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书心得700字(精选34篇)
而书中的老恩萧无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想营造一种平等。他想把自己的爱多给予那些可怜的人。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对于一个捡来的孩子如此关怀,甚至甚于他自己的孩子,他是多么喜欢希刺克厉夫,不想让他受到一点点伤害,倡他又能保护他多久呢?他明明知道希刺克厉夫在他死后会受到伤害,可是,他又能怎样呢?对于这一切的一切,他都无能为力。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700字 篇13
看了两次这本书了,(都是简略版的)两次看的感觉有些不一样,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他们的感情有些不可理喻。凯西明明爱着西斯克利夫但是却嫁给了林顿,而且是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现在看的时候我发现凯西似乎更注重林顿给他的爱,虽然她嘴里念叨着自己是喜欢西斯克利夫但是行为上一直和林顿来往,并且到后来频繁的去画眉山庄拜访林顿一家。可能西斯克利夫复仇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样吧,所以他离开了呼啸山庄,为了成为一个富有的人然后复仇,他尝尽了各种苦头,为了夺回他心爱的凯西,不仅去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还机关算尽的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凯西和林顿的女儿然后得到林顿家的财产,和凯西的哥哥打赌赢了他的全部财产然后再逼死他,然后让他儿子变成一个不懂礼节的野小子,凡是之前凯西哥哥怎么对待他的,他都双倍的让她返回,但是到最后他还是没有得到凯西的爱,奋斗了这么多年,因为仇恨所得到的却终究是一场空。还好故事结尾是美好的,西斯克利夫很诡异的暴毙了(死后的遗嘱居然是把凯西和自己的坟墓打通然后葬在一起),而凯西的女儿和他的堂哥也有了很好的结局。
两次看这本书,发现欧洲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和我们真的差很多,有的时候甚至无法理解他们说这句话或做这件事的动机,在我看来,《呼啸山庄》没有像别人一样,那么的吸引人,或者不适合我看吧。但是我很喜欢这本书对周围风景的描写,好有画面感的说。
顺便提一句,这本书是从一个叫洛克乌先生的角度写的,而这些故事是通过呼啸山庄的女仆希拉知道的。
提到《呼啸山庄》,就不能不说说艾米莉·勃朗特这位伟大的作家。
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她们的小妹妹——《爱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勃朗特号称勃朗特三姊妹,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三十年间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尖锐化;失业工人的贫困;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折磨至死。再加上英国政府对民主改革斗争和工人运动采取高压段,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有所反映。我们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就是诞生在这样斗争的年代。她生在一个牧师家庭里,这个家庭一向离群索居,四个兄弟姊妹便常以读书、写作诗歌,及杜撰传奇故事来打发寂寞的时光。她们的家虽然临近豪渥斯工业区,然而这所住宅恰好位于城镇与荒野之间。艾米莉经常和她的姊妹们到西边的旷野地里散步。因此一方面勃朗特姊妹看到了城镇中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旷野气氛的感染。特别是艾米莉,她表面沉默寡言,内心却热情奔放,虽不懂政治,却十分关心政治,同情手工业工人的反抗和斗争。这就为《呼啸山庄》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700字 篇14
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它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人性因扭曲而萌发的强烈复仇。它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希斯克利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疯狂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下造成的特殊性格,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命运。
特殊环境造成特殊性格
