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2000字读书心得(精选35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小学生健康的成长、发展能起更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我们的老师》、《爸爸的老师》、《我弟弟的女老师》这几篇日记中描绘的师生之间的爱是那样的亲切、自然。在《我们的老师》一文里,作者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感性的、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弟弟的女老师》一文所描写的那些情景仿佛就是我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女老师怎样教换牙的孩子学拼音,怎样处理孩子们带到教室来的东西,怎样应付上课时突发的事件,怎样克制自己情绪,怎样在发火后后悔等等。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填鸭式灌输。教师应该的重视学生存在,以情感去开启学生的心智。《爱的教育》里的安利柯的父母和老师一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他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敬师长,善待老人,不忽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因为那些小事将促成一个人将来的品行。《爱的教育》这本书中还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了对祖国崇高伟大的爱,有《帕都亚的小爱国者》、《伦巴底的小哨兵》、《撒地尼呀亚岛的小鼓手》、《爱国》、《意大利》等等。 《伦巴底的小哨兵》是一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流浪的小男孩给一支骑兵小队当哨兵,为了看清楚敌军的情况,他不顾危险,勇敢地爬上树梢,最后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宣扬了普通的人对祖国的热爱之心,从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忠诚,感受到了拳拳的赤子之心。《爱国》是一篇爸爸写给恩里科文章,爸爸在恩里科听了一个爱国故事以后,用这个故事的内容教育、启发恩里科。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恩里科对祖国崇高伟大的爱国情意。
教育2000字读书心得 篇17
今年寒假,在休息之余,按照学校领导的安排读一本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作为一名教师,多读这类书籍,肯定会受益匪浅的,也是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的第一线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赏识教育》这本书,我细细读完全书,感受颇丰。
本书的作者是周弘,书中叙述了他是如何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并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早在1968年,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赏识会促其成功。实验表明:具有“培养前途者”的学生名单,被专家有意识的泄露后,他们个性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我国的聋哑女孩周婷婷也是在赏识教育的氛围中走向成功的典型。她自幼又聋又哑,但在父亲周弘“赏识-成功”法的教育下,在老师的帮助下,周婷婷走出了无声的世界。她不仅能言善辩,而且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了更多的人生幸福和成就感。目前,正留学于美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从最初对孩子的赏识而渐渐地走入失败的误区。周弘老师说:“小孩子学说话,随便说得多模糊,父母都给予赞扬,结果呢,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世界上最难的口语,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赏识的目光去凝视自己的孩子,却要抱怨呢?”诚然当孩子呱呱落地,我们便对他的第一声充满了惊喜与幸福。当孩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无论其发音多么含糊,我们都欣喜万分。而当孩子稍稍长大,我们的老师、家长却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吝啬于赞美与微笑。对许多优点视而不见,对错误或缺点却狠狠地予以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显然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行”,“你真棒”, 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这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不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在某次考试中考出了好成绩,从此就爱上了该门课程;反之屡遭失败,就可能引起孩子对该门课程的憎恶。可见,成功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多么重要。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赏识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阶梯。作为老师、家长,应该学会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更容许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性,不允许孩子失败犯错误,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误,扩大差异。现实生活中抱怨多于赏识的事实比比皆是。从某种角度说,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以及过去的举制度,都具有淘汰性,每年仅有50%的同龄人考上大学,却有92.8%家长希望孩子读大学,19.3%的家长还希望孩子读硕士,教育几乎成了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黑色的六月”、“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埋没了多少具有特长的英才;期望值过高的父母们面对着孩子不可避免的失败,导致了无数悲剧的产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接受失败,面对差异,而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来激励孩子。
作为教师我们应转变观念,赏识教育孩子,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你很出色!”“这办法真妙!” “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它符合孩子那种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威谱 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华考|zk168”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但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如非要拿学校的金银奖等,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新人。
教育2000字读书心得 篇18
《爱的教育》中那些平凡的事件:《班长》、《穷人》、《争吵》、《告别》……这些不也经常在我们身边出现和发生吗?可为什么我们就没有体会到其间所蕴含的浓浓的爱意呢?其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们就会发现,原来爱就像空气、像阳光,深深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渗透进我们的生命里。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时都是在关爱和呵护中一天天长大直到老去,爱就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爱在父母的饭菜里,爱在老师的眼睛里,爱在朋友的问候里,爱在邻居的微笑里……《爱的教育》告诉我们,爱需要我们在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中用心灵去感悟。
此时,作为父母,我们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我们是孩子人生旅程的启蒙者,教育孩子感知爱,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生活、爱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孩子有龙岗,有由老师,我们会和你们一起努力,让孩子在爱中健康、快乐、自信的成长!
这个暑假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书中记述的是许多动人的故事。有师生邻里,有父母家人,有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有对故土﹑对祖国的深深眷恋。我走进了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对于生活的追求。特别是每月故事让我感动,《寻母记》一个才11岁的孩子就孤身一人从热那亚出发去美洲。这需要多少爱来支持他啊!到了那里母亲又随着房租到了其他地方。
书中还有一个这样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而赶在孩子的面前,救出了他而自己却被车子压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牺牲自己﹑救出那个学生的事迹。
书中每个小故事都讲出了不同的一种爱,让我觉得生活处处见真情。其实每个人都有爱,只是没有更多的表现出来,只要每人献出一点爱,整个世界就会有庞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