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范文(通用33篇)
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事项下沉。按照打造“为民医保、利民医保、便民医保”的要求,在现有经办服务基础上,扩大乡镇(街道)、村(社)经办服务业务范围,统一经办服务事项,将参保登记缴费、新生儿参保、信息查询、医疗救助受理及初审调查等医保业务统一下放到乡镇(街道)办理,并逐步向村(社)延伸。积极落实就医即时报销制度,参保人员在统筹区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一律实行出院即时结算报销。将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及普通门诊下放至乡镇(街道)卫生院、定点村(社)卫生所就医和即时结算报销。目前,配合医保经办服务事项下沉工作,全市共培训医保经办服务人员220余人次。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篇18
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是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重庆市紧紧围绕“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要求,在政策制度、服务体系、服务供给和信息技术4个方面探索创新,努力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一、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制度
一是破除城乡户籍壁垒。将农村户籍、市外户籍劳动者纳入就业失业登记范围,农村户籍就业困难人员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农民合同制工人与城镇职工同等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实现就业服务和就业政策的城乡统筹。二是实现就近就地办理。失业登记、职业培训实行“全渝通办”,城乡劳动者可向任一街道(乡镇)申请办理;灵活就业人员向就业地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创业者在创业地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不需回户籍地申请。三是简化办理流程。通过部门数据联动、个人承诺、调查核实等方式,精简各业务办理所需资料,减轻服务对象负担。低保家庭人员、残疾人员申请援助对象认定不需提供身份凭证,创业者不需要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和《就业创业者》,用人单位办理就业登记、申请社保补贴不需要提供劳动合同和社保缴费凭证,取消领金失业人员每月签到校验就业信息的规定。四是突出需求导向。围绕不同群体特性和创业需求,出台覆盖创业各人群、各阶段和各领域的扶持政策。适时公布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开展差异化的培训项目,并分类给予补贴,有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创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建设大学生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在重庆大学城建成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同时在高校较为集中的10个区县建设分中心,形成“1+10”的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培训、人才对接、创业培育和信息交流等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二是创建就业创业服务超市。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在渝北区和合川区试点开展就业创业服务超市创建工作,在街道(乡镇)打造集政策咨询、信息推送、人才交流、项目推介、平台对接、数据融合等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各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目前,渝北区“就业创业汇”已在仙桃街道开始试运营。三是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村)”认定。按照“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要求,将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指标纳入认定标准,每两年认定一批“市级充分就业社区(村)”,并按5万元/个标准给予经费补助。20__年,全市认定市级充分就业社区30个、市级充分就业村100个。四是探索就近就地服务模式。针对城市社区人口基数大、外来人口多、服务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指导九龙坡区民安华福公租房社区探索就近就地、属地服务新模式,建立“就业超市”搭建线上求职渠道,建立“巧手梦工厂”帮助家庭主妇等实现家门口就业,开设“创业苗圃”为初创人员提供场地支持。今年4月,全市社区就业创业现场观摩会暨20__年度市级充分就业社区评审会在民安华福公租房社区成功举办,达到了交流学习、推进工作的目的。
三、创新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方式
运用“行政+市场”手段,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市场主体服务优势,切实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提档升级。一是建立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培训联盟、创业联盟和家庭服务业联盟,为全市家服等各行业企业和各类劳动者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人力资源保障、创业和培训服务。目前,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已包含全市30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为企业搭建交流学习、人力资源错峰调剂的平台。二是发挥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政策作用,着力打造“就在山城”、“渝创渝新”、“技能兴业”服务品牌,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市场机构承接创业创新大赛、生态峰会、就业援助月等就业创业活动,采取“入围多家”、“成本+绩效”、“保底+机动”的方式,调动市场机构积极性,确保服务效果。三是制定出台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开展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绩效评估,强化对孵化平台的动态监管。建设“众创e家”创业服务平台、老工业基地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打造以创业集群带动商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新模式,丰富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渠道。
四、创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手段
重庆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金保”二期就业信息系统目前已覆盖并直连全市所有区县、乡镇(街道)以及90%以上的村(社区),实现业务总统筹、数据大集中的管理模式。在数据管理方面,从“金保”就业信息系统中直接提取新增就业、职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业务数据,避免“统计+估计”的人为因素,数据质量更加真实可靠。畅通数据共享渠道,对内与社会保险、技能鉴定、人才交流等版块建立实时交换和数据比对机制,特别是实现就业登记与社保联动的批量经办,就业系统和社保系统统一指标后,直接读取社保参保信息的同时自动批量生成就业登记信息;对外通过重庆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与公安、民政、工商、扶贫等部门进行实时数据共享,定期与残联、税务、教育等部门进行数据交换,提高数据准确性。在信息应用方面,发挥先进典型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指导区县开展智慧型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改建工作,升级完善设施设备和服务功能,形成以“智能识别、智能操作、智能匹配”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实现服务体验便捷化、招聘过程高效化、求职匹配精准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目前,全市已打造智慧型公共人力资源市场7个。在便民服务方面,依托“重庆就业”微信公众号和重庆就业网,积极推动线上政策申报,实现单位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稳岗补贴和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线上申报,让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腿,优化经办流程,减少办理要件,提高群众满意度。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篇19
我办作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金融监督、协调、服务,负责贯彻执行国家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督促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金融、保险等工作的决定和工作部署。现将平邑县保险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发展情况
截止到20xx年10月底,全县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9.14亿元(其中人身险6.53亿元,财险2.61)。保险业总体运行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为“山清水秀,幸福和谐”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期保险协会发布的报表看,我县保费收入在全市区县中位于前列,其中财险保费收入全市第五,人身险保费收入全市第六,与我县人口规模经济状况基本相配,但与市直保费收入差距较大,占比不到市直保费收入一成,说明我县保险业发展还不够成熟。增长率在全市各县区排名处中下游,说明发展趋势放缓,后劲不足,有待突破我县保险业发展瓶颈,拉动我县服务业发展增长率,确保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增强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我办将进一步加强保险教育与宣传,鼓励保险公司优化产品结构。一是加强对我县居民保险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宣传。通过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开展保险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扩大保险宣传的影响力,提高居民保险意识;二是结合我县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发满足我县居民需求的险种,解决有效供给不足,险种单一问题。提高全员的服务意识,培养员工的服务观念,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