环境先于性格而存在,性格也就在改变环境的努力过程中形成,因此,人们说环境塑造性格。进一步而言,特殊的环境必然造成特殊的性格。《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过分残忍的性格,完全是他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
毋庸置疑,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希斯克利夫所处的正是一个金钱的社会,在那里,贫穷是可耻的。无论是否因你的过错而导致的贫穷,无论是否你有努力的过程,只要你现在仍是衣衫褴褛,你就注定遭受耻辱。贫穷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耻辱生活就像一把刻刀,不断雕刻、改变着希斯克利夫的性格。
它完全不同于十九世纪初的大众文学,在《呼啸山庄》中,你看不到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看不到阳光、草坪、洋伞和咖啡,看不到值得效仿的得体举止,也无法领略英国贵族特有的典雅气质。相反,你只看到狂风肆虐下的荒凉原野,只看到因压迫和虐待导致的刻骨仇恨,只看到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情,只看到人性的撕裂、堕落和冰冻……。
这就是《呼啸山庄》,爱和恨极端对立,又统一和谐;这就是《呼啸山庄》,象一把利剑,直接刺穿人性的本质。
关于这样一部作品,可以领悟地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正如一名翻译家所言,许多人在看过第一遍后,就再也没有勇气看第二遍。我也是如此,每次阅读,都会害怕深陷激情而无法自拔,害怕被那源于生命、连死亡都无法宽恕的爱燃烧殆尽。
这就是小说最奇特、最神秘、最激动人心的内核——爱与恨的纠缠反复。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爱到彼此的灵魂合二为一,感受彼此的痛苦和欢欣,承担彼此的灵魂和生命;克厉夫和凯瑟琳的恨,恨到宁愿死后也不得安宁,在彼此纠缠、彼此折磨中期待团聚。
很难想象一个十九世纪终身未婚,保守、内向、沉默寡言的女性会写下如此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难怪自小说问世一来就倍受争议:在女作家活着的时候,恶评如潮、骂声不绝;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却被评论界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十部作品之一。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700字 篇15
读了《呼啸山庄》这本书,我印象深的人有:希思克利夫、欣德利和迪思太太。还让我知道呼啸山庄里有一些有趣或令人伤感的事。
先说人吧!希思克利夫,他是一个有心计和心狠手辣的人,有时很会伪装,让别人不知道他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还是那真是他的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他长大了后是这个样子,小时候他却不是这个样子。不知那时他是没有表露,还是受以后的生活所影响。小时候,他不经常找人攀谈与对话,做事总是独断独行,好像表现出他是一个内向的人。有时他受到欣德利欺负,他口上说要去找欣德利的父亲,去告他一状,有许多次都没有去,这似乎又表现了他的懦弱、无能。他那时虽是被肖恩先生拾回家的,但对他却比对他那两个孩子还好,但他却没有依仗这个条件去欺负他那两个孩子,而是受了他们的欺负自已忍下来,这又表现他有耐心,宽容。希思克利夫这个人似乎很难懂,只是小时候与长大后变化太大。
欣德利,肖恩先生的长子。他脾气暴燥,不富有同情心,经常欺负希思克利夫。特别是在肖恩先生去世后,欣德利就更加欺负他了。把他当做仆人看待,一直看不起他,这就导致以后希思克利夫对欣德利的报复。欣德利丧妻后,就一蹶不振,性格完全变了。以酒度日,以致后来酒后想杀希思克利夫,却被他刺伤,慢慢死去了。希思克利夫扶养了他的儿子,但却教他不学好,以致后来成了文盲。
迪思太太,一个爱管闲事,有时不能坚持的人。有时把密秘说出去或答应别人什么事,这总是引起很大的事情。虽然有些是她不情愿的,但也没有办法,也只好照办。也有些她虽然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但也不能阻止。她也很善解人意,当别人伤心时,她能找出源头并给已安慰。对做事做得过分的人,她有时给一句批评的话或忠诚的劝告,有时会骂他一顿。
有一件事很有趣,那就是原来希思克利夫的死对头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竟与希思克利夫相爱了,说是相爱,其实是伊莎贝拉爱他,他却要利用她的感情。这件事的起因有趣,但结婚后的生活不理想,她也终于认清了他的真面目,但也没有办法。一直受到他的冷漠与不关心,渐渐她开始恨他,恨不得他被谁一下杀死,那样她才高兴呢?她替他生了一个孩子,之后就逃到外地,找了一个好地方躲起来,但她最后却因病而死,孩子才十二岁左右,她自己的年龄也不大。这都是因为希思克利夫,他害死的人太多,又虐待他们的孩子,利用他们,甚至连自己的妻儿都不放过,真是太令人寒心,太心狠手辣了。这样的人应该受到惨重的报应,才能惩罚他。