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6篇)

2024-09-23 00:52:56心得体会打印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6篇)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其次,从教师的工作对象看,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正处于一生中长知识、长身体和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大,从“孟母三迁”这典故中我们就可以清楚这一点。相传孟子年幼时,住处附近有一片墓地,孟子嬉游玩耍也常到墓地去,说的也多是“墓间之事”。孟子担心儿子这样下去会碌碌无为,于是就迁居到街市附近。孟子又常到街市上游玩,接触一些做生意的人,嘴里说的又多是“街卖之事”。孟母见儿子还是不思学业,随后又迁居到一座学堂旁,孟子常到学堂接触先生和书生,自然也就模仿着读起书来了,孟母见儿子再也不到处玩耍,一心钻研学业,十分高兴,她对孟子说:”这个地方我们可以久住了。”这个典故说明了周围的人或事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青少年学生模仿力强,接受能力快,但认识能力差,所以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首先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行,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会引起学生注意,而且会使学生受到熏陶,并竞相效仿。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作为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家里常不听父母的话,可老师的话却言听计从,也就是说,老师的话在学生心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说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除了要教好书以外,还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影响、教育学生。先有道德高尚的教师,然后才有品学兼优的学生。

  二、教师怎样才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首先,教师必须献身教育,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师德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忘我工作,要树立终生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职业道德,那么怎样才能现出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来呢?那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要防止只热爱个别尖子、只育个别高材生的倾向,要有育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的思想,而教师能否真心实意地面向全体学生,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对待后进生的问题。后进生能否成材?俗话说就是“歪脖子树”有“歪脖子树”的特长。从历史上,曾一度被视为“差等生”的“歪才”,最终却成为杰出人物的不乏其人:达尔文、居里、拿破仑、拜仑、海涅、爱因斯坦等这些伟人,都曾被视为难成器的”差等生。象海涅这样一位德国大诗人,曾被老师斥为“对于诗一窍不通的德国山沟里出来的野蛮人”;象拿破仑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军事家,在巴黎军事学校学习时成绩只得过42名。这都说明了“差等生”以其特长往往可以成就大才。我们不能忽视对中下等生的培养和教育。当然重视高材生、培养尖子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心任务,而在培养优秀生、尖子生的同时,也应注重对中下等生的教育。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拘一格育人才,要因材施教。对优秀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其发扬创造精神,对“人才”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对“歪才”要象“病梅”那样加以扶正,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正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

  对学生负责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做到诲人不倦。诲人不倦为我国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师对学生诲人不倦,首先要深入切实地了解学生,要知人知心,俗话说:“种花需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当一名好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不只是“识其人”,而且还要“知其心”。对学生诲人不倦,还要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不能急于求成,简单从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细雨,滋润禾苗成长。教育学生也是这样,需要潜移默化,坚持不懈。

  其次,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师者,人之楷模也。”正人先正己。每一位教师只有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学活动预期的满意效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要做到“以身立教”,首先要胸怀宽广,做出表率;其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教重于言教”。孔子也曾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对老师既“听其言”,也“观其行”,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以身作则固然重要,为人师表更不容忽视。一个人的仪表、风度往往反映出这个人的思想风貌、文化素质。比方说,女孩子喜欢美丽、漂亮,男孩子喜欢帅气、潇洒。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向外人做广告,在展销自己,以求外人对自己的认可,朋友见面,首先打量你的外表,外表整洁得体,就会给朋友留下很好的印象;商人为做生意更注重自己的衣着,尤其是在手上常常戴着大号的金戒指,为什么呢?那是在向对方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是无声的语言。意思是说:可以跟我谈生意,我有雄厚的资产。他的这种外表的包装目的是给人一种信任。那么,教师呢?当然更应注重自己的衣着、举止、语言,体现出内在的知识的修养,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总的说来,教师的仪表必须整洁、朴素大方;举止必须端庄、得体。在举止仪表方面,周总理曾有过这样的格言:”脸必净,发必理、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做、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也就是说,举止要端庄有气质,仪表要整洁有风度。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举止、仪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三、当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

  以上对教师为什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怎样才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了粗浅的分析,下面就教师现状来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

  就教师总体形象而言,其职业道德是良好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良的道德行为,影响极坏,不容忽视。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人民的教育,应该在本职岗位上忘我工作。而今天一些教师由于“商业意识”很浓,“下海”经商,离开了神圣的教育事业;有的教师边上班从事第二职业,耗费了许多精力,又怎么能上好课呢?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肩扛冰棍箱、手提各种装小食品的塑料袋走时课堂,随时叫卖。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而且也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形象,污染了学生的心灵。

  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下一代的成长。怎样在学生面前塑造美好的形象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现今有的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缺乏教师应具有的道德修养。例如,有的青年教师在自己结婚之际给班上每位学生的家长发了一份请柬,让学生带给自己的父母,其意不言而明;还有的教师充分利用班主任权力,“启发式”地甚至公开地向学生索要纪念品、礼品及钱物;也有的教师借为学生订学习资料为由,吃“回扣”,“捞一把”,以此增加收入。这样的举止行为怎么能成为学生表率、楷模?

  以上种种现象与师德要求相差甚远,有些行为甚至是背道而驰,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其影响是极坏的、不容忽视的,它关系到教师队伍的健康与发展,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与成长,所以说当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要搞好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考题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才兼备,方堪为人师表,所以做为一名教师必须时刻以师德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坚定的信念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以巨大的力量去鼓舞学生天天向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满腔的热血去浇灌满园的花朵,尽一名教师之职。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范文 篇9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心、爱岗敬业。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视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