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精选师德培训心得体会(通用32篇)

2024-08-26 17:11:24心得体会打印
精选师德培训心得体会(通用32篇) 暑期师德培训已结束,短短的几天学习,使我受益非浅。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从那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中,学习了知识,得到了启发,也受到了鞭策。....

  (三)户外文化做到物有所值,体现园俗、园风

  在现有玩具的基础上,我们别开生面的增设了一系列环保类型的玩具:以废汽车轮胎为主组成的葡萄架,小鸟、蜗牛有机点缀其中,一幅妙趣横生的“蜗牛与黄鸥鸟”便呼之欲出;在“非典”期间,车胎做成的小车;更是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爱心与参与兴趣,游戏“我是抗击非典小战士”锻炼了孩子的合作、协调能力。一次次送物资、药品到“前线”,孩子们没有一个说累、叫苦。

  木制玩具既经济,又安全实用。在设置上,我们力求体现完整统一:走过弯弯折折的小桥,前面是考验幼儿胆识、锻炼手脚协调能力的攀登架;浮桥和木桩都起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作用。城区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少,我们挖掘边边角角,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院落文化氛围。从西侧教学楼门口沿着木桩进入幼儿自己命名的“春蕾特色风景区”;平衡木、沙池、迷宫、木桩、秋千融智慧、娱乐于一体;低矮的树杈是孩子攀爬的好对象;大小木桩做成的棋盘、凳子更是吸引了无数幼儿的参与;随意摆放的条凳,是孩子休息的好场所……我们打算再种上3—5棵合欢树,东西墙上爬满郁郁葱葱的爬山虎,棋盘上空搭成葡萄架,北面画上与周围文化相得益彰的图画,做到布局合理、画面和谐统一,真正成为春蕾的“特色风景”。

  二、区角活动突出互动性、自主性

  活动区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分利用空间为幼儿创设的学习、游戏和自由活动的区角,开展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的需要,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落实好区角活动的设置

  由于区角活动多数是自选活动,所以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特点设置。为使区角活动突出自己鲜明的特色,我国教师多方搜集资料,外出上海、江阴、昆山、潍坊等地参观学习,在已有传统的区角活动项目基础上,挖掘出民间的一些活动内容进行填充,并将两者进行了良好的融会贯通。如用秫秸编织各种物品,用尼龙绳织鱼网、刺绣等,不仅增加了孩子的参与兴趣,而且弘扬了民问文化艺术。在活动结构上,我们将活动室用桌、椅、橱、隔档分隔成大大小小若干个活动区域,让幼儿选择和专注于游戏之中。同时,还考虑到了空间位置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例如:角色区不宜与益智区相邻而置,因为角色区里幼儿来来往往的喧闹会影响益智区幼儿的安静操 作,动静反差太大。在设置上使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活动区活动的规模通常不大,三五个人一组,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各区角分别设有标志图形,借助图形了解区角内容,避免直接接触词义引起的不便,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在时问安排上,每天下午固定30分钟,其它课余时间各班自行调配。总之,力求使不同的区角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材料和玩具的摆放,应分门别类,装在开放、低矮、不拥挤的架子上,或分类放在篮子或盘子等透明可见的容器里,让幼儿一目了然,借以潜在地邀请和吸引幼儿前来使用它们,并使幼儿能自行找到他们需要的材料和玩具,或是以材料和玩具的图或名称文字,在架子或容器上标示其存放的位置,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易于自行取拿和收放;保证活动自发进行,减少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

  合理利用每一个空间,让活动形式无处不在。楼梯拐角处,人来人往,流动量大,这里设置一个“小小新闻角”,让孩子急于交流新发现、新问题的欲望得到释放,增加了他们的交往机会,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两处楼梯拐弯处形成的两个较大空间,一处设上了娃娃家,里面摇篮、娃娃、桌椅、玩具,种类多多;卧室、客厅布局合理;一处是健身房,沙袋、呼啦圈等健身器材深受孩子的喜爱。走廊尽头是建筑区,这里宽敞明亮,用地毯积木铺起来,既避免了积木与地面碰撞发出的嘈杂,又易于幼儿蹲坐,轻松自在。

