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精选32篇)
我想我们全社会要落实好这部法规,就需要每个家庭的参与。因为没有国哪有家,家庭是社会的组织细胞,是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家长更加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做好家庭教育。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只有让孩子从小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栋梁之材。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家风,注重家风教育,在孩子有不恰当的行为时给予适当的惩戒,不能因为宠爱而放之任之,使孩子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那是对孩子家庭以及社会的不负责任。另外,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认识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从而量力而行,注重孩子的多元化发展。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要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家庭是社会的一份子,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家长要认真学习这部法规,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篇21
今天,我认真学习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课程。在课上,我了解到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也是首次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专门的法案支持,意味着大力发展家庭教育已成必然趋势,家庭教育从此有法可依。
双减实施后,家长不能再当「甩手掌柜」。每一位家长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政策如何,无论贫富差异,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双减以后,校内将不断减负,校外培训机构也逐步退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
我们常说,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更离不开父母的教育。越是双减,家长越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坚持“四不减”,做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此项法律的制定出台,家庭、学校、社会能够更好地实现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篇22
通过观看《家长教育促进法》,理解了相关家庭教育的含义,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是规范家长行为的底线,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程度多少,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以身作则也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负责。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三教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对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保障。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役;尊重未成年的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遵循家庭的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每年的5月15日是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它也是国际家庭日。
我们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有效的与孩子沟通,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与孩子关心和帮助。
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篇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20__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__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在本法中明确了父母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九种方法和六项内容更是直观具体,可供渴望成为合格家长的父母学习品味。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渴望成为合格、成功的家长,每一个成功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家长、合格的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无师自通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和家长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文化修养虽有关系,但是并不是说自身成功的家长就一定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做一个家长并不难,当他(她)有了孩子后,就很自然地成了爸爸、妈妈,他(她)就变成了家长。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都会在孩子身体、生理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让孩子出生更顺利一点,营养更丰富一点,长得更健康一点。但是除了这种生理、身体方面的养育之外,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也同样重要。
我们知道,孩子从一出生,首先面临的教育者是家长,上了学校才是老师。从孩子成长的过程来看,家庭的教育是基础性的,因为孩子个性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受着家庭方面的影响。
在对部分问题孩子的考查中发现,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存在某种个性缺陷。个性缺陷的形成往往是在上学之前,是在家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家长的行为、家长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而个性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中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父母们,我们问个简单的问题,当你们当上父母,匆忙上岗的时候,你们凭什么来教育孩子,你们合格吗?就像驾驶员有驾驶证一样,你们取证了吗?
只有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过头来看,才会发现作为家长自己是不合格的。想想看,家长平时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是纠正不良习惯呢?现在有很多家长的主要精力是用在与孩子的不良习惯做斗争上。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给了孩子许多不良的影响,使得孩子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而任何弯路都会影响孩子的顺利成长,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一些痕迹。如果家长提前学习,孩子的成长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从这个角度来讲,并不是每个家长天生就是合格的。我们认为不合格的家长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懂家庭教育的人。所以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认真学习,细细品味。
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篇24
近期,我园开展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我进一步感受到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身为家长的责任重大。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好孩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作为现在的我们,做得真是远远不够。
此次《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使我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宣传,我了解了法律出台的背景、家庭教育的内容、实施要求、九大方法为我以后教育孩子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和方向指引。
现在,我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平时的想法和做法,和大家一起共勉。
xx年x月,我满心欢喜的迎来了我的宝贝女儿,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做妈妈。在没做妈妈之前,我就想,等以后我有了孩子,我一定要好好教育她!然而一句“好好教育”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一直在努力的学习,看了好多育儿方面的书籍和专家讲座,再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意识到真正到了实处却不好落实。
我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视,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孩子每天早上七点准时起床,晚上九点准时睡觉。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早睡早起不但有益身体健康,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好处。
二、培养孩子遵守秩序的习惯。
家长教会孩子从小遵守秩序很重要,比如排队啊之类的秩序,懂得什么是先来后到,孩子从小学会遵守,做懂文明的好孩子。
三、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睡前刷牙、饭后漱口、勤洗澡,这样的卫生习惯要养成,对健康生活才会有帮助。
四、培养孩子爱分享的习惯。
爱分享的孩子更懂得别人的感受,才能交到更多好朋友,让以后的人际关系更加顺畅。每次给孩子吃东西之前,我都会让孩子去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分一分,让她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更有出息。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过度溺爱会害了孩子。
五、培养孩子做简单家务的习惯。
根据孩子的年龄,让孩子做简单的家务。很多人以为孩子只要好好读书就行,家务事情一律不让孩子管。这样也许培养出一个高学历的低能儿,也许培养出一个学习并不好的妈宝男、妈宝女等,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很不好。所以我很注重这一点,如我会让孩子自己洗衣服,帮妈妈扫扫地,墩墩地,刷刷碗,捏饺子的时候帮忙擀皮等。这样的果活动,既提高了孩子的自身生活自理能力,也让孩子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让她懂得了感恩。适时的夸奖,鼓励,让孩子信心满满。家长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具体情况,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这对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