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5篇)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第一次听到约翰·洛克的名字还是在教育学类的课本上,关于洛克的教育思想我也只是粗略知道他提出过“白板说”和写过一本书《教育漫话》。如今有幸拜读这位大教育家的著作《教育漫话》,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的。洛克认为当时的英国学校并不利于绅士的培养,所以他倡导家庭教育。这也体现了洛克重视“因材施教”,因为家庭教育能更好的为“因材施教”保驾护航。全书以“绅士教育”为主题,从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儿童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精心去描绘。正如孔子曾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与洛克的“白板说”不谋而合。可见,洛克也是非常注重儿童后天培养的。作为一名教师,我十分赞同洛克在书中的相关论述。我们日常接触的所有人,之所以有好有坏,或有用或没用,十有八、九都是教育作用的结果。书中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豁然开朗,让我不禁去领悟去反思。
一、体育。
“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洛克将体育放在著作的开端,足以证明他对体育的重视。在他看来通过体育来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一个绅士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洛克主张儿童应该从幼年起就进行饮食、衣着、睡眠、空气、药物等多方面的训练,反对娇生惯养,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为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现代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受到上两代人的百般宠爱:不让跑步,怕孩子累着;不让游泳,怕水不干净;不让脱衣服,怕孩子冻着。事实上,作为跟孩子们亲密接触的教师,我观察到越是天气一冷就猛加衣服,天气热了也不脱衣服的孩子,越是容易出虚汗,也越容易感冒,再加上不运动,就会变得体型肥胖、软弱无力,就连学习也没了精神。这可真是家长从小惯出来的病。
洛克提到“我们刚刚出生的时候,脸部的娇嫩程度并不在身体其他部分之下。但是脸部之所以比其他部位更能经受风寒,只是因为习惯了。”因而家长要做的便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是用外力去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好让儿童不用费工夫调节自己的身体。
说到“习惯”,家长及教师不仅要帮助儿童形成生活上的好习惯,还要注重学习习惯。“因为一切告诫与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是形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习惯一旦形成,人的行为会趋于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坚持。好的习惯有很多,比如:健身的习惯、喝牛奶的习惯、旅行的习惯、阅读的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爱思考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而不是反反复复降低要求。习惯成了自然,那么这会是一劳永逸的事了。
二、德育。
洛克把德行看为一个人或一个绅士所需具备的首要且最不可或缺的一种禀赋。要使自己受他人尊重和喜爱,并且能够被他人接受或容忍,德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没有德行的人,无论在今生还是来世,都毫无幸福可言。洛克指出,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
至于德育的方法,洛克提到了三种。
一是“说理”。说理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要在他们可理解的范围之内与之交流,说理的时候态度应该温和。我们在和儿童相处时,需要尊重儿童,给予他们发言权,用心倾听,用商量的口吻交谈,才能更有效的让孩子信服。
二是利用榜样的力量。孩子的世界里,父母老师等成年人的行为举止无疑不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班杜拉也曾经做过关于“榜样作用”的实验。他将儿童至于两组不同的成人模特当中,一组是具有攻击性的模特,另一组是非攻击性的模特。在观察了成人的行为之后,让他们进入一个没有模特的房间,观察他们是否会模仿先前所见到的模特行为。结果与攻击性模特呆在一组的儿童表现出了明显多于另一组的攻击行为。因而家长和老师,在孩子们面前必须注意自己的方方面面,给孩子施与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是多练习,少讲规则。教师和家长应当创造机会给他们练习,使他们形成习惯,因为规则容易被孩子们忘记,而习惯却内化于行为当中,时刻伴随着他们。四是奖励和惩罚。洛克认为这两种手段是需要配合使用的,并且尽量不使用惩罚,特别不赞成“棍棒教育”。即使儿童当时屈服了,他害怕的也只是肉体上的疼痛,当疼痛不在时,他会更趋向于自己本来的倾向。那么,如何有的放矢地利用“惩罚”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三、智育。
智育在洛克看来也是重要的,但居于第二位。他重视通过学问和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而关于智育洛克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1、诱导儿童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奖励或者游戏;
2、让儿童阅读一些浅显、有趣而又适合其能力的书籍;
3、学习外语应该塑造一种只能讲那种语言的环境;
4、教师的突出技巧在于集中并且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等。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当今社会提出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题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指挥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相对于之前的“应试教育”,教师们应该更注重于学生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和社会公德心等多面的培养,并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具备良好政 治思想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文化业务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基本功扎实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个性修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只有勇于创新的教师,才会培养出赋予创造性的学生。
《教育漫话》一书中还提到很多有关教育的观点,例如儿童要学会分享、注意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把儿童培养成健谈的人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理论寓于实践当中,发挥书本的最大作用。《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来各国资产阶级教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总而言之,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仔细研读。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像拉家常般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
无论将来如何,一个人童年起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一个儿童要遵守几条简单的规则: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人是自然之子,古人在运动中捕猎生存,往往健康强壮,饮食上多食植物,遗传下来就习惯素食,虽然古人的寿命比不过现代人,可他们到死是无疾而终。现代人虽是寿命较长,但很多人最后的几十年疾病缠身。羸弱的身体多是娇气的生活方式造成。幸福的人生必须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否则哪来健康的精神。我们的教育审时度势,实行体育锻炼大课间,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我感觉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的羞耻心和名誉,洛克说:儿童的错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表扬的时候,则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我觉得,小学生脸面很重要,很多时候的当众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现在教的是三年级的孩子,明显感到比一二年级的孩子爱要面子。想起前面有的学生私下嘀咕:老师就爱板起脸来训斥人。我应该变换一下教育方式了,于是就在这个学期,在班内宣布“无批评日”,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响应。我提出了条件:我要大力表扬有良好行为的同学,对犯错的同学会凝视10秒钟,希望每个同学注意老师的眼神。这个方法真管用,以前不太与老师进行目光交流的孩子能不时地盯着老师了。这一天,有那么几次,我要忍不住批评学生时,会提醒全体同学:“现在犯错误的学生赶紧改正,要不我可忍不住了。”这样的“无批评日”,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起了学生的羞耻心,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与精神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