  (二)全方位投入,确保区角活动全面展开与实施

  1、材料投放是基础

  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隐含在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交互作用中;也就是说,幼儿是在操作材料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活动区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1)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区角材料的投放不仅要花样繁多,更要有难度上的区分。我园大班的区角投放了玉米秆,教师先引导幼儿认识,再进行整理上色,逐次过渡到排序、比较长短,进而进行手工制作,如眼镜、灯笼、小马等各种小动物,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充分体现了层次的递进。

  (2)体现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与能力提供材料,科学发现区里,海绵吸水性强与木块形成对比,直观形象,适宜小班幼儿;灯泡为什么会发亮;从尝试中发现接通电路的方法,了解电池有正负极,了解电能使灯泡发光。鼓励幼儿用各种方法尝试,从而将电池两极用电线与灯泡相连才能使灯泡发亮,在获得一定经验后,可鼓励幼儿用两节或三节电池进行尝试;发现灯泡会更亮,但如果电池两极放得不一致,灯泡就不会亮。

  (3)力求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

  教师对于提供的材料应事先考虑到是否便于幼儿操作,如为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训练手部小肌肉动作而创设的“刺绣” 活动区,就应为其准备相匹配的撑子,以利于幼儿左手拿布,右手拿针,进行一针上,一针下的刺绣活动。否则,此活动便无法进行,使之行同虚设,失去了创设这一区角的意义。

  2、各种有效指导是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1)教师要具有组织指导和游戏伙伴的双重身份

  什么时候是活动的组织指导者,什么时候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应做到事先观察。观察是指导的前提,观察在前,指导在后,教师的观察是一门艺术,既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全面,有要有盯住不放的深入,还要有捕捉细微信息的敏锐,能抓住活动中的偶发事件,以自己的热情,机智感染教育幼儿。教师要及时抓住具有普通教育意义的偶发事件,调整幼儿的方式,促进全体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发展。如在中班纸工区,有位幼儿创造性的将做成的纸裙被在身上,做着有趣的时装表演。旁边几个区域的孩子也被吸引,教师及时抓住这一时机说:“我们来开一个娃娃时装表演会好吗?”她的号召一呼百应,正面、反面、转身、造型,有的还模仿几个由电视里看到的时装模特表演的有趣动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表演过程中,下面的小评委们及时指出:领子没翻好,裙子有点长……使幼儿既得到了仪表美的教育,又增添了对纸工的兴趣及创造的乐趣。这一内容尽管是出乎教师意料的,但却是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关键在于教师利用与捕捉教育的机会,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多次举办寿光市、潍坊市、山东省区角活动现场会,参加人员近千人,得到了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2)依据区角活动记录表进行指导

  为及时了解幼儿参与各区角的活动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进行活动前先填写区角活动记录表,在参加的区角里相应做好标记,教师根据记录了解幼儿各个区角的参与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保证各区角向每个孩子开放,以便在活动区大环境的宏观调控上占有自主性。教师通过一周的记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美工区、表演区几乎全是女孩儿的天下;平时不善言语,性格较内向的孩子只喜欢在美工区这种动手操作区域里活动……这时,区角活动记录表犹如孩子的晴雨表,及时地展示在了教师的面前,它为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个性特点提供了依据。同时,它又是教师的“小助手”,教师根据记录及时查找原因,补充、提供适宜的材料,并进行积极诱导,因材施教,让男女幼儿都尽量弥补各自的不足,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3)适时适事开展活动

  在开展区角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把握主题选定,环境创高和有郊指导三大环节,根据季节和节假日,结合教育活动不断变换区角内容,如:秋天到了,室内布置成一片丰收成熟的景象,活动内容歌曲《秋天好》、棉签画《菊花》在活动区里得到了延伸;中秋节期间,结合课题内容,幼儿进行了自制月饼的锻炼,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亲情教育。

  事业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多层次、多角度挖掘教育信息,发挥教育价值,培养幼儿自主、自信、积极、努力和创造的精神,促进幼儿潜在能力的发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的各种良好习惯得到培养,不同兴趣得到满足,不同个性得以弘扬和发展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