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3篇)

2024-07-19 21:05:26心得体会打印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3篇) 假期里有幸拜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受益匪浅。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教育的奇迹》这本书里面的故事让我震撼、引人深思。....

  这本书我很快就读完了,有写得精彩的篇目甚至读了好几遍。徐校长的这部著作,真正搅动了我的内心,让我又一次有了“爱”的冲动。我要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这份平凡的职业。徐校长说,每个人最初都是混沌、蒙昧的,而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觉悟,醒来也就是“觉醒”,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也是如此,甚至更是如此!所以也就更加需要不断搅动自己的内心。

  通过读这本书,我的灵魂和徐校长进行了一次长谈,我觉醒了,我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这样倦怠下去了,我要展现全新的自我,变得自信,充满活力,用我的行动,去感染、带动我的学生。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刚走上讲台那会儿,充满激情、积极向上、喜欢思考。我要释放出正能量,在不断的思考、反思中释放出我的教育智慧。

  在这里,我把自己这学期在教学上的一些反思写出来,作为对徐校长这部著作的感恩吧。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在寒假中,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激扬生命》,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这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

  从教十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我平常对学生应该是比较尊重和友爱的,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随意、散漫,甚至影响到同学学习的不良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尊重和友爱成了他们不和谐的音符的“温床”,如何在不变 “温床”为“冰床”的前提下,能够让“温床”飘出和谐的音符,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唯有从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兴奋点,让他们爱上学习。

  先前的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教育的目的》是英国教育家、哲学家和数学家怀特海的教育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在教育哲理上的系列思考。他在书中以其严密的逻辑和深刻的哲学剖析了关涉教育目的的一些基本问题,其主要观点来自于实践经验、教育反思和理论批判。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和引导生气勃勃的学生自我发展。

  书中有几个说法或观点让我很有感触:一是"惰性思维",二是"教育的实用性"。

  "惰性思维":只是通过大脑去接收某些观点,而不去应用、验证或与其他新事物有机地融合起来。为了使其通俗易懂,书中举了一个例子:那些聪慧的妇女虽未受过什么教育,但阅历丰富、涵养深厚,步入中年以后成为社会中最有文化修养的群体——原因在于她们摆脱了惰性思维的枷锁。我想,这里的惰性思维不单单指向学生,可以说指向任何一个有思想意识的人。

  我想避免让自己陷入"惰性思维"的最好方法,也是最为简单的方法便是"反思",如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在班级管理上反思自己的每一次决定和措施,在待人接物上,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等,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同时让自己的长处更加突出,在反思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而在这一过程中,必定要克服"惰性思维"的阻碍。

  而对于学生,我想他们中的大部分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这种思维,有的学生上课不声不响,也在认真听讲,作业也是认真完成,但就是考试不出成绩,我们不能说这样的孩子懒惰,不勤奋,因为他向我们展示的现象,给我们的感觉是认真踏实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往往认为他们是没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我想,找到正确的也就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是一件易事,前提一是对自己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如了解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自己的性格特点等,二是,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不仅仅停留于简单的信息接收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对信息要进行吸收和消化,将课堂上课下所听到看到的信息、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只是简单盲目的接收信息,却不动脑经加以思考,就像机器人听从指令完成任务一样简单机械,但学习本身并不是完成一项项具体的任务。这样的学生或许是被"惰性思维"控制着,行动上不懒惰,但思想上却并不勤快,学生自己也并未意识到,所以学习效率不高不出成绩。若不及时改变思维,久而久之,他们或许会一次次被这样看上去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结果打击,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以至变成头脑简单,做事鲁莽之人。所以,我在课上和课下,经常告诉学生学习要动脑筋,多思考。不仅要求自己反思,也时常提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反思。

  另外一个就是"教育的实用性",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有用的,人接受教育学习到的东西却藏而不用是不应该的。书中还说到"理解即宽容",意思是教育的目的应服务于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发现和应用,而不是与生活相脱离。如果所学的知识缺乏实用性,不能解决思想和生活中的问题,那这样的学习也就毫无意义可谈,可以说是在浪费时间。这就让我想到,之所以反对和制止学生看那些言情武侠小说、漫画等,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所以我们倡导"看好书",也就是看有思想内涵,有实际意义的书籍。

  另外,结合自己所教的科目来说,并不是就课本讲课本,而是要正确启发和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学得活灵活现,也才能够更加凸显出学习课本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被调动起来。

  无论如何,理论指导总是与亲身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这条道路上,我需借助这些正确思想,在其指导下大胆采取行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参与教学工作已经奔向第三个春秋了,可是在教学路上的困惑与迷茫也时长围绕在我的周围,我常常一路走一路思考,也时常向周围的前辈请教,在书中寻找指南针。读完朱永新教授的缔造完美教室,让我意识到培养孩子们的德、美、劳,对于孩子们的智力同等重要而且要刻不容缓地去实践。

  刚刚从教的第一年,我时常只能关注到自身与学生本身,很少注意到环境的影响,即使在我已经学过的这些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也很难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是,总是要多了解,有一些真实的例子可寻,这样才让实践变得简单一些。新的一学年对于我所带的班级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实践。有一些事情总要先做起来,才能在不断的试错中有所进步。

  今年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自己给我的班级定一个班名,而是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名字,大家参与的也是特别积极,我们通过班级投票的方式最终选择了“飞鹰班”作为我们班的班名,一开始孩子们觉得鹰袭长空的风景很美,可是后来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些关于小鹰学飞翔的经历,他们也发现任何一件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情都有着超乎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们好像更加喜欢自己班的这个名字了。

  我在班级的墙面上也给孩子们贴上了可爱的标语,希望他们能脚踏实地的一点点的努力,同时希望他们学会面对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拦路虎”的时候也能够不断的坚持,说不定坚持的努力过后,会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一学期,我还加入了每周一首歌的学习,虽然我的五音不全,幸好有新媒体的帮助,我将教室后面的黑板开辟出了一块每周一歌的地盘,让学生们在一周的学习中也能去学一学在课本知识之外的东西,每次上课当大家注意不集中的时候,当学生们累的时候都能够转化一下孩子们的心情,重新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能活跃课堂的氛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