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明春安全生产汇报汇编(精选32篇)
非煤矿山安全方面,我县从事非煤矿山作业并已办证取得开采资格的企业有16家,未办证但纳入矿山管理的有27家。县人民政府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县安委会把非煤矿山安全工作列为整个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按照非煤矿山开采的有关要求,进行了多次安全检查,共查出隐患16条,作出了整改通知。
危化品安全方面,我县从事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的企业有15家,白河乡黄磷厂是我县唯一一家集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中型企业。为认真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范危险化学品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利用危险化学品进行的各种犯罪活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XX年5月10日,我县对县境内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体企业进行了检查,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企业的相关合法执政率达到80%。XX年5月24日,国务院危险化学品专项督查组对我县黄磷厂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实地检查,查出四条隐患,即一是黄磷厂生产车间的排气管、污水管有泄漏问题;二是企业应急救援预案没有按实际生产系统具体制定,还不完善、不统一,缺少一年一次的演练;三是职工劳动保护、环境保护还不完善;四是黄磷产品堆放在露天下,没有规范的黄磷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针对查出的隐患,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并明确规定了整改的时限。目前,我县安委会已督促黄磷厂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整改工作。
通过检查,摸清了底数,找准了隐患,明确了整改措施,为继续抓好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半年来的努力,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商贸往来的日趋频繁,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安全监管机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是我县财政困难,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筹措安全生产资金困难重重,工作开展难,隐患整改更难。
三是我县的危化品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对危化品和食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缺乏一定经验。
四是部分单位负责人特别是企业法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特别是对非煤矿山、危化品的认识不够,安全措施不扎实,隐患整改不及时,非煤矿山和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仍有一定难度。
五是乡镇上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导致各项安全工作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加强机构建设,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和监控力度。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省、州XX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以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化品、消防和食品安全生产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和宣传工作力度,全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
(三)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
(四)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使安全生产的各项安全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今冬明春安全生产汇报汇编 篇19
1目的和内容
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内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工作。
3定义
3.1事故隐患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2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分为一、二、三级
1)一级重大事故隐患
一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后果特别严重,需全部停产停业整治,且整改难度很大的事故隐患。
2)二级重大事故隐患
二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整改难度很大,需全部停产停业,经过一段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三级重大事故隐患
三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整改难度较大,需局部停产停业,经过一段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4职责
主要负责人负责全厂隐患自查带头工作,并签发全厂性隐患整改通知单;各部门车间接到《隐患整改通知单》后,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并填写《隐患整改回执单》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对全厂性隐患整改情况的验收。
车间负责生产车间隐患自查工作;并签发车间级隐患整改通知单;各车间成员接到《隐患整改通知单》后,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并填写《隐患整改回执单》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车间负责对生产车间隐患整改情况的验收。
隐患排查组负责隐患排查工作:并签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各部门车间接到《隐患整改通知单》后,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并填写《隐患整改回执单》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隐患排查组对隐患整改情况的验收。
安全部编制安全检查计划,管理各项安全检查表。定期评审修改安全检查表。主要负责人负责隐患治理专项资金的审批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隐患治理专项资金的使用登记工作。
5工作要点
5.1隐患自查
企业开展全厂性隐患自查每月不少于1次;生产车间开展隐患自查每周不少于1次;班组(工段)每天或每班应检查各岗位、工艺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完好情况,是否存在事故隐患。企业主要和各分管应亲自参加全厂性检查活动,并随机抽查车间、班组隐患自查情况,对发现的重要情况应及时研究整改;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员应深入车间班组,督促、规范和指导隐患排查工作。
5.2重点部位“九必查”
企业在隐患排查中应突出重点,做到“九必查”:
1)重要生产车间、原料和产品库区、企业供电、供水、供汽、供风等部位的安全运行状况必查;
2)工艺技术管理、“工艺变更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必查;
3)设备维护保养、主体设备、等设备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必查;
4)生产装置正常开、停车和紧急停车安全规程执行情况必查;
5)设备检修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环节的防火、防爆制度执行情况必查;
6)企业防雷、防汛、防台风、防构建筑物倒塌、防静电、等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必查;
7)岗位操作人员接受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教育、持证上岗、劳动保护、自觉执行操作规范和应急处置技能情况必查;
8)企业应急救援预案、救援物资储备、与当地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清洁下水”防止环境污染措施情况必查;
9)新改扩建建设项目设立批准、安全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试生产备案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等审查程序执行情况必查;
5.3隐患排查情况定期报告
企业建立班组、车间(部门)、企业、安监部门逐级报告隐患自查自改情况的机制,即:班组自查发现的事故隐患上报给车间;车间自查发现的事故隐患上报厂级;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企业发现重大隐患和紧急情况时,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县级以上安监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