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工作汇报(通用35篇)
三是竞赛式培训:项目组每两年策划并组织实施一次“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教师基本技能”,从朗读、绘画、书写三个方面进行了展示。第二个层面为“教师专业技能”,重点考察教师的命题能力、备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每次展示活动为期1个月,在教师中比业务、比技能,激励学校与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有效课堂实验中。
四是座谈式培训:项目组经常召开两种形式的座谈会。一种是较为随意的,共同体成员深入到各校与校长、教师面对面座谈,一方面进行调研,另一方面在相互交流中解疑答惑。一种是较为正规的,在各项工作有了新的成果与突破时,及时召开专门人员的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分享成果,共同提高。
五是课例式培训:在晨诵、午读、农历课程、有效教学框架推进中,都要挑选精品课例,送教下乡,通过一节节具体的课例引导老师步入正规,帮助教师解决问题。这样,促进了相互交流,缩小了各校项目之间的差距。
措施四、打造项目精品学校。项目组成员对各教师在业务上给予指导,还不断深入到学校,打造各类精品校,用典型引领学校,用精品辐射学校。以“书香校园精品校”为例,XX年教研室蹲校进行指导,精心选拔了三个典型校,一所是城乡结合部的城内小学,一所是新农村寄宿制学校东吴小学,一所是条件较艰苦的农村学校北杨小学。这三个学校,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精品校打造完工,组织全县小学分批次进行学习观摩,参会的校长、老师对三所学校的优秀做法产生了共鸣,目标更明确了,思路更清晰了,方向更坚定了。截止目前,项目组打造的各类项目精品学校已有50多所,接近全县小学总数的一半。
措施五、搭建相互交流平台。
实验开展一年以后,我县新教育实验办公室,每年都要召开“全县小学重点工作有效行动开放周”活动,架起校与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桥梁,形成全县重点工作整体推进的格局。在每次开放活动前期,项目组成员都要对推荐的开放学校进行严格的审查,根据学校的亮点特色做出分类,并一一做好点评,以确保学习的针对性,实现“交流学习,研讨提升,有效行动,和谐发展”的活动目的。至今先后举办了四次开放周,开放学校达40余所。
措施六研发各类项目实施模式
项目组多次下乡,查看一线教师的备课、听一线教师讲课、和一线教师座谈,在看、听、议中,就有关问题进行交流,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各类有效的教研范式与教学模式。项目组就有效教学框架、晨诵、午读、每月一事等方面收集、整理了多种教研范式与教学模式,并以文件形式下发至每一所学校,便于交流提升。
三、实验取得的三点收获
收获一、文明儒雅的校风正在形成。走进每一所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目之所及,到处是经典诗文;耳之所闻,名曲萦绕,配乐古诗词不绝于耳。在经典诗文的濡染下,儒雅的气质正在我县师生的身上逐渐体现,班风班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象我们看到的城内小学每个班级的读书口号,无不体现他们对儒雅的追求,对人文的崇尚。
收获二、高贵典雅的教研生活正在形成。走进我们的教研活动室,老师们交流的话题明确而集中。对教材的解读,有独到的见解;对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既讲操作步骤,又谈理论依据;对于教育教学中的棘手问题都能谈出几种适当的处理办法;教研活动是思想的交流,是智慧的碰撞。这些高贵与典雅,来自在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来自于阿莫那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好!》,来自于五年不间断的教育期刊,来自于坚持不懈的自我反思。
收获三、不俗的举止、谈吐在孩子们中显现,学生内在的学识修养和外在的行为得到了和谐地统一。教室里、校园中、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在特定情境触发下,经典诗文脱口而出,语言能力明显提高,这是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文的魅力;学生变得活跃了,敢于发言了,今天的口语交际课上,孩子们的参与度之高,表现之积极,表达之精确,是课改的魅力,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魅力;学生关心生活了,视野开阔了,能力提升了,书柜有人管,桌椅有人修,黑板有人更换,音乐有人播放,连一片树叶掉到地上都有人迅速捡起,这是儿童课程的巨大魅力;学生懂得了感恩,有了团队意识,并且学会了宽容,这是每月一事的教育魅力。在新教育文化下,学生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能力,净化了心灵,也将获得在今后的人生中意想不到的惊喜。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绛县教育人与新教育从相遇到相识,到相约,到相知,到相会,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面对人生的短暂和我们每个人教育职业时间的有限,发展中的绛县教育正在寻找和创造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扔效途径,。我们清醒地意识道:想到、知道与做到之间,计划、要求与结果之间,口号、梦想与实现之间,方法、措施与落实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只是在行动的浅层次上进行了些努力,做了我们该做的事,尽了我们该尽的力,用了我们该用的心,收获了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喜悦与成功,前面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更需要各位同仁给我们以支持!
