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教研组工作汇报(精选24篇)

2024-06-25 19:48:40心得体会打印
教研组工作汇报(精选24篇) 在上学期的年级分析会上,我曾经做过一次关于教研组工作的发言。时隔两个多月,新的学期马上又要开始了。科学教研组工作的得与失,为下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提前做好谋划是相当重要的。....

  调研思考:课程意识,语文学科建设的瓶颈

  把教学方法视为教改的中心,视教改就是教材改变,是许多语文教师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们通常说,达成了给定的学习目标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但是,语文教学的成败与得失,不仅仅取决于教学本身,还受到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及评价等先决条件的制约与规定。在理论上,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围绕教材的教学活动只是课程的冰山一角,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个步骤。因此,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是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的最大不同。所以,增强课程意识,建构以课程为中心统摄教学过程的“大课程”观,而非以教学观取代课程观,是语文教师必须转变的一个基本观念。

  课程意识即课程敏感程度。从普遍现象看,语文学科教师课程意识的淡漠集中表现在两个层面:在思想层面,语文教师就是语文课程的执行者而已,课程专家、所在学校等提供了什么课程就教什么课程;在行为层面,语文课程就是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教材里有什么课程就教什么课程。概括这两个层面表现的实质,即教语文就是教教材,教教材等同教语文。

  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在强调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课程与教学的分裂。

  其一,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用“用教材教”更是“用自己教”;

  其二,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的创造者,需要建构一种动态的、富有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的课程观;

  其三,语文教师要做语文课程的能动主体,必须抛弃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神圣课程资源的狭隘思想,站在教材之上积极主动地审视教材,把教材视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积极开拓课程资源,从而丰富语文学习的领域。

  语文教师时刻保持清醒的课程意识及拥有娴熟的课程开发和理解能力,便能随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做出反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的语文教师才是真正的“研究型”教师,也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三级课程的管理体制,意味着学校和教师有了部分课程开发权,也意味着教师的成功不只是在教学上的成功,是否能够组织、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成为对教师评价的又一个指标。因此,语文学科建设“增强课程意识,提升课程品质”,既是基于课程标准“丰富课堂文化”的需要,也是基于学科特质“细化课程体系”的需要。语文学科建设的当下所需,是打破教学即教材、课堂即教室的思维定势,依照学段内容标准,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开展语文学科课程规划,开发出系列教学方案,制定出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开展基于课程视野,基于标准要求的生态语文活动。

教研组工作汇报 篇5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代表八一小学语文教研组,在这与各位老师交流教研组工作经验。自20xx学年以来,我校语文教研活动始终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把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及其特征,结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按照学区教研工作和学校制定的教研工作要求,努力寻求有效途径,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我校语文教研组得到了不断的成长和发展。现将我校教研组推行情况作以汇报:

  一、以课堂为阵地,确保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我们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研究教材,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备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备课中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

  为了提高老师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语文组规定,每节语文课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教研组成员之间要经常商讨备课情况,及时探讨上课后情况,安排好每一单元的检测练习,并要做好每次检测的量化分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教研活动是我们成长的舞台,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是我们的目标。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我们每个人均会积极参与,共同学习。

  为了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初,组织教研组成员一起讨论分析情况,制定切实可行、便于落实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每学期的教研活动形式,我们都尽量做到形式的多样,研讨的有效。我们的活动形式除了听评课、理论学习外,还有观看名师录像课并当场评课、教学质量分析、课题研等。教研活动时间定于每周四晚上。每次教研组活动,由主持老师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研主题,自选内容,提前一两天分发相关的材料,组长要求所有成员做好参与发言准备。在每次活动中,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发表意见,有所感悟。如每次的课堂研讨课活动时。

  由教研组长作好通知、安排等工作,使参与教研活动的人数最多,保证本组教师全部参加。课后教研组长主持组织评课、说课。因为都是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且相互了解相通,在评课中,都能直言不讳的进行评价与指正,所以在每次教研活动后,在教师中都能引起广泛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了无数教学灵感的火花。这不仅是对上课教师的一种帮助,对全体教师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学习。应该说每次的教研活动的效果都是比较好的。我们的教研活动是一个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展示的舞台;更是一个教师积累教科研素材的资料案例库。

  在每次校验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每次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做好活动纪录,收齐好材料,如课堂研讨课详案执教反思主评评课稿、专题讨论资料、质量分析材料等,并在期末时对所有的材料进行整理汇编,交与教务处存档。

  三、狠抓常规教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1)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等方面教学常规的全面检查。每月教研组都要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认真的检查、记载和反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存在的问题,教研组长及时、当面的与成员进行交流、探讨,以求教学常规的更规范。

  (2)坚持抓好听课,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达到15节以上,并要有详细的评课。我们要求教研组成员平时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业务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期末要上交以检查存档。

  (3)坚持写好教学反思。要求教师每单元教学反思数量不少于三篇,要写出本堂课的亮点、不足、改进措施。几年来,每位教师都能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写教学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极力倡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教研组在新课标指引下,通过多渠道学习、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校教学的方法:从课堂的导入、课堂提问,到课堂评价、课堂作业的布置等,都力争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五、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丰富语文综合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以上。为了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做好积累,写好心得体会。为引导阅读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规定每班每周星期五开设1节阅读课,教研组和教务处开展了丰富的读书实践活动,中高年级的读书竞赛、读书摘记交流、读书手抄报评比等活动。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个人工作中的几点困惑与反思。

  一、琅琅的读书声在我们的课堂中逐渐流失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地熏陶,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新景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激情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的同时,却忘了把琅琅书声还给学生。在我们学校,课堂流程中从导入语的设计直到课堂结束,都可以交给学生完成,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多的是学生的讲评和分析,多的是练习和笔记;教学法代替了老师的提问,情境的创设淡然无存。老师要将教学设计中问题分配下去,学生要急于在有效的时间内学懂课文,完成老师的任务,展示讲解时也只是针对学案上的问题,缺失了读书声的语文课堂就如同是一潭死水,而学生就在这潭死水中昏昏欲睡,一片片美文就这样变成了催眠曲。偶尔几处课堂有了读书声,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