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师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5篇)
作为一个教师实习生,我知道自己在课堂上教学上还有很多不足,我会更加努力,虚心求教,积极思考,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断努力!
二、班主任工作
(一)动之以情,真心关怀
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个学生,体验教师生涯,是我选择师范专业初衷和动力。动之以情、真心关怀,对学生适当进行情感教育也是我当班主任的重要力量和坚实基础。
1、真心——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
要想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顺利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就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来到实习学校之初,我就要尽可能详实和准确地熟悉学生的档案和各种资料。5班的学生刚入学时,他们大多显得很小心认真,循规蹈矩。逐渐熟悉之后,他们展示出活跃的一面,但是因为心态不够成熟,所以毅力不够。因此我在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真心的交谈、周记、家访、面谈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来进一步研究学生,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与学生交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班主任工作做实做细,为情感教育奠定基础。
2、细心——实施情感教育的钥匙
现在的高中学生自尊心都比较强,一般不会对班主任轻易坦率地敞开自己的心扉。因此,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细心地用眼去看,用心去想,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引导。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并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问题和情况,耐心的解答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同时也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告诉学生细节决定成败,要求学生在中学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自己平时的每一个言行举动,要懂得细致认真,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二)晓之以理,标本齐治
在班主任工作中除了运用情感力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外,更要正确处理好正确处理“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的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动之以情”,更需要“晓之以理”。我们在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应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使学生在 “动情”和“说理”中转化思想,提高觉悟。在工作中必须防止因强调了情感力量,而一味地迁就、姑息学生,甚至是非不分的做法,这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甚而助长了错误的发展,以至于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所以,我们强调要“通情”,更要“达理”,力争做到标本齐治。
1、教育学生要采用“无痕迹效应”
所谓“无痕迹效应”,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或者行为教育时,既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又做到不留下任何痕迹使学生感觉到我们在教育他们。人们总有一种不愿意整天被人教育的天性,而作为95后的中学生,自尊心自主性更加的强烈,自我的个性也更加的鲜明,因此一些空洞的说教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要善于应用“无痕迹效应”这个技巧,把我们通过交流想要达到的目的隐藏起来,而通过一些更为自然亲切的话题或者方式来与学生交流,用真心和耐性来取得学生的信任,从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迁移默化,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并受到教育、引导。
2、影响学生要善于“情理结合”
在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班会或者节日契机,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在情感的触动中收获理智的思考。例如在第一次班会上,我播放了一步关于爱与责任的电影,学生看完电影后,明白当我们真正拥有了希望和理想,真正学会了付出和奋斗,真正懂得了爱己和爱人,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玉兰花落,金菊飘香,我的实习转眼已近终点。这一个半月来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大大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增长了我的见闻,也锻炼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我以后走上教师岗位,做好一名中学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育教师实习心得体会 篇21
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才能出高徒。世世代代在这样观念下被“逼”出的莘莘学子,从古代私塾到现代高压教育,层出不穷。无可厚非,棍棒教育简单有效,却粗暴严苛,学生在生理受到挫伤的同时,心理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教育旨在培养“人”,培养的是健全的人,无论是身心健康发展同样重要。
在亲自走上三尺讲台,有一线授课的`实战经验后,我更加深刻的发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尽管实习学校的学生素质低于同级平均水平,但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严苛的管教责骂。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靠着皮鞭抽出来的马儿不会减少丝毫内心的桀骜。如果棍棒教育真的是万能的,那就不会有“后进生”的出现。如果棍棒教育真的是万能的,那更不会有“学困生”的存在。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走进他们内心,了解他们真实感受的教师。打开铁索的最好方式,不是冰冷暴力的榔头,而是小巧灵活的钥匙。暴力砸开只能伤痕累累两败俱伤,深入锁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内心都住了一个积极向上,渴望被认可,期待被赞许的自己。那是没被染缸污染过,纯澈干净的灵魂。我实习的学校是当地最后一个批次学生所在的学校,几乎可以说是被所有人都放弃的存在了。但深入了解后发现,他们中还有很多人内心深处是不甘心,只是基础太薄弱不知道从何开始学习,不甘心却无可奈何,索性随波逐流自甘沉沦。恶性循环只能越陷越深,没人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任由他们在泥潭中挣扎。其实,在和他们接触了一个星期后,我发现很多人其实语文素养非常高,对文字的感受力也相当敏感,只是平时缺少专门的训练,不懂得答题技巧。更是因为在学习上得不到被认可的感受,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将心比心,学生的内心比想象中都要丰富,也更加敏感的。他们虽然还在学习阶段,但仍能清楚地感受到教师的态度。他们知道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精心准备还是草草应付,他们知道教师的态度是平易近人还是趾高气昂。不用说一句话,他们甚至可以从一个眼神中敏感的感受到教师的情绪不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真的会影响学生对自己定位,而适当的鼓励可以重新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需要这种被赏识的欣喜。他们需要被正确引导,但需要被认可,被尊重。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治理洪水最好的办法是疏导而非阻塞,暴力打压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适当的赏识教育,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并提出表扬才是正确的教育模式。点点滴滴的表扬是照向他们心中的阳光,有了指路的光芒,再深不见底的泥潭也能努力一点点走出来。
教育教师实习心得体会 篇22
大一生活转眼即逝,我们也从一个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高中生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学生,为新鲜的人和事忙碌着,并没有吧太多的心思放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来临之际,我决定真正的参加到社会实践当中,因为对于一个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假期实践是一件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冲分的应用,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而在校大学生能参加的机会很少,所以我会好好把握这难得的机会,把所学引用到实践活动中去。
在暑假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在家乡的附近的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乐趣,同时,它使我的教学理论变成了教学实践,是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还在眼前,短短的实践生活,总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初次真正登上讲台,但那种感觉是一辈子无法忘怀的,小学的孩子他们充满活力,调皮可爱,纯洁天真,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很快乐,很充实,也很平静。
当我在实践活动开始的第一天,第一次作为一名老师的身份在校园里漫步,那出自学生的一声声“老师好”,让我感觉真好,我有时候觉自己被叫上瘾了。在这段实践活动时间里,令我感慨颇多。我实践的是四年级二班,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又可爱,又活泼,又调皮。记得我到学校的一个星期的一天下午刚放学,就有几个小孩子围着我,并拿出他们为我准备的礼物,那些是他们亲手制作的手工金鱼,还有纸制的绣球,我当时十分吃惊,这么可爱的孩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他们对我的喜爱,我十分感动。
在和他们听了一个星期的课之后,我开始走上讲台,但课堂纪律是我最为头疼的问题,还有自身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像讲课重点不突出,顺序不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等,刚开始心里特别紧张,原本45分钟讲完的课,我尽然只用了短短20多分钟就全部讲完了,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并且利用剩下的时间为班上的学生重新指点了一遍,为此下面的老师还在以后的时间里拿来开玩笑。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常出现很多问题,针对我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我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并且面对面的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为了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我严格按照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地备课,积极地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学习,多多向别人请教,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授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