谢谢大家。
健康教育工作汇报 篇28
1.审议通过有关政策性文件。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打造教育强县”决策部署,教育主管部门在前段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草拟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道县普高职高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关规定》等,提请会议研究通过,以尽早行文实施。
2.加大城区学位建设力度。在当前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的大背景下,城区学位将长期严重紧缺,加快以县城为重点的学校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建议:①加快城区现有8所规模化、标准化学校的建设速度。按照县委决策,重点抓紧抓好各学校征地拆迁步伐,抓紧做好各学校规划设计、预算评审等前期工作,加大与投资者对接力度,力争在今年年底前所有项目完成招标,并启动部分建设。②政府投资兴建1所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以20xx年县财政预算农村合格学校建设资金(3200万元)为基数,从20xx年起连续安排2年资金,在潇水北路与湘源大道交汇处,规划兴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暂名“道县东洲学校”),承接城北、城西片义务教育阶段生源,以缓解当前及今后道县四小、六小的学位压力。同时,在县城总规修编中,对城南永纺厂区域、城西火车站区域、城西南综合物流园区域、城北工业园区域各规划布局1所中小学校,切实缓解中心城区学位紧张状况,适应城市发展需要。③实施城南幼儿园搬迁重建。将城南幼儿园现有资产整体移交道县三小,道县三小校门改向;协商终止县政府与岚华教育集团所签合同,将原规划的30亩教育用地用于城南幼儿园搬迁,资金由教育部门自筹20xx万元、财政预算1000万元解决,尽快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及资金调度,争取年内启动建设。④规划启动城东民办学校建设。建议将上关中学旁拟用于二中搬迁的400亩已批土地规划建设1所民办学校(含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部、6000个学位以上),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的项目指挥部,同步启动项目前期准备与招商对接工作,力争年底前与知名教育集团签订正式合同,20xx年上半年启动相关建设,20xx年秋季开学前部分建成使用。⑤将二中搬迁至道县师范。抓住道县师范与祁阳师范合并的机会,建议县委政府加大与市委市政府的汇报力度,力争道县师范的校址不拍卖,整体移交给我县,将二中搬迁到道县师范,现二中改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解决购物中心以北至濂溪河的就学问题。
3.建立完善教师激励机制。①实施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补助政策。按照上级政策,结合周边县区做法,以县财政预算农村教师岗位津贴600万元为总额(省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予以一定扶持),全年按10个月发放,每月拨付60万元,实行分级、分类、分层发放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建议,由县教育局拟定具体实施办法,从20xx年1月起执行。②调整提高部分涉教福利待遇。以县政府《财政
财务支出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契机,统一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有关补助项目及标准,着力解决好教师普遍反映的班主任津贴、教师课时补贴等报酬过低的问题,切实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建议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单设毕业班教师超课时补贴。③修订完善县长教育奖励基金使用与管理办法。鉴于县长教育奖励基金预设目标过高、奖励项目单一,基金历年发放较少,难以发挥激励作用,同时部分涉教奖励没有明文规定,在操作上缺乏规范性的情况。建议,对原县长教育奖励基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将所有有关教育创先争优的奖励项目归口纳入基金支付范畴;县财政每年预算300万元,可接受社会捐赠,年度结余自动转存,奖励透支财政兜底;基金专户下放由县教育局管理、审批、核拨,奖励项目和内容层层公开公示;教育局主管部门就基金使用情况在议教会上作专题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