那可怜的孩子忍受不了别人对他国家的侮辱,那些对他而且很重要的,别人以同情之心给他的钱,他全数丢还回去。只因他心里明白没有什么比国家的尊严更加重要。这就是爱国的意义。
整本书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不是它的配色或语言有多温柔,而是它故事的纯真和不加修饰的爱。“爱”这个字在中国其实是不常被听见的,国人大多腼腆,从不把爱挂在嘴边,也不系统地告诉孩子爱是什么。我们所讲究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难道就不是爱的教育了吗?不,它是,一切的教育都是以爱为基础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罢了。爱是无法触及的,可它是能被感受的,天天哭喊着自己缺爱的人大多只是不明白爱的真正意义罢了。爱代表的不只是爱情,沉下心去感受,爱一直萦绕在身边,只是我们从未发现它的存在。爱的教育,爱的真谛,并不是羞于说出口的。
家长和孩子共读爱的教育心得 篇7
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恒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不以动,爱就是充实了生命,正如盛满了酒杯。”在看《爱的教育》时,故事中的情节深深地感动着我,使我不禁好几次流下了泪水。我并不在意这本书的文化价值有多高,只要这本书流露着真情实感,让人看了流连忘返,这就是一本好书。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感受到爱。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世界。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
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的周围,因此常常会被我们所排除,可是我们的生活可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命。但是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国家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爱。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是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的,爱又是包容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里。
家长和孩子共读爱的教育心得 篇8
最近,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着作。书里汇集了四年级小学生恩里科的日记以及他的父母给他写的信。我觉得自己就象一只风筝被线牵住一样,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它的内容使我感慨万分。
“小绅士”——罗贝蒂
一想起他,我就会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刚开学不久,罗贝蒂的脚被马车扎断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当天早上,罗贝蒂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挣脱了母亲的手,一个人跑到马路中央,又不小心摔倒了。而在这时,一辆马车正向他驶来,眼看马车就要撞到了他时,罗贝蒂奋不顾身地冲了过去,一把把那个男孩拖到了马路边。孩子被拉到了安全的地方,而他自己,却因为不及躲闪而被扎伤了一只脚……看到这时,我放下书,沉思起来,且不说他的家世,但他是多么地勇敢,多么地坚强!在我们的社会中,这种人是少有的,多数人只是为了金钱和利益而努力,而奋斗,而放弃了他们洁白、纯净的美好心灵,甚至去做一些贪赃枉法的事,输给了自己,输给了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