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3篇)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发展并兼顾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中职英语学习的特点,充分、合理的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自主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的课堂几乎可以说没有讲台、没有座位排序,没有权威,没有教师的喋喋不休。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路途中的引路人,更多的时候是在倾听,而学生则完全主宰了课堂。为了看清楚其他同学的展示,没有规规矩矩、正襟危坐,而是呈现出蹲在地上、站在座位和课桌上,时而静心独思,时而几个脑袋凑在一块激烈讨论,时而一哄而散去书写反馈学到的知识。不像别的课堂,学生都规规矩矩地坐着,课堂气氛压抑,有些学生一上公开课,反而不如平时活跃。教师只要围绕课堂目标,他们可以不注意其它细枝末节,不限制学生、不压抑学生,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无拘束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构建知识,热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
这种教学模式以合作学习小组(3--4人)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帮助自学,解决自学过程中碰到的个别疑难。教师解疑,教师向其他小组的同学“请教”,由愿作“导师”的学生解疑答难,老师则当“旁听生”,在他们讲疑答难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所具有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极大地出乎教师的想象,同时,也只有给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学问的论坛”,探究才能成为现实。
这种自主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教室与我们传统教室最大的不同在于,每个教室里除了前面的黑板,在教师后面左右两面墙上分别有三面大黑板,使更多的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学生在一个完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主动积极,没有任何思想压力,任何一个学生都在抓住点滴机会展示个人的才华。正因为如此,我的英语课堂才因互动而精彩,学生才因自主而发展。
在实施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避免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在操作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搭建和谐师生的关系,创建民主课堂。
小组合作课堂教模式的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都要充分发挥。其中教师主导作用是关键。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则学生主体地位必然凸现出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好,主体地位就得不到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不能忽视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不是取消教师责任。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导”不是“讲”,学生的任务是“学”不是“听”是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几点:
1.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变一言堂为多言堂。
2.出发点为了学生,(通过改革让学生受益),多鼓励学生。建立鼓励学生的评价机制。
对评价的总要求: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要点出团队或个人的优点并指明其发展方向),在个体评价中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个体出现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限度的实现其自身价值。
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尤其是同暂时落后学生的沟通尊重学生赋予学生发言勇气。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有利于共同提高。学生之间通过共同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组长带头、组员随后,每个人都努力,这样学生会有一种被重视、被接受和被尊重的感受,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学习效果会明显增强。
现在学生的自主时间越来越多,自习和双休日都没有老师讲课,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都是大好时机。在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好自习和双休日上,大有文章可做。在这些自主时间里,学生可以自由整合当天、当周的学习内容,查漏补缺;也可以系统的复习本周知识,对本周知识进一步理清思路,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还可以集中翻看错题集、试卷,弥补知识缺陷。在校生的合作学习更为便利,可以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走读生也可以与家庭住址较近的同学组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尤其是与平时不跟自己在一个小组的同学交流,不仅扩大了交流合作的范围,而且可以吸收更多的思想、智慧和技巧,对自己的能力的提高和学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要经常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们教师要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去吸引学生,让我们的教学在有效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多的能量,汲取更多的养分。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在我区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中,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革命,学生要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一、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在互助、合作的学习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会使学生相互之间能够取长补短,这有利班级管理,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每个同学都融入集体中,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 集体主义精神。
二、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产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 这不仅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激发学生求知、向善、爱美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三、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学习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探究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自主参与的目标,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应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认知对象的不同,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从而使问题蕴含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到新颖、困惑,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出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性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个人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老师应明确规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带着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各尽其能,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为每个同学提供了学习机会,为发展